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理論型

我家寶寶的奶奶說寶寶是在10月出生,五行缺木,所以一定要取個帶“木”的名字。而女兒出生後,奶奶根據時辰一算,光有木字還不夠,在筆畫數上也要有限定。所以之前想好的都全部作廢,只好重頭再來。“穎”字是因爲我和她爸爸覺得挺好聽的,就要了這個字,先定了個穎字。由於中間那個字,限定了筆畫數,所以那個“柯”字是沒辦法才取的。

2、注重實意型

寶寶的名字中有一個“浩”字,是因爲他爸爸認爲這個字比較大氣,適合男子漢。原來我們想給冉冉起單名——陳浩,但是這個名字太普通,太多的重名了。後來我翻開字典,突然看到“冉”字,覺得這個字很好,我們希望冉冉幼兒時期就像初升的太陽一樣紅紅火火,成年時事業能像中午的豔陽一樣蒸蒸日上,即使到了老年也能像夕陽一樣平和、無憂無慮。所以,我們就再加了一個“冉”字。

3、家族排輩型

祥廣媽:因爲我們家的家教比較嚴,家裏都是長輩做主,所以我家寶寶的名字是爺爺起的。在寶寶沒出生前,我跟寶寶的爸爸也想了幾個名字,但是寶寶出生後,看到爺爺那開心的樣子,我們就不好意思把他長輩的特權給剝奪了。所以我們就請爺爺給起名,他根據輩分起的這個名字。“廣”是按輩分排的,排到寶寶這一輩是最後一個字爲“廣”。有些人給寶寶取名時,要拿去給別人測,我還是比較不相信這些的。孩子的性格應該跟胎教與家庭氛圍有關,怎麼可能跟名字有關呢?

4、綜合考慮型

我家寶寶這個名字是找人算過的,中間的字要9畫,最後一個字要16畫,都是算好了才起的。名字的影響都是潛在的,說不清楚,但是全面考慮準沒錯,說不定也有一定道理呢?起這個“玥”字是有原因的。我姓王,小名星星,爸爸名字中帶了一個“宇”字,於是就給女兒用“玥”,這樣一家三口都掛在天上啦。

5、“人如其名”不科學

人們之所以那麼重視名字,是因爲名字是伴隨一生的代號。我國曆史上因名字一飛沖天、春風得意或不受重用、屢屢受挫的軼事不少,有些甚至近於荒唐,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名字的重要性。先說一個故事。永樂二十二年,孫日恭在殿試中成績排名第一,邢寬排名第二。可是在發榜時,邢寬卻成了狀元,孫日恭成了第三名。原來,日、恭二字合起來正好是“暴”字,永樂帝認爲不祥,便讓他屈居第三。而邢寬的名字可視作“刑政寬和”之意,必得人心,因此讓邢寬取代孫日恭做了狀元。但“人如其名”並不絕對。雖然一些人名的諧音寓意不詳,但其中也不乏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免費起名改名諮詢,大師坐鎮!歡迎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