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

  是一件日日相伴的物件

  但就是那麼一件

  稀疏平常,並不起眼的物件

  經過幾千年的傳承

  它已然成了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近日,「筷子」一詞突降熱搜

  事情是這樣的

  一名叫杜嘉班納(D&G)的奢侈品牌

  爲11月21日在上海舉辦的年度大秀

  “The Great Show”預熱

  11月17日在官方賬號上發佈了一則

  主題爲“起筷喫飯”的廣告宣傳片

  片中旁白語氣傲慢

  內容誇大的食物分量

  讓模特用筷子就餐顯得十分窘迫

  視頻一發出就被許多網友質疑

  中國文化與意大利餐飲錯誤地結合

  存在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歧視

  有意思的是

  21日D&G在上海大秀尚未開始

  他們的設計師卻因語出驚人

  搶先大秀一步登上了微博熱搜

  在D&G設計師與一名網友的聊天中

  設計師先是對D&G前幾日發佈的

  涉嫌辱華的宣傳視頻進行爭辯

  最後竟然惱羞成怒破口大罵

  “thecountryof

  isChina...”

  對話曝光後,在中國社交網站上

  迅速引起全網熱議

  隨着D&G設計師辱華言論事件的曝光

  當晚參加走秀的國模紛紛退出

  受邀參加大秀的中國藝人也拒絕出席

  一時間再看“The Great Show”的命名

  不禁覺得諷刺

  杜嘉班納不知道

  如何用這種“小棍子”形狀的餐具

  可是你可以不瞭解

  但是絕對不可以不尊重

  因爲他們永遠也不會明白

  被他們稱之爲“小棍子”的筷子

  承載了中國人多少的記憶與情感傳承

  |說 時 遲 ,那 時 筷|

  從考古發現來看

  古代中國人使用的進餐用具

  主要有匙和箸兩類

  曾經還一度用過刀叉

  在西方人還未用上刀叉之時

  中國早就開始研究起了更好用的餐具

  筷子

  民間關於筷子的傳說倒是不少

  有說姜子牙受神鳥啓示

  發明了絲竹筷

  也有說妲己爲了討紂王歡心

  而發明用玉簪作筷

  還有說是大禹治水時

  爲節約時間以樹枝撈取熟食

  而發明的筷子

  關於筷子是何時何人最早發明出來的

  這個問題從史料上已經完全無法考證

  但可以肯定的是

  筷子至少也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在過去古人對筷子的稱謂是“箸”

  “箸”這個字最早出現在

  古籍《韓非子·喻老》中

  “昔者紂爲象箸而箕子怖。”

  圖 | 漢墓畫像石拓片,圖中可見古人用箸場景

  1934年至1935年我國考古人員

  在對黃河流域安陽殷墟侯家莊遺址進行發掘時

  在M1005墓中曾出土商代青銅箸六支

  這就說明

  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後期

  已經有青銅箸的使用

  這也爲“紂爲象箸”的史籍記載提供了證據

  圖 | M1005墓中出土的商代青銅箸六支

  像紂王這樣奢靡的

  用象牙做筷子自然是少數

  多數的筷子還是以木竹爲原料製成

  這樣的物品極易腐壞

  想要保存千年而被今人發現自是不易

  而令人稱奇的是

  在1973年

  湖南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文物中

  就有那麼一雙竹箸

  長17釐米,直徑0.3釐米

  這雙二千多年前的西漢圓箸實物

  現藏於湖南博物館

  可謂彌足珍貴

  圖 | 故宮博物院

  |首 方 足 圓|

  數千年來

  華夏箸文化一直在不斷發展

  到了明代

  箸的形制上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首方足圓

  所謂“首方”,即上部爲方形

  “足圓”即箸的下半部爲圓形

  明代以前

  無論何種質地的箸

  大多爲圓柱體或六棱形

  而“首方足圓”的改變帶來了諸多方便

  筷子不會滾動,方頭不易打滑

  這一形制變化一直流傳至今

  成爲筷子的主要形制

  |箸 筷 之 變|

  同樣是在明代

  箸的名稱自下而上發起了一場改名運動

  陸容在《菽園雜記》記載

  "民間俗諱,各處有之,而吳中爲甚。

  如舟行諱住、諱翻,以箸爲快兒……"

  說的是江南水鄉的漁民和船伕

  最忌諱“住”

  撐船希望快,船“住”了

  一天到晚停着

  就意味着沒了生意

  這“箸”正好與“住”諧音

  犯了忌諱

  於是漁民和船伕就反其道而行之

  將箸改爲了“快”

  圖 | 甘肅嘉峪關魏晉墓畫像磚,畫中出現了持箸者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

  “箸”逐漸改爲“快”

  文人給“快”頭上加了竹字頭

  便成了“筷”

  “筷子”作爲“箸”的另一個稱呼

  就這樣漸漸流傳開來

  |多 個 人 多 雙 筷 子|

  筷子,這看似最簡單的工具

  卻飽含了中國樸實的價值觀

  筷子首方足圓,對應天圓地方

  手持筷子的姿勢

  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

  中指在中間

  是爲天地人三才之象

  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

  代表了人的七情六慾

  中國人遵守太極和陰陽的理念

  太極是一,陰陽爲二

  合二爲一,陰陽結合

  意味着一個完美的結果

  中國人講究合二爲一

  所以我們會說“一雙筷子”

  而不是“兩根筷子”

  相比西方的刀叉禮儀

  筷子的禮儀只多不少

  不可三長二短

  擺筷時,筷子要長短整齊

  長短不齊的筷子放在桌子上

  極爲不吉利

  圖 | 故宮博物院

  不可仙人指路

  握筷子時將食指伸出或用筷子指人

  無異於指責別人,宛若“罵大街”

  不可品箸留聲

  喫飯時用嘴來回嘬筷子

  是一種無禮的行爲

  再加上配以聲音,更是令人生厭

  所以一般出現這種做法都會被認爲是缺少家教

  同樣不能夠允許

  不可擊盞敲盅

  用筷子敲擊盤碗發出聲響

  如街上乞丐要飯,爲人所不齒

  不可當衆上香

  把筷子直接插在飯中

  這無異於給死人上香

  這樣被視爲不敬絕不允許

  關於筷子的禮儀還有很多

  相信每個中國人小時候

  都沒少被家中長者教導

  還記得開始學習筷子時

  老一輩總是會對我們說的一句話就是

  “中國人都會用筷子”

  年幼且腦洞巨大的我

  鉚着一股勁,多日的努力練習

  就爲證明自己是一箇中國人

  終於學會用筷子夾起食物那一刻

  是何等的開心像學會了一項

  多麼了不得的技能

  老人告訴我們

  喫飯就要有喫飯的規矩

  每次開飯前

  要等桌上的長輩先動筷

  才能開始動筷喫飯

  這叫尊敬長輩

  一雙筷子

  不僅僅是飲食用具

  更承載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人從一雙筷子學起

  明禮也懂情。

  - END -

  文 字 | 兮 淺

  排 版 | 兮 淺

  圖 片 | 網 絡

  參考文獻 | 《萬物有意思·中國篇(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