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無規矩不成方圓”,人生活在一個社會羣體中,爲了能讓自己和他人交往和諧,完全的融入到這個大羣體裏,日常的生活,服飾的穿着,言行舉止等等,各地也都有着相應的講究與說法,久而久之,這種講究形成了規矩並被人們遵守着。

隨着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先前的一些規矩逐漸被淡忘,但在一些地方卻依舊遵守着這些約定俗成的規矩,特別是一些偏遠的地方,把這個規矩更看做是一種文化的傳承,稍不注意的話,就會被人們看作是沒有禮數。不過農村之前的這些規矩,放到現在往往被人們說成“窮講究”。

比如說有些地方講究女人不能上桌喫飯,因爲在當地人看來,家裏的一切都是男人賺取而來的,男人是家裏的頂樑柱,要等到男人喫完飯,女人才可以去喫飯。並且在喫飯時不可以一雙筷子上下翻飛,翻揀自己愛喫的東西。

還有的地方講究,“正月不能洗腳”,因爲在當地也認爲,腳是有魔力的,正月裏已婚夫婦洗腳的話,這是不吉利的。而所謂的說法就是,腳上的腳毛能管住不乾淨的東西,如果在正月裏洗澡的話,這種神力就會別隱藏在腳毛之內。現在看來這種說法完全是謬論,無稽之談。只不過是當時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寄託罷了。

在筆者老家還有一種講究,說的是,過年包餃子的時候爲了圖吉利。從來不讓婆婆插手來幫忙,當地還有這種說法,“千忙萬忙,不讓餃子亂行”。這是農村裏的老規矩,捏餃子只能放到圓的蓋簾板上,每簾餃子只能擺99個,多了少了都不成。

再比如說,借的藥罐不能本人還,只能等到主家來要!生病去看病時,見到熟人忌諱說自己去“看病”,或者說請醫生看病,要說成“看醫生”。因爲在民間也認爲如果說去看病的話,會被鬼祟聽到,乘虛而入。現在看來這些說話有點搞笑。

總之這些“窮講究”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特別是在婚喪嫁娶上,這些講究和規矩更是多如牛毛,稍不注意違反了這些禁忌框框的話,也會被人們認爲是不吉利。

其實在老農看來,這些“窮講究”無論是從服飾,飲食,還是從生活習慣的角度出發,更多是人們對未知的不解和對行爲的自我約束於限制。當然一些不好的規矩要擯棄,而一些好的規矩則是禮數要得到傳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