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河北是真實存在的嗎?

中華大地上從沒有哪一個省份比河北更缺乏存在感。

打開手機的通訊錄,輸入“河北”來定位聯繫人,你會發現近千人裏可能只有寥寥幾位來自河北的朋友。這顯然不能說明河北人的真實分佈比例。

如果你從工位上站起來,在大開間裏極目遠眺,目之所及至少有一打河北人。他們也許不是刻意隱藏燕趙血統,只是潛意識裏沒把自己歸進這個省份。

我是唐山人。

我是承德人。

我是石家莊的。

你是北京的吧?哈哈,咱們老鄉,老鄉。

相當一部分河北人民認爲,北京人往上數三輩都是河北人,可不就是老鄉麼。

媒體老師們書寫河北的語言也貧瘠得可怕:魔幻和透明出現得如此高頻,就好像河北的存在是一件哈利波特里的隱形衣,而河北人一旦接受了這個外殼,馬上就失去了地域特徵,固然樂得自在,但彼此之間也很難找到集體認同。

無論是來了北京,還是留在家裏,他們很少會組成一個形象清晰的羣體,潤物細無聲地化作了廣大羣衆中的一員。

河北被大大低估了。在表面的平庸和低調掩蓋下,這裏的人和事都散發着一種後現代氣質,乍一看土,細一想酷。這裏最接近一個平均數的中國,而河北人也很可能最接近平凡的你我。遠遠看去面目模糊,但走近了才能發現精彩之處。

尷尬的地域定位不能怨孩子嫌媽醜,貴賓嫌家貧。河北沒有統一的方言特點,被北京和天津分成了好幾片,建國後還經歷過區域的重新劃分,各自跟着輻射範圍的口音和風俗特點,比如廊坊人基本可以算帝都外掛,張家口人帶着山西口音。

河北缺乏豐富的美食體系,全靠驢肉火燒一個小喫苦苦支撐對外形象輸出。而這對於用舌頭感知天下的中國人來說,基本很難青史留名。

正定八大碗、瓦塊魚、燴菜,光看名字就是中華料理裏的羣衆演員,連黑出感情的熱搜體質都沒有。

其實喫瓜羣衆都明白,有人黑至少說明有關注度,沒人能說出你的故事纔是徹底flop。

近年來,河北一度走紅於網絡。從鼎鼎大名的“霍格沃茨河北分校”河北美術學院,到狂野又親民的保定動物園,麻瓜世界在這裏完成了從正傳到番外的外景一條龍。

爲了製造記憶點,還有不少大而驚人的建築在這裏拔地而起。

你想必已經看過世界最大象形建築——福祿壽造型的天子大酒店,也聽說了一半冰山一半火焰的天壇白宮塔,被正經學者不正經研究過的 “華北第一道場”易縣後山奶奶廟,還有邯鄲元寶亭和平山縣東方巨龜苑......

觀衆們嘖嘖稱奇,記住了河北的野生土味風情。而本地人在圍觀羣衆的狂笑聲中唉聲嘆氣,拉低帽檐。對於這些建築帶來的注視,他們不怎麼以彈幕數量爲榮。不是每一座城市都需要成爲網紅,也不是每一片地域都需要築起清晰的邊界。

到底是低調又實在的河北人民,寧可看着自己省份的地域感消解至虛無,也不願頂着魔幻現實的帽子存在,薩特看了也要落淚,並對着邢臺萬和宮的衆神道一聲:善哉!

不要輕易嘲笑“霍格沃茨河北分校”河北美術學院,它很可能成爲下一個小鎮青年的耶路撒冷。

據《每日人物》的報道,校長甄忠義的設計靈感源自早年遊歷海外時參觀的教堂,校園內的倫敦塔橋、地中海、荷蘭風車甚至連打印出來的世界名畫,都實現了他照搬歐洲的願望。

這種設計思路和深圳世界之窗的中心思想如出一轍,與散落在三四線城市的網紅主題酒店裝修風格異曲同工,大批小鎮青年樂滋滋地來拍婚紗照或家庭遊,盛讚這個歐洲風情足夠到位。

而嘖嘖稱奇的看客們說這是土味洋氣,對小鎮青年的審美含笑不語,完全忘了這跟看到網紅店賣家秀就照搬一套買回來的行爲沒什麼本質區別。審美需要進階,而模仿也許就是第一步,製造黑歷史也在所難免。

更何況,我們想照搬歐洲,歐洲又何嘗不想照搬我們?說不定,小鎮青年纔是最國際化的。

德國巴伐利亞的迪特福特就與河北美院的建設願景遙相呼應,每年都過中國狂歡節,舉辦廟會等中國傳統活動,全民cos中國古人,用筷子,喫餃子(據說餡是大蒜和香腸),至今已經保持這個傳統90年了。

而當你的審美進階到一定程度,再回過頭來打量過去的傳統,會發現現在津津樂道的潮流,早就有老前輩玩過了。

Respect 趙麗蓉老師,一名中國說唱巨星、演員和評劇藝術家。MC麗蓉的作品多圍繞社會議題,關注打工人羣,對餐飲黑幕和娛樂行業的浮誇風氣做出猛烈抨擊。她擅長結合傳統與現代,採樣河北評劇和《走四方》等當年流行金曲。

1995年的春晚,一口唐山話的MC麗蓉在小品《如此包裝》裏,以藝名“麻辣雞絲”出道。

春季裏開花兒十四五六

啊六月六啊看谷秀啊春打六九頭

這麼包裝簡直太難受

我張不開嘴兒

我跟不上遛

你說難受不難受?

  ——MC 麗蓉 ft.Hanlin《如此包裝》

唐山Rap此後一路高歌,在《打工奇遇》中又貢獻了一段炸裂的battle:

這種復古流行範兒,不僅考驗藝術家的功力,也考驗觀衆的審美。說不定今天的土氣是明天的時髦,反正時尚圈就是一個打臉的輪迴。

今天的互聯網民想起河北美食頭牌“驢火”時,也會一併想起特師大咕咕咕雞。

這名“月收入2300元的保定禿頂中年男子”用一個豐富而炸裂的語言體系,撕開當代生活的外衣,暴露出人類的脆弱和迷茫,仿若一記重錘擊在了大批文藝青年的天靈蓋上。

有人認爲他堪比嚴肅文學大師,讀魯迅不如讀特師,讀貝克特不如讀特師。錯位感、意識流、反常規,感受一下:

"我的身體在走下坡路。我能感覺的到。"

"要對自己負責!這是我最寶貴的年華。"

"青年一個狗的路在何方? "

"上帝派我來這個世上,我的使命是什麼?" 一個狗激動,前手們激烈比劃。

"我要出去,我必須出去! 去尋找靈魂!尋找自我!"

"解構,打亂,重組,"

"尋找!尋找!尋找! "

"找到真正的我!" 一個狗繼續激動。

——《武漢某幸福中產家庭裏一個狗,的波瀾壯闊大計劃》

感受到靈魂交互(mindfuck)的力量了嗎?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段子手的胡言亂語。畢竟,如果不向下挖掘得夠深,每個人看到的他人都只有最表面露出來的那一點點。

特師可能根本不在乎被歸類爲段子手還是真大師,因爲至今沒有人知道他的現實身份,也許他就是你身邊貌不驚人的一個大樓物業經理,或煎餅攤老闆也未可知。高手在民間,不可小覷普通人。

而有人卻爲“人紅作品不紅”發愁。保定的快手紅人“手工耿”,aka廢柴愛迪生,持續開發了兩千多件“無用良品”,用他自己的話說,“猛一看覺得有用,再看好像又沒用,繼續看似乎又有用。”粉絲威脅他,敢發明有用的東西就取關。

手工耿代表作鑑賞:

“如果你想戲弄朋友,如果你的中指天生無力,那麼,有了這個腦瓜崩輔助器,你一定可以彈出一個響亮,而又清脆悅耳的腦瓜崩。”

耿帥在一次採訪中表示,他很喜歡周星馳的喜劇電影,“像是嚼碎了生活的苦,又輕描淡寫地講出來讓人笑,那種真實感吸引着我”。

兩百多萬粉絲不見得明白腦瓜崩和菜刀手機殼跟周星馳有什麼關係,耿帥很清楚大多數人都還是在看熱鬧,但還是希望他的發明得到關注。

這也許就是生活最啼笑皆非的一面,你認爲的有用和有價值,也許在他人看來只是瞎折騰。但折騰得足夠久,也沒準就成了一種個人風格。  

沒有人生來就甘於平凡。爲了衝破壁壘,普通人也可以無所不用其極。衡水是最能體現河北的掙扎與奮進的地方。多年來,衡水中學以其軍事化的管理和流水線式教學法名震高中江湖。

在中國,也就只有湖北黃岡、安徽毛坦廠出來的學生敢跟衡水學子一決高下,其他所有中學畢業生聽到這三大門派都會瑟瑟發抖。如果你在大學裏說你是衡水出來的,可保四年平安。

階層固化這件事或許有,但衡水模式根本不會對此多置一詞,只會默默地再加兩套題。是否真的成爲大神已經不再重要,多的是平凡人。而願意爲改變命運拼盡全力的人,總是值得肅然起敬。

搖滾樂在石家莊的繁榮也是吶喊的證明。英文直譯Rock Home Town,石家莊成爲搖滾之鄉也算國際認證命中註定。

兩本國內最權威的搖滾樂雜誌《我愛搖滾樂》和《通俗歌曲》都在這個空氣裏飄着青黴素味的地方誕生,堪稱中國的西雅圖,Grunge發源地。髒亂不羈的表象下,是蟄伏的暗流在默默湧動。

碾碎不公與不平/面對着坎坷從不畏懼/碾碎前方的困難/發誓要將其全化爲平地/我就是壓路機器/碾碎你們那些所謂理想與現實的差別/碾碎我們心中那個仍會恐懼的裂的念頭

——相對論《壓路機》

萬能青年旅店的《殺死那個石家莊人》記錄了被遺忘的失落與尷尬,讓無數年輕人找到了共鳴。聽完覺得喪嗎?來一首耳光樂隊的《適者生存》,找回被現實打臉的勇氣。再不濟試試旺財的《馬老敦》包你馬上笑出聲來。

還有些歌裏瀰漫的情緒,可以和每個活在當下的小人物的迷惘找到最大公約數:

胸懷有大志向/小事情看不上/英雄夢白日做/慾望在心頭長/放眼將世界看/我又是哪頭蒜/喫我的人是誰/不說話準是賊/酒喝到醉中醉/倒下就睡中睡/人生是夢中夢/又都是累中累

——旺財《杆兒中杆兒》

本土搖滾圈在石家莊的地下絲絨蓬勃生長,記錄着時代的脈搏。聚光燈不光屬於那些有鮮花、掌聲、美麗姑娘的才華青年,也屬於喝着啤酒煮着粥、不知道明天要去往哪裏的鹹魚們。

生活當然不止是折騰、掙扎和苟且,還有詩與遠方。心中的猛獸咆哮着要去非洲大草原,現實的錢包走不了那麼遠。那麼就來河北吧。

什麼?河北有什麼好玩的?秦皇島北戴河、承德避暑山莊,你大概忘了它們也屬於河北,長久以來都是京城人士的週末度假首選,在窘迫的預算與放風的需求之間平衡着中產最後的尊嚴。

這不是迪士尼,是北戴河集發農業夢想王國

如果這對你來說還不夠國際範兒,那北戴河黃金海岸腹地的阿那亞無疑能夠滿足你關於瀨戶內海的一切幻想。

孤獨圖書館、海邊禮堂,還有騎15分鐘120元的高端馬場(血統高貴的進口馬),這一切都不需要大出血,但拍照效果也很像那麼回事,讓被帝都薅盡羊毛的人們嗷地一聲哭出來。

其實我們心裏都清楚,真實的上流社會太遙遠,但有點向上奮鬥的期待總還是好的。而河北可以溫柔地托住你短暫放鬆的後頸,給疲憊搬磚的社畜一點富含性價比的撫慰。

河北的價值被嚴重低估了。這個混合了魔幻與刻奇、創意與叛逆、又嚴肅又荒誕的地域,沉默地注視着人們匆匆在這裏穿行,有些衝向北京,有些躺在家裏,像竇文濤形容的那樣,一人一盆餃子,喫完在沙發上睡一下午,睡醒起來繼續喫,喫了再睡。

用更爲詩意的方式形容,即“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這句流傳甚廣的歌詞也許唱的是一個河北人的生活,但也很像我們每一個人。霜裏佩黃金,馬首擁紅塵,只是少數人的綺夢,而更多人是用力生活着的無名之輩。

沉默的河北恰似我們中沉默的大多數,無人特意提及,因爲它和我們太像:平凡、鬆散,偶爾蹦出來一些靈感與叛逆,想過了中午喫什麼,再想晚上喫什麼,摸魚的間隙中折騰出點有意思的東西,在自己的領地裏稱王,在廣義的疆域裏沒有存在感。我們最容易對真實的自己視而不見。

在時代華美的盛宴上,不要有成爲座上賓的幻覺。穿過了虛無的概念,一頭扎進真實的生活,就註定塵滿面,鬢如霜。尷尬,狼狽,掙扎,折騰,都說明還有活力。哪怕還有太多令人費解的事,沒關係,生活在試驗而不是經驗裏,大廈就不會崩塌。

無法成爲野獸的人類啊,最後剩下的也只有無名之輩的尊嚴了。Respect河北,就是respect我們自己。

文 | 新晉河北搖滾路人粉的艾瑪

咋整話題

你還知道河北有什麼特點?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