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關注

微信號:caojingjun19731216

秋分後的黃梅是忙碌的,四季輪迴的等待,換來了這難得的豐收時刻,生活在獨山鎮的人們,又準備製作一種屬於他們的喜慶食物。

蓑衣圓,地道的的黃梅傳統民間美食,受到廣大窮苦百姓的喜愛。儘管如此,這種純手工食品,製作繁瑣,人們也只有在逢年過節時,才能喫到這種屬於他們家鄉的味道。

獨山,鄂皖交界,大別山邊緣,盛產獨山苕,又名紅薯。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裏的農民,經過一年辛勤的田間勞作,先將苕(紅薯)挖回,用竹兜挑到池塘裏清洗、去泥、去皮、粉碎、釐清、沉澱、曬乾,一款地道美味的食材——苕粉,先期製作誕生了。

勤勞的獨山人們,繼續將煮熟的芋頭去皮,加入苕粉、水,不停的揉和,食物和水的碰撞,又完美的交融在一起。將揉好的苕粉,掐出一個個雞蛋大小的糰子,放在掌心輕壓成了麪皮,包入先前做好的黑芝麻、白糖、豬油和的餡,再輕輕揉搓成圓球狀、封口,最後,放進鋪滿白菜葉的蒸籠裏,用旺火蒸熟。

苕粉和芋頭,兩種食材的完美結合,讓蓑衣圓具備了自然的粘性和光澤,故而,熱氣騰騰的圓子剛一出鍋,外皮油光透亮,空氣中瀰漫的,是菜葉的清香。圓子裏面包裹的芝麻若隱若現,挑動人們神經對食物的渴望,由味蕾產生的口水,順着舌根一直往下流。蓑衣圓子要趁熱喫,筷子輕夾起蓑衣圓,防止熱燙,先咬一小口,輕輕吮吸,再連同芝麻一起,細細嚼嚼,脣齒間,滿嘴芝麻香,軟綿甘甜。

蓑衣,中國南方地道的農村雨具,人們一時無法把蓑衣和這種圓子的名字聯繫起來。蓑衣,是用一種中國獨特的草製成的雨衣包裹在人身上,蓑衣圓子,是用苕粉皮把芝麻包裹起來,雖無從考證,但人們依舊猜測是外形寓意像而得名。

從小母親就告訴我,黃梅話把丸子叫做圓子, 圓,諧音,緣,寓意在外遇緣分。單身青年遇緣分,早日成家立業;工作事業遇緣分,早日遇到貴人相助;一家人相聚,甜甜蓑衣圓,濃濃團圓情。

天然食物的完美結合,大自然的饋贈,平凡的食材,造就了軟糯鮮香的非凡味道,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也滿足了家人的需要,在外出務工者匆匆回鄉的腳步聲中,獨山蓑衣圓,這一種代代相傳製作的食物,恐怕是普通又最美好的家鄉滋味了。

作者:黎愛民 深圳黃梅商會會員

圍爐編委會

曹錦軍

總編

湖北省作協會員

湖北省攝協會員

魏鮮紅

主編

黃岡市作協會員

唐亞紅

執行主編

黃岡市作協會員

徵稿啓事

黃梅曹錦軍圍爐,傳播湖北黃梅民間文化和旅遊的自媒體,廣泛徵集湖北黃梅以及鄂東稿件(自然風光、民風民俗,家鄉故事等文學、攝影、美術、書法作品),要求原創首發,文責自負,所有投稿,視作授權圍爐結集出版,其他媒體採用,須給原創作者相應稿費。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衆號:caojingjun19731216

《大美黃梅》 出版公告

黃梅曹錦軍圍爐繼2016年出版《穿越時空賞黃梅》一書後,再推力作《大美黃梅》一書,已對2015.7——2017.6期間的圍爐優秀作品進行編輯成冊。主要內容是湖北黃梅的厚重文化、風土人情以及美麗風光。體裁有散文、遊記、攝影、美術、書法、詩詞、楹聯等。版面爲彩印,價格60元一本(不含快遞費),海內外公開發行。

支付寶:15072733961.請購書者一定要將自己的詳細地址、姓名、郵編、手機號碼以及交易截圖發到15072733961曹錦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