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網 1 直播 1 百姓留言 1 APP

  “你好!這件衣服多少錢?我想買一件白色的。”11月19日20點,一羣緬籍工人在瑞麗琳佳紅木傢俱廠裏學習漢語。上課的老師來自雲南民族大學國際職業教育瑞麗培訓基地。記者向該基地負責人羅海麟瞭解到,基地成立4年來,累計爲1.2萬餘名在瑞麗的緬籍人員提供了免費的培訓服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瑞麗市的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大量緬籍人員來到瑞麗務工、經商。他們大多不會漢語,也不瞭解中國國情和法律法規。爲此,雲南民族大學與瑞麗市政府2014年12月聯合成立國際職業教育瑞麗培訓基地,旨在爲廣大緬籍人員提供免費培訓服務,滿足他們在瑞麗生活和工作的迫切需要。

  羅海麟依然記得開班第一天的情景。那天來了400多名緬籍人員,可是第二次培訓,人數卻少了一半。再往後更少。培訓基地的所有人都在納悶:爲何參加培訓的人越來越少?是培訓內容不吸引人,還是培訓老師講得不好?培訓基地隨即組織開展調查摸底,最後得知問題出在教學時間和地點上。因爲工人們白天要上班,並且很多企業都在城郊,離培訓基地較遠。人生地不熟的緬籍人員參加培訓很不方便。得知問題所在後,培訓基地立刻調整了培訓計劃,採取主動到企業授課的方式進行培訓,並且把時間都安排在晚上。

  培訓基地負責人和老師長期與緬籍人員接觸,充分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因此,培訓基地將培訓內容設置爲實用漢語基礎、健康與疾病預防知識、中國法律基礎知識、實用職業技能4個方面。通過系統培訓,不僅提高了廣大緬籍人員的語言溝通能力,還讓他們瞭解中國法律,學到了實用技術。

  接地氣、人性化的培訓深受緬籍人員和用工企業的好評。緬籍工人覺威吞告訴記者,他剛來中國的時候,語言不通,對中國也不瞭解。通過參加培訓,他現在基本能用漢語交流,增強了生活和工作的自信,消除了在異國他鄉的顧慮,感受到了濃濃的“胞波”情誼。瑞麗琳佳紅木傢俱廠負責人告訴記者,系統培訓過的緬籍工人既提高了綜合素質,也給企業管理帶來了方便。

  羅海麟介紹,4年來,培訓基本組織開展的各種培訓活動覆蓋了瑞麗市緬籍人員比較集中的企業和區域。在傳統的“送課進企業”基礎上,培訓基地不斷創新工作,還先後在瑞麗銀翔摩托車產業園和畹町廣發水產品交易中心試點開辦培訓學校。培訓基地通過建立漢語學習微信平臺,開展中長期實用漢語培訓,極大地滿足了長期在瑞麗市經商、務工的緬籍人員強烈的願望。

  與此同時,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和瀾湄合作機制的背景下,雲南民族大學和瑞麗市政府還審時度勢地成立了雲南民族大學瀾湄職業教育基地,並在畹町經濟開發區着手建設雲南民族大學瀾湄國際職業學院,用實際行動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來源 丨 掌上瑞麗

  作者丨 杜軍

  △ 掃碼關注“掌上德宏”

  編輯 丨楊平財

  審覈 丨李武周 葉靜雪

  

  德宏網 1 直播 1 百姓留言 1 APP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