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生,現任我校城市建設學院《建築模型製作》和《建築模型製作課程設計》課程教師,也是該院建築模型製作實驗室的一名實驗室管理員。在學校工作快15個年頭的劉亮生,一直兢兢業業對待着每一項工作,全心全意服務着每一位學生。

經驗豐富 專業紮實

來我校之前,劉亮生在建築模型設計領域有着十分亮眼的成績。他曾是中南建築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建築模型製作室的負責人。2009年,他參與設計並修建的黃鶴樓、武漢歌劇院、湖北省博物館、深圳國際貿易中心等6項作品斬獲了“中國建築學會建國60週年建築創作大獎”,並被列入全國60年300座最美建築。此外,他還積極響應國家“援外工程”,參與設計修建了乍得人民宮等建築。

在建築模型設計領域積累的豐富工作經驗,使劉亮生在城建學院擔任專業課教師和實驗室管理員時非常得心應手。作爲一名經驗豐富的建築模型設計人員,劉亮生清楚的知道建築模型製作對於同學們日後工作的重要性。剛來學校不久,劉亮生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作爲項目牽頭人,一手籌建了湖北省第一個建築模型實驗室,並引進了兩臺建築模型製作必須用到的雕刻機。劉亮生表示,建築模型製作是做建築設計的必要前提,模型做得好不好,基本可以決定日後建築會建成什麼樣子。而雕刻機則是建築模型製作的必要機器,不可或缺!

學校籌建的建築模型實驗室在當時是相當有特色的實驗室,它既可以將設計好的建築模型完整展示出來,還可以讓人直觀感受到成品的樣子。“當時不少兄弟院校都會來我們學校這個實驗室考察取經,現在這些學校也慢慢意識到這個實驗室的重要性,於是紛紛也籌建起來。”劉亮生自豪地表示。

十五年如一日,踏實做好自我

“既然選擇做實驗室管理工作,就要踏踏實實把它做好。”劉亮生如是說。他對待實驗室管理工作一絲不苟,對製作模型的雕刻機更是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雕刻機屬於學校的大型儀器設備,由於使用頻率較高,在其他單位一般使用5-8年就故障頻發。據瞭解,目前全國和我校同批生產的雕刻機中只有我校的兩臺依然在正常運行中。這兩臺雕刻機在劉老師精心的維護下已經使用了14年之久,而且基本沒有更換過零件。

不久前,學校的雕刻機出現了一點小問題,廠家維修員來到學校看到這兩臺仍在正常運行的雕刻機時驚歎道:“劉老師厲害呀!都用了14年的機子還能正常運行,而且這哪裏像使用了14年的機器?分明就只使用了三五年嘛,保養得太好了。”

當問到保養方法的時候,劉亮生笑着說:“雕刻機用得多,所以需要勤保養,必須要按照正確的維護方法進行維護,裏外都要清掃。機器就像人一樣,幹得多就需要多照顧,你用心勤保養,它的使用壽命也就會更長。”

劉亮生每天來學院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雕刻機,讓Z軸運動行程走到最大,然後檢查冷卻箱中冷卻液的儲存量,並讓機器預熱40分鐘左右。“這就如同大家劇烈運動前必須要先做預熱運動一樣,要先將全身的靜脈、肌肉拉伸開來,這樣後面的劇烈運動纔不會出現拉傷、崴腳等情況發生。”劉亮生解釋道,雕刻機也是如此,經常使用纔不會出現生鏽、零件損壞等情況,使用年限纔會更加長久。不僅如此,每次同學們在實驗課上使用完雕刻機後,劉亮生都會對機器內外衛生進行清除,以保證機牀的整潔;每個月他還會對其進行一次大保養,即將雕刻機外殼拆下來,在有轉軸的地方塗抹潤滑油、檢查是否有螺絲鬆動的情況以及最基本的衛生清理。

以身作則,教育理念凸顯成效

劉亮生老師每次的實驗課都會有20餘名學生,爲保證大家都能親自動手操作機器,並增強他們之間的相互合作,他將學生們每三人分爲一個小組,以小組爲單位來安排實驗項目。劉老師所帶的建築裝飾工程技術1601班的學生們表示,劉老師爲人和藹可親,每次實驗課上,劉老師都會在各個小組間來回走動,主動上前去詢問同學們遇到的問題,並一邊演示正確的操作方法,一邊給大家耐心做講解。劉老師還經常會站在各小組後面仔細觀看同學們的操作步驟,當發現問題後,他會及時指出並引導同學們逐步解決。

我們每次實驗課都需要兩三個小時,64歲的劉亮生老師就陪我們一直站着,從沒看過他坐在椅子上休息,他的這種敬業精神也感染到了我們,大家都打起十二分精神來認真完成實驗,總怕辜負了他對我們的付出和希望。”建築裝飾工程技術1601班學生張雄說道。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劉亮生老師是這樣認爲也是這樣做的。他每次給學生們講建築模型製作實驗課時,都會將自己或者自己學生做得比較好的模型拿出來展示給大家看,激發大家的學習興趣。同學們還沒開始做實驗就看到了身邊學長學姐們做出的成功、漂亮的模型,從而讓大家自然而然產生了一種不服輸和追求卓越的心理,爲日後同學們全身心投入到實驗中埋下了良好的伏筆。

根據多年的教學育人經驗,劉亮生老師也向同學們提出了幾點希望和建議,他說:“作爲學生,在學習中首先大家一定要多想、多問,沒有一個老師會不喜歡積極主動的學生;其次,同學們要控制好自己對待學習的情緒,積極的想法必定會產生更好的學習效果,也一定會事半功倍;第三,‘堅持’在學習中極爲重要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都是堅持到了一定程度纔會看到新的希望,才能走向成功。” 最後,他祝願每位同學都能謹記和遵循學校的校訓:追求卓越,走向成功。

編輯\江源

來源\武昌理工學院官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