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徹底涼了!中國“酸鹼平衡論第一人”公司官網關閉,產品下架

來源:科技日報

美國“酸鹼理論大師”羅伯特·揚被罰1.05億美元的消息,讓“酸鹼體質理論”之爭在近期持續發酵。

而國內自稱“提出酸鹼平衡理論第一人”的梁雙林近期則還在爲該理論“搖旗吶喊”。

近日,情況出現了一些變化……

之前還在“搖旗吶喊”

轉眼公司網站關閉

之前媒體的質疑讓他有些難以接受,一度在其公司江蘇雙林海洋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的官方網站掛出聲明,並提出通過酸鹼平衡達到健康,不是僞科學,是有理論依據的,聲稱要對報道新聞的媒體發律師函。

11月12日,梁雙林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我不知道美國人那個具體是什麼理論,但他用來治病,非法行醫就是犯罪,有些人把我跟他混爲一談。質疑我的人都是學醫的,但我所說的酸鹼平衡和他們說的不是一個概念。”

同時,在江蘇雙林海洋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官網發佈的致媒體記者的一封信中,稱“關於幾丁聚糖(第六要素)調節細胞酸鹼平衡是經過南京大學國家級重點醫藥生物實驗室實驗鑑定的。”

產品“第六要素”

圖片來源:江蘇雙林海洋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官網

但隨後科技日報記者並未搜索到“南京大學國家級重點醫藥生物實驗室”,隨後梁雙林在電話中表示,應爲“南京大學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的具體研究人員爲張俊峯。

張俊峯迴應說:“我們在研究殼聚糖時,確實做過酸鹼對細胞影響的實驗,國內外做這類實驗的很多,但這僅僅是科學研究,並沒有在動物及人身上做過實驗,和現在討論的人體酸鹼理論是兩回事,而且這個研究後來也沒有發論文,我們實驗室的所有學術成果以論文爲主。”

“我們查閱了相關記錄,我們重點實驗室沒有以實驗室名義爲任何公司和產品做過鑑定。”12日晚,該實驗室主任高翔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11月15日,有媒體記者再次查看其官網時,原本掛在網頁右側的媒體正面報道消失,一份新的聲明,言辭相對柔和,在正文中提到“理論對與錯可供大家討論與商榷……”、“市面上某些企業利用‘酸鹼平衡’理論宣傳自己產品的一切行爲與我公司無關”……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同時,記者撥打了江蘇雙林官網上提供的多個熱線電話,均無法接通。記者在官網上留言意欲訂購,並留下聯繫方式,但截至發稿前,尚未有人聯繫。

此外,在網絡商城和網上藥店搜索“第六要素”,只有稀少幾家網上藥店給出介紹,但要麼顯示“缺貨”,要麼“已不存在”。紅星新聞記者走訪成都多家藥店,對方也表示從未聽說過購進此類產品。

▲網站顯示,第六要素已難買到

11月21日,記者再次打開江蘇雙林海洋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官網,上面顯示網站在維護中,暫時關閉。

▲11月21日,梁雙林公司官網顯示暫時關閉

專家反駁:

“酸鹼體質”概念被本末倒置

其實早在2011年,科技日報就已經批駁過“酸鹼平衡論”的說法。

圖片來源:科技日報

美國普渡大學農業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專業博士、科學松鼠會成員雲無心表示:“酸性體質”這一概念本身就是站不住腳的。“酸性體質”重要理論之一:體液中的pH值最好是偏鹼性,那樣纔是最健康的狀態。

在酸性體質論者看來,一切疾病,小到身疲力乏,大至癌症,皆因體液偏酸。“實際上,人體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血液的pH值應精確保持在7.35—7.45之間。一旦低於7.35,就會引起酸中毒,出現頭暈、瞌睡、焦慮,甚至精神錯亂。而如果高於7.45,亦會引起鹼中毒,不僅會肌肉痙攣,還會引起心臟問題。但不管是酸中毒還是鹼中毒,如不能及時診治,都有生命危險”。

在醫學臨牀中,很多酸中毒情況表明,不是酸中毒致病,而是因爲生病或服用了某些藥物,纔出現酸中毒的現象。就曾有醫學報導稱有淋巴瘤患者發生嚴重的乳酸中毒併發症。因此,“酸性體質”並不是誘發腫瘤的“惡因”,而是因爲腫瘤的生長致使微環境變酸,或者引發了罕見的酸中毒併發症。

11月13日,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稱:“教科書裏肯定會提到酸鹼平衡,問題是,宣揚‘酸鹼體質’的人將其本末倒置了。”實際上,身體的酸鹼性非常穩定,這樣才能保證體內各種酶和生物活性物質正常工作,一般是因爲某些疾病纔會導致酸鹼不平衡,而不是因爲不平衡纔會生病。

鍾凱解釋說,人的身體就是一個巨大的緩衝體系,體內的各種物質相互制約達到平衡,無論喫什麼、喝什麼,都很難改變pH值,並不是人們認爲的由於飲食不平衡導致酸鹼失衡,也不能通過飲食調整酸鹼度,酸鹼失衡的病理狀態需要就醫,找到致病原因後針對性治療。

民間所說的‘酸性體質’只是在偷換概念,把醫學上的酸中毒歸結爲體質原因。”北京市營養學會理事顧中一解釋說,臨牀上的確有很多酸中毒的發生,比如糖尿病人的酮症酸中毒等,這些都是由於服用了某種藥,或者是患了某種疾病纔出現的酸中毒,而不是所謂的“酸性體質會導致疾病”。

當年提酸鹼平衡的文章作者:

我現在觀點變了

“酸鹼體質”、“人體酸鹼平衡”理論到底何時在中國行銷?至少在20世紀90年代,關於“進食莫忘酸鹼”的言論便已經開始傳播。

在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中國知網”以“酸性體質”作爲主題關鍵詞檢索,最早的一篇有關人體體質分酸鹼的文章出現在1987年。文中作者表示,“有關資料表明,由於人類受飲食習慣的影響,酸性體質者較多,而70%的疾病發生在酸性體質。”

▲最早關於酸鹼體質的文章《孩子爲什麼體弱多病——談幼兒膳食搭配與體質酸鹼平衡》

在維普資訊中文期刊服務平臺上,以“酸性體質”作爲檢索詞,可查找到241條記錄。如果增加相關檢索詞,擴展至最貼近該理論的“鹼性體質”、“酸鹼平衡理論 ”、“酸鹼體質 ”和“食物酸鹼 ”,則共檢索到317條結果。

▲在維普資訊中文期刊服務平臺上,相關文章的發文量趨勢

在2002年以前,每年討論酸鹼體質的文章數量只有個位數,且雖有作者署名,但大多數沒有標明所在單位和職位。2007年成爲闢謠的開始,在此之前,沒有出現過一篇質疑酸鹼體質理論的文章,均以正面宣傳爲主。

▲2007年刊載的闢謠文章《酸性體質 百病之源?》

2008年成爲了一個分水嶺,自此之後,人體酸鹼平衡及酸致百病的正面宣傳不再一家獨大。這一年,澄清、質疑與闢謠的文章大量增加,與其相互角力。2013年,闢謠文的數量達到最高峯,2017年之後,在檢索結果中已經沒有正面宣傳酸鹼體質的文章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在171篇正面宣傳的文章中,有65篇沒有進行作者署名或以化名出現,且明確註明作者工作單位的文章僅有29篇。

2010年《江西中醫學院學報》發表了一篇研究中醫學與酸性體質關係的文章,該文作者南方某醫院中醫科醫生何某,則在8年之後表達了與當年完全不同的看法。此前,其在文中表示“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從中醫學痰溼體質角度入手,爲運用中醫中藥理論預防和改善酸性體質提供理論依據。”但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何某卻表示,“在中醫分寒涼多一點,沒有酸鹼體質的說法,也沒有酸是百病之源的說法。”至於爲何會產生觀點的轉變,何某簡短表示是因爲這些年研究逐漸深入,從而改變了想法。

身體得養,但眼睛要擦亮

養生理論昌盛的時代,我們的頭腦免不了被交叉火力壓制,沒點科學精神,難保不犧牲。簡單說有以下要訣:

一、心存一個問號。知識儲備有限,一時無法肯定或反駁的事,不着急下結論。這樣不至於走偏。

二、重視實驗證據。遇到疑點先問“有實驗報告嗎?”傳說中的事或想當然的事,不能算數。

三、認理不認人,依法不依師。衆口一詞不等於對;博士院士大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也不等於對。頭銜兒可以是假的。即使是真的,權威也會犯錯,也會騙人。

四、多一點好奇心。瞭解一些無關當下的知識,補上頭腦空白,免得被騙子繞進去。

當然,事事講求科學精神是費腦子的;但不費腦子,就要空費金錢時間,還搭上了健康,划不來呀。

●楊超越表情包不能用了?她鄭重聲明說...

●從無名之輩到“無名之輩”,任素汐,你終於紅了!

●“我們都反對!”臺灣頂尖運動員集體抵制“東京奧運正名公投”

原標題《這下真的涼涼了!中國“酸鹼平衡論第一人”公司官網關閉,產品下架》

編輯:範豐輝

責編:何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