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22日,我校視覺-德稻設計學院邀請意大利米蘭新美術學院建築系著名教授Italo Rota爲包裝專業(方向)大二至大四年級學生帶來一場爲期三天的專題工作坊——Survive·生存。

2018年6月,副院長、包裝專業學科帶頭人顧傳熙教授攜專業教師胡繼俊赴意調研中專程與米蘭新美術學院交流訪問,雙方達成高度共識取得成果,約定該校著名教授Italo於今年11月,來我校爲學生公益性開設一次國際工作坊項目。

Italo Rota教授,意大利著名設計事務所Italo Rota Studio的創始人,先後帶領團隊完成了2015米蘭世博會科威特館總設計、米蘭地標性建築Museo delNovcento(900博物館即20世紀博物館)整體設計、2008西班牙薩控戈薩世博會“水之城”主題展館設計、迪拜Cavalli Club,其在2006年巴設計的勒莫Foro Italico長廊獲2006意大利公共空間建築金獎。

此外,Rota的工作室近年來設計了許多豪華酒店,遍佈世界各地的衆多精品店和俱樂部,設計作品從建築到傢俱產品涵蓋了多項領域……

▲其部分作品

“米蘭世博會科威特管”、“米蘭大教堂廣場Palazzo dell’Arengario Museo del Novecento”等

工作坊伊始,擁有着豐富設計經驗的Italo Rota向學生詮釋了他所理解的那個包羅萬象的包裝世界,不論是宇宙還是地球、自然與社會的聯結、從藝術到包裝、從過去到未來,對未來大膽的前瞻性的設想將我們帶入一個新的“視界”。

▲Italo ROTA教授設計的現代傢俱

當今大數據時代語境下,我們進入物聯網時代,每個人的個性可以通過數據表現出來,這也會使我們改變原有的設計理念。這時候我們將如何定義自己,決定產品發展方向和世界的發展?Italo Rota教授從現代和未來兩個角度爲我們講述他對於包裝設計新的解讀,啓發同學們對於世界不斷發展的無限聯想,反向思考世界變化對於我們包裝產生的一些可預見性的變化,讓學生們意識到認知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性。

▲Italo ROTA教授授課現場

其授課氣氛與他的思維一樣活躍,他行走於整間教室並與學生互動,有時還會站上課桌講評作品,風趣詼諧的思維引導使得同學們熱情高漲,他們簇擁着教授並不斷變化上課位置。同學們對於這種活潑的教學方式尤爲新鮮,對於教授的觀點也有一些自主的理解,可見師生們在課堂上不斷引發一些新的思考和討論。

▲學生們傾聽教授講解

針對“生存”這一課題,羅塔教授還在課堂上邀請了四位同學進行互動,分別假設爲:嚴肅的人、女強人、有童趣的人、神祕的人,爲太空艙做設計,要求同學們根據外在形象,充分發散思維,建立一個新的工作形式。可以將兩件性質完全不同、時代也不同的物品聯繫在一起,教會同學們將創新性的思維融入設計過程,學生收穫頗多。

▲教授與同學們互動

工作坊期間,教授爲學生模擬了爲臺北故宮博物院內“肉形石制定官版紀念品”項目,同學們配合教授完成不同分組任務下對於肉形石的詮釋,教授爲學生們講述了肉形石几經波折的故事並用有趣俏皮的插畫演示出來。三個年級的同學分組執行不同任務,並用不同的方式演繹了對於“肉形石”的思考與感悟。

▲同學們分組對設計方案進行討論

▲Italo ROTA教授課程總結

教授聽完同學們精彩的作品講演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總結了這三天的工作坊收穫並給出了諸多寶貴的建議:周圍的環境對於一個設計師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爲設計師會從身邊事務汲取靈感進行創作:意大利設計師會從自己浪漫的家鄉汲取靈感,表現浪漫歐式情懷;而中國的設計師也會從本土五千年的歷史中汲取文化,表現中國深厚的文化意蘊。

從這個切入點又引向未來,他認爲隨着科技的發展,人工智能會越來越多的被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而我們面臨的問題就是要如何應對解決,如何去設計並適應。學生們在短短三天內完成一個個富有創新思維的設計成果,並對我校學生專業能力的高度認可,稱我校包裝專業的教學水平在國際上“屈指可數”!

▲教授與專業師生們合影

包裝專業骨幹教師胡繼俊就這三天的工作坊作中方總結,寄語學生需更專注于思考設計,甚至把設計作爲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熱愛這部分,並一直的走下去!三天的時間雖短暫,但學生們收穫到的新知對他們的“未來設計”有着深刻的啓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