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第三方最新數據,現階段正常運營平臺有1233家,然而提交自查報告僅約400家。可保守預計,明年能夠備案平臺不超過400家,行業未來一年或將淘汰65%的平臺。只有交了自查報告的平臺纔有備案的機會。現在的情況是,所有省市的P2P自查報告提交都已經過了最後的截止時間,可以說,備案前檢查第一環節“機構自查”正式落幕。

  那麼,監管之後,P2P行業還剩多少家平臺,都是什麼樣的平臺呢?

  首先,明年的P2P主要呈現降息的趨勢。從行業講,經歷了年中的雷潮,下半年和明年年前的合規前準備期,業內波動逐漸平復,資金不斷迴流。充足的資金流也會促使平臺降低收益率。

  從大環境講,今年市場資金面偏緊,央行屢次放水後,又開會穩定民營企業軍心,預計明年生產部門“缺錢”的局面將會得到緩解。銀行很有可能繼續向中小、民營企業定向降準,P2P借款端的利率或將下降,羊毛出在羊身上,我們出借端的收益也將下降。

  還有就是,明年的標的期限主要是長期爲主,以後P2P標的的出借期限會變長。有的平臺短期標僅僅用於吸引新手,要麼就少量低息。爲迎合市場需求,明年的標的期限大多是像房易貸這樣在12月左右。

  綜上所述,明年的P2P變化的大方向就是:短標少了,長標多了。高息標少了,低息標多了。而我們要做的,除了要適應投長標,降低心理預期收益率外,我們還要從今開始好好規劃資金了。P2P的行業將越來越規範穩定,對想讓財富穩健增加,而不是一夜暴富的普通人而言,終歸是件讓人安心的好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