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兩個半年沒見的小姐妹聚會,萬萬沒想到,她倆見到我的開場白居然是:去年那個地瓜幹差不多是時候了吧?

讓我這兩個平時在鄭州和上海生活的小姐妹惦記了一年之久的美味,就是傳說中的楓樹嶺鎮白馬源裏的地瓜幹,每年此時,風靡大杭州朋友圈的“網紅”零食就是它!隔着屏幕就讓人慾罷不能,狂咽口水!不信?你們也來感受下!

(據說,能看懂這張圖的至少是半個淳安人)

地瓜幹,是很多人小時候必喫的零食之一,抓一把放在兜裏,邊走邊喫。

白馬地瓜幹,說它是大杭州地瓜界的實力擔當,一點都不誇張!

長在地裏就被預定掉了,一般要提前半個月訂貨才能喫到!

去年,在“我們大杭州”上架的魏大姐家的地瓜幹,原本說好可以賣一個月的,結果不到20天就被搶完了!

好生態纔有好山貨,淳安縣楓樹嶺鎮的白馬源,盛產地瓜,白馬地瓜幹是響噹噹的一塊金字招牌。

霜降一過,田裏坡上的番薯就到了開挖的時候,楓樹嶺鎮整個白馬源裏忙碌的氣氛在慢慢聚攏。一塊小小的番薯就變身“軟黃金”,成了村民們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之一。

來到楓樹嶺鎮白馬源鳳凰廟村村書記廖龍建家時,他們正在忙碌着製作地瓜幹。廖書記說:“番薯春天育苗播種,秋天收穫,到冬天才能喫到。番薯渾身是寶,番薯藤炒菜,番薯皮餵豬,番薯做番薯幹或者番薯粉。”

(黨員幫助八旬老人刨地瓜)

“沒有三斤棉,不進白馬源,我們這裏海拔高,早晚溫差很大,1523知道嗎?我們的磨心尖海拔1523,這使番薯生長週期偏長;我們源裏只有霧沒有霾,天然純淨生態,土質又偏鹼性,所以種出來的番薯會更甜糯,家家戶戶自己種植,沒有農藥,喫的安全”廖書記一邊忙着把番薯幹放進烘乾機內,一邊介紹說。

白馬源裏的番薯幹好喫除了生態環境、氣溫、土質好外,製作工藝也非常講究。爲了保持最原始美味的口感,村民們依然堅守着傳統的製作流程。番薯挖來後需堆放一個月左右使其自然糖化,再去皮,去皮後需馬上浸在水裏,防止其氧化,再洗淨、蒸煮熟透、切條晾曬,然後烘烤,再蒸煮、晾曬、烘烤,幾蒸幾嗮,最後才成爲口感上佳的地瓜幹,從地瓜變成地瓜幹,至少要10天。

廖書記家烤番薯幹不是直接用木材燒而是用生物燃料,這樣烤出來的番薯沒有煙味,更乾淨,健康。以傳統老工藝做香甜的地瓜幹,這是楓樹嶺上白馬源里人所堅持的理念。

白馬地瓜幹是純手工做的,不放任何防腐劑,當地農戶都是做一批賣一批,沒有備貨的。

“不發朋友圈,着急的單子都不接。”如今,有了名氣的白馬地瓜幹開啓了“不愁賣”模式。

怎樣讓白馬地瓜幹走出大山,走進城市,讓更多城裏人喫到,同時還能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

白馬村、大橋頭村、鳳凰廟村三個村書記碰撞出了火花,在黨委政府牽頭下,白馬村、大橋頭村、鳳凰廟村三個經濟薄弱村,以村集體入股的方式,成立了杭州千島湖白農馬農產品有限公司,品牌取名白農馬。

“主要收購各村低收入農戶和農業生產大戶的農產品,番薯幹、冬筍、山茶油、農家米等,對他們的產品進行加工指導。並給予比一般收購價稍高1塊左右的價格進行收購,將產品進行統一包裝統一品牌之後進行銷售。”

白農馬這個名字讓我想起動畫片西遊記白龍馬的歌。“白龍馬脖鈴兒急,顛簸唐玄奘小跑仨兄弟,西天取經不容易,容易幹不成大業績……”,這白農馬公司的三個股東彷彿是這取經的三兄弟,黨委政府彷彿是這師傅唐僧,師傅帶着三兄弟在致富路上取經,鄉村振興,消薄增收。

迎着朝暉,白農馬收貨去……

12月15日,楓樹嶺鎮村28個村書記,要集體到杭州運河廣場賣山貨,如果你心急,想早點喫到網紅地瓜幹,可以聯繫大橋頭書記廖賢良,電話:15967180054。

記者 周少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