摘要:先來看看比特兒平臺,因爲整體交易量的天花板,過渡到平臺幣GT上實際價值並不大,按照與頭部平臺交易量比值推算,GT的市值大約在1億美元左右,按照流通量3億,那麼GT的單價也就在0.3美元左右,但是市場預期早已超過0.6美元,與實際不符就容易出現過山車滑坡,那上線幣世界的平臺幣,可以通過GT搶購就限制了其流動性,實際上限制了市場拋壓,況且還維持一個月的時間,也就意味着,GT的預期會更高,就算上線下跌價格也會平滑過渡,比特兒不至於落個罵名。幣世界發行幣並進行推廣,比特兒承銷,開啓了兩大平臺的跨界合作,典型的自產自銷模式,相關消息充斥着國內行業內全社交媒體,投資者紛紛蠢蠢欲動,生怕錯過投資機會,但是瘋狂的背後往往卻是收益不及預期,投資者還需要理性思考。

作者丨萊道君

來源丨萊道區塊鏈(laidaoblockchain)

4月17日,在比特兒(Gate)發行平臺幣搶購的第9天,據平臺公佈數據,搶購金額已經超過30億美元,也就是在這一天,比特兒平臺公佈了首期IEO項目,此項目即是幣世界平臺幣CNNS。

幣世界發行幣並進行推廣,比特兒承銷,開啓了兩大平臺的跨界合作,典型的自產自銷模式,相關消息充斥着國內行業內全社交媒體,投資者紛紛蠢蠢欲動,生怕錯過投資機會,但是瘋狂的背後往往卻是收益不及預期,投資者還需要理性思考。

比特兒平臺幣熱潮

老牌加密貨幣交易所比特兒,在幣安、火幣、OK等交易所平臺幣和IEO項目捆綁銷售取得驚人的業績之後,也按捺不住推出了自己的平臺幣GT,配合點卡抵扣手續費的搶購模式在幣圈掀起了平臺幣搶購熱潮。

按照比特兒的規則,平臺幣GT總量共10億,初始流通量3億,其中超2億是以平臺搶購的模式進行,在4月8日4000萬的搶購數量的當中,數據顯示2個小時內有效下單金額超過3.8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超20億,而實際認購係數僅約爲0.04(當天平臺提供總額/用戶總認購額),可見平臺幣的火爆程度。

更難得的是,像這樣火爆的情況,已經持續了9天,訂購總額已經超過3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超200億,直接吸走國內幣圈的部分資金到比特兒平臺,儘管平臺幣尚未上線估值,但是此番情景顯示毋庸置疑是成功的。

然而,畢竟比特兒交易所交易量實在不及幣安、火幣和OK,或許平臺幣的搶籌能讓其火爆,但是自身交易量的天花板仍然存在,說明平臺幣就算上線市值要想超越以上三者的可能性也不大,更有可能出現的是短時間甚至幾天內平臺幣市值大幅縮水。

針對這種情況,比特兒平臺就要想辦法增加平臺幣的附加值,按照目前市場上的熱度,大概就是用平臺幣搶購IEO項目的機會,這樣就從預期上增加平臺的附加值。

幣世界平臺幣緊隨其後

幣世界成立於2017年9月左右,當時媒體的數量偏少,正適逢94國家監管加強,幣世界作爲爲數不多的媒體,憑藉着膽大心細,迅速在幣圈崛起,其APP基本上成爲大部分人看區塊鏈快訊的入口。

同時,幣世界在擴張的過程中,根據工商信息顯示已經募集到資金數千萬元,持續不斷的擴張中。其官網介紹,幣世界全球300萬用戶的認可,覆蓋全球150個國家中國、韓國用戶量穩居第一;目前已經有500位全球城市會長,1000位原創內容作者,300家優質區塊鏈項目合作方。

然而,2018年全年,在數字貨幣整個市場面臨熊市的時候,部分媒體悄無聲息的倒閉,幣世界也從之前的高盈利水平逐漸下滑,甚至於虧損,據悉在2018年底幣圈各企業紛紛裁員,連幣世界也不例外。

好在2019年初,加密貨幣的市場就有所回暖,但是比於2017年底2018年初時候還遠遠不及,盈利能力依舊存疑,況且市場已經得到沉澱,垃圾的項目逐漸被清出市場,僅剩的項目可能無法維持數量呈畸形的企業增長。

因此,幣世界要尋另一種商業模式盈利,那就是發行平臺幣並進行銷售,而此時大熱的比特兒平臺,正巧需要項目對其平臺幣增加附加值,又好似,幣世界推出平臺幣CNNS,正是迎合比特兒,也難怪從網站和白皮書上看其表面工程做的太簡單,可以說是草草了事。

跨界合作收益能及預期?

比特兒想爲平臺幣增加附加值,幣世界想發平臺幣促進收益,就這樣兩者跨界合作,這種情況再圈內也是很少出現的,但投資者收益是否也能經過這種加持收益更豐厚呢?

先來看看比特兒平臺,因爲整體交易量的天花板,過渡到平臺幣GT上實際價值並不大,按照與頭部平臺交易量比值推算,GT的市值大約在1億美元左右,按照流通量3億,那麼GT的單價也就在0.3美元左右,但是市場預期早已超過0.6美元,與實際不符就容易出現過山車滑坡,那上線幣世界的平臺幣,可以通過GT搶購就限制了其流動性,實際上限制了市場拋壓,況且還維持一個月的時間,也就意味着,GT的預期會更高,就算上線下跌價格也會平滑過渡,比特兒不至於落個罵名。

而對於幣世界來說,藉助比特兒平臺最近的火熱,加上自己平臺大力的宣傳,和比特兒合作後上線的效果,完全不亞於其他頭部交易所,況且比特兒上線的門檻肯定要比其它頭部交易所低。

要知道,它們倆的跨界合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通過自身的流量相互增加共識,那麼可以預見性的就是比各自爲營會有更好的預期,但不意味着合作公開之後就會收益就及預期,這很好理解,就是合作之後所有的利好預期就會在幣種上線初期提前消耗。

總之,市場風險高,入市需謹慎,它們上線之後的表現在獨立預期和合作預期之間,至於具體參考數據,自己測算,不知道怎麼測算的,歡迎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