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華爲摘下了第四季度增長最快品牌之一,但依舊沒能超越蘋果老二的市場地位,與三星還有差距。而當天晚上,華爲發佈了華爲MATE30,稍早之前,蘋果發佈了APPLE 11,其設計太醜也被網友吐槽,儘管預售銷量不錯,但很多人認爲蘋果降級低頭了,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優勢正在下降。

9月19日下午消息,一項最新的年度中國消費者態度調查顯示,蘋果的品牌聲譽從一年前的第11位在今年跌至第24位。而在2017年之前,蘋果的品牌聲譽曾排在第5位。

與此同時,蘋果的最大競爭對手華爲,今年上升兩個名次,排在第2位,僅次於中國的支付服務支付寶。

而當天晚上,華爲發佈了華爲MATE30,稍早之前,蘋果發佈了APPLE 11,其設計太醜也被網友吐槽,儘管預售銷量不錯,但很多人認爲蘋果降級低頭了,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優勢正在下降。

這不得不說是由於國產手機巨頭的崛起,首當其衝的就是華爲,在華爲的歷史上,華爲追趕過不少國際巨頭。

01

2002年12月,通訊巨頭思科全球副總裁"造訪"華爲。思科提出,華爲侵犯了其產品知識產權,要求華爲承認侵權、賠償,並停止銷售產品。

面對咄咄逼人的思科,華爲思考再三後決定:可以停止銷售有爭議的產品,但絕不接受侵權的指責。

彼時的華爲剛進入國際市場3年,承認侵權必定給品牌形象帶來巨大損害,無異於自毀長城。但華爲的提議遠遠滿足不了思科的胃口,雙方不歡而散。

2003年,在歐美市場,很多客戶都暫停了與華爲的合作。

iPhone 11跌破5000元,Mate30一片叫好,誰是華爲的下一個對手?

沒辦法,華爲與思科在法律上激烈交鋒,鬥智鬥法,雙方多次反覆舉證,庭審陷入膠着。但雙方都明白,勝負的關鍵在於:彼此產品的源代碼是否雷同。

2003年10月1日,雙方律師對源代碼的比對工作結束,結論是:華爲的產品是"健康"的。10月2日,思科與華爲達成和解。

法庭簽發的中止方式,意味着思科今後不得再就此案提起訴訟或者就相同事由提起訴訟。讓思科此後再次面對華爲在市場上的破竹之勢,卻無法再祭起"訴訟"法寶。

華爲自己將重點放在運營商市場,企業網市場的開拓交給合作伙伴。

iPhone 11跌破5000元,Mate30一片叫好,誰是華爲的下一個對手?

華爲與3COM公司合資的華三公司,就是與思科周旋的一步妙棋。3COM數據通信網絡設備的研發與銷售主要在美國, 3COM在中國的研發與銷售主要由華三公司負責。

後來3COM逐漸空殼化,研發實力都集中在華三公司。而華三的核心研發團隊大都是原華爲員工。

2009年之後,華爲不再假借華三公司這張皮來拓展企業網業務,將其賣給了惠普,華爲自身加速向企業市場拓展。

2011年,華爲進一步明確了未來發展思路,從電信市場向企業級、消費者市場拓展。華爲招兵買馬,擴軍企業業務BG(事業羣),重新與思科進行貼身肉搏。

華爲一直在數據通信方面默默的追趕思科,直到了2012年,華爲開啓400G路由器時代,纔開始聚集對思科的優勢,實現部分超越。

02

實力相當的競爭對手經常通過廣告牌來暗自"開戰"。比如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麥當勞和肯德基,華爲和三星在蘇丹"鬥"廣告牌這件事,小編不得不說,哈哈哈。

在蘇丹的一個路旁,三星的廣告牌上的文案是What is next ?估計三星的這個廣告牌分爲上下兩個文案,第一個文案用提問的方式想引起消費者的興趣,不過旁邊的華爲用同樣大小的廣告牌寫到:Next is here!

隨着三星在中國市場的節節敗退,對手只剩下了蘋果。

2019年1月3日,蘋果科技公司現任首席執行官(CEO)蒂姆·庫克先生在其對致投資者的信件中表示,由於2018年秋季推出的iPhone XR、iPhone XS、iPhone XS Max並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加上美元走強匯兌損失、多款產品同步發售造成供給側不足以及新興市場經濟的疲軟,蘋果決定將2019財年第一財季的預期營收和毛利率預期由此前的890-930億美元下調至840億美元,毛利率下調至最低點38%。

克說是沒有預期到亞太地區的經濟環境,其實就是手機賣的太貴了,直接將價格提到一萬元上下,反而將六七千的用戶市場拱手讓給了華爲,四五千的用戶市場讓給了小米、OPPO、vivo,iPhone賣一萬無可厚非。

與之相對應的是,2019財年第三財季,蘋果iPhone銷售收入爲259.9億美元,同比下滑11.8%,這也是近7年來,iPhone營收佔比首次跌破50%,而在此前的多個季度,iPhone的營收佔比中通常超六成。

iPhone 11跌破5000元,Mate30一片叫好,誰是華爲的下一個對手?

其中,跌的最狠的,也正是此前把蘋果捧得最高的大中華區,去年年末,XS max的"糟糕"表現讓他們該區當季營收暴跌超過20%,在此基礎上,逆勢生長的華爲,與蘋果的市場份額差距也被縮小至1.88%。

任正非曾經說過:"當年我們沒想過做終端,我們是被逼迫上馬的,因爲我們的3G系統賣不出去,沒有配套手機,要去買終端,買不到,才被逼上馬的。"

2004年華爲終端公司正式成立,2005年獲得了生產資質,但也只生產點定製機,不面向個人消費者。

華爲在2008年時,甚至想把手機業務賣掉,只是遇上了金融危機,並沒有成功,於是繼續自己生產定製機。

2012年初,餘承東砍掉了大量運營貼牌手機和非智能手機的型號,也即意味着,出貨量一下子就少了3000萬臺,營業收入塌方式下滑。

失敗與成功在此一舉。

2012年,定價2000-3000元的P1項目上馬,這個定價當時還是小心翼翼,因爲同期iPhone5在中國的定價已突破6000元。

P1出來後,雖然外形和設計讓人眼前一亮,運營商和經銷商並不太買賬。

和P1同期研發的D1更慘,不僅上市和交付延期了,使用過程中還出現很多問題。

血本無歸的D1讓餘承東承受了極大的壓力,"餘承東走人"的傳言在當時達到頂峯。

那幾年,公司內部的懷疑聲很多,而前幾任華爲終端業務總裁都因爲業績不佳而走人。

2013年底,任正非在一次內部講話上重提華爲"藍軍"機制,就被外界解讀爲華爲的危機感正在加重。

在2016年,任正非更是說,三年前華爲快垮了。

D1的失利還不算完,裝上海思K3V2處理器的D2一開機就開始發熱,用戶體驗非常差,D2又是一款失敗之作。

餘承東面臨任正非和公司高管的壓力,他只能一遍遍向他們解釋終端戰略的意義和價值,另一方面又加大投入,安排好人員,又要充當CMO,發微博營銷華爲手機。

但 "P1時代"無疑是華爲手機的歷史轉折點,正是因爲餘承東和核心負責人的不合時宜和敢打敢試,才爲後來的P6和Mate7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P1做完後,華爲Mate1就馬不停蹄地開始了研發,但Mate1卻成爲華爲最失敗的旗艦機。但很快,華爲投入到P2和Mate2的研發。

一直到2013年下半年,P6放量銷售,成爲華爲歷史上第一款超過400萬臺的高端機。

華爲從一個給運營商擦鞋的小弟,一躍成爲世界上比肩蘋果三星的品牌,其成功之處令人佩服。

03

據權威調研機構Counterpoint調查研究,發佈了2018年Q4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佔有率報告。

對於全球市場來講,更多用戶依舊選擇蘋果、三星爲首選機型,當然華爲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華爲摘下了第四季度增長最快品牌之一,但依舊沒能超越蘋果老二的市場地位,與三星還有差距。

現在華爲經歷前幾年的艱難困苦後,看上去已經順風順水,但科技行業,不進則退,華爲想成爲世界第一還需時日。

在智能手機市場整體增速放緩的當下,頭部手機廠商的"廝殺"更爲激烈,手機行業進入了比拼精品,高品質,國際化的下半場,或許也是存量博弈的市場。

不過,華爲要明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打敗了一個個對手後,華爲的下一個對手是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