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爲汽車品牌特約內容

  即便我已經是豐田的車主,但我自己絕對不是豐田的粉絲,應該說,不是豐田“車”的粉絲。豐田的車太遵循“合理”這個原則了,就算是GT86這種稍微有個性一點,在玩車圈有江湖地位的車,會讓我喜歡,但我絕對不會爲它癡狂。

  但如果我站在汽車行業參與者的立場,又確實很欣賞豐田制定戰略的角度——不是去簡單地給某個問題尋找當下的答案,而是去思考這個問題本質,然後用解決最根本的那個問題的方法,來解決眼前的問題。

  也許這起源於“豐田生產方式”裏面的“五個爲什麼”:發現一個問題,要層層遞進地追問爲什麼,直到抵達問題的根源,然後從根源去解決這個問題,這樣纔可以杜絕問題再次發生。

  插個雞湯故事哈。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正正砸中樹底下一個在發呆的年輕人。於是這個喜歡思考問題本質的年輕人,就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後來成爲了經典物理學的奠基人,高中物理的禪宗,牛頓。

  以這個故事爲背景,當年我的物理老師(傳說中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廣東理科狀元)跟我們安利爲什麼要學好物理:“牛頓後來發現當時的數學工具不足以解決經典力學的高階問題,於是自己搗鼓出了微積分,用微積分來解決了很多力學的問題,物理神人,在數學方面一定有所建樹,學好物理等於學好兩門課。物理學的本質就是數學。”

  物理的本質是數學,戰爭的本質是經濟,從本質去理解一件事情,通常會比較深刻。

  例如什麼叫“好車”。“好車”的定義可以是多維度的,但最本質的還是消費者能夠得到物超所值的商品;而企業的本質是逐利的,“物超所值”是天方夜譚,沒有合理的利潤,企業沒有存在的理由。那企業就這樣好了,優化企業內部(包括夥伴企業,供應商)的成本構成,從經營到開發到生產線,在自己內部把利潤摳出來。——這就是TNGA呀。

  然後具體到產品層面,好操控和好底盤兼具的本質問題是重心和車身剛性,那我把重心降低,把車身剛性提上去好了;低油耗和強動力的本質問題是動力系統效率,那我提升內燃機熱效率和傳動系統傳動效率好了;新車開發既要靈活又要省錢,那就提高零部件通用率唄……這也是TNGA在做的事情呀。

  再例如說節能減排,它的本質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最釜底抽薪的方法是,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主要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提升化石燃料的燃效,在等量產出的前提下降低消耗;第二種是提高清潔的、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如果第二種方法不太現實(至少對於目前的我國來說是這樣),那就實施第一種方法。

  提升汽車內燃機燃效的根本矛盾是什麼?是汽車複雜的工況,無法讓內燃機長時間在高熱效率區間運轉。於是豐田就用“汽油發電-電驅動汽車”的思路,搗鼓出混合動力系統。“提升效率”是THS混合動力系統的核心,所以THS一直在朝着提升效率的方向不斷自我進化。

  因爲“節能”的核心是“高效”,所以豐田可以研發出業界領先的41%熱效率的內燃機,而且面對未來電動化的大趨勢,雖然豐田還沒有推出面向市場的量產電動車,然而THS經過20年的發展,豐田對“三電”(電池、電機、電控)系統已經有很深入的研究,在緊湊化、輕量化、高效化這三個方面,豐田是摸得很透徹的。公開可查閱的數據已經可以充分說明問題,豐田在三電領域獲得的專利數,僅次於博世這類世界頂級供應商,吊打任何一個電動車主機廠。

  也正因爲在三電領域的深耕,豐田可以用混動、氫燃料電池、純電動三條腿走路。未來不管是哪種技術路線佔據主導地位,豐田都可以快速拿出對應的產品。當然這個快速是相對的,一定比PPT造車的慢就是了。

  雖然我國主推電動車,不僅僅是爲了藍天白雲(以煤電爲主的我國,也很難靠電動車實現藍天白雲),其實要上升到“能源安全”這個國家戰略層面的高度。但如果將“能源安全”抽絲剝繭,也不難得出“省油可以降低石油進口量”這個結論,豐田的那一套在我們國家也是有效的。而如果只是簡單地想解決“擺脫對石油資源的依賴”這個表面問題,就會任由電動車野蠻、暴躁地生長。

  出行的本質,是參與社會活動。工作、購物、娛樂、醫療,是我們出行的目的。那麼如果我們能夠將出行的目的變成可移動物體,讓出行的目的主動找到我們,我們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出行呢?——“美團”“京東”“順豐”們,不就是通過“送”的方式,讓我們足不出戶就完成了進食、購物這些事了嗎?

  豐田宣佈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使用“移動方塊”e -Palette提供出行服務。知道豐田善於抓本質,就不難明白e-Palette爲什麼是一個盒子一樣的形狀了。——這不僅僅是我們傳統理解裏面的,搭乘“人”的交通工具,它還可以是一個“外賣盒”,“快遞箱”。

  只不過“外賣”、“快遞”的東西已經不侷限於小件物品,還可以是膠囊辦公室、簡易門診、流動餐廳、微型公寓。把我們需要的社會服務直接送達我們身邊,讓我們在將來可以實現上門開會、上門診療、上門購物,這樣不就能節省掉不必要的出行了?

  當然,這只是豐田一次對未來的猜想,就像哆啦A夢百寶袋裏的未來道具,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證僞性。但是你可以看到豐田抓住問題本質之後,對未來的出行解決方案,的確是顛覆性的。——如果人不需要駕駛了,那爲什麼移動的主體,非得是人呢?

  找出表面問題的本質,我們都可以看到,豐田在這種思維模式的指引下,做的事情,和其他品牌的確是有那麼一點不一樣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