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裏雨裏,鄭眼看教育陪你

近日,在主題爲“碰撞·演變”的GET2018教育科技大會上,鯨打卡創始人兼CEO貝金雨作爲特邀嘉賓,爲觀衆帶來《微信生態下教培機構如何實現快速增長》的主題演講,並在會後接受媒體採訪。

貝金雨認爲,教學質量是信任基石,但高頻的互動才能夠有更好的傳播。在現在的競爭格局下,教育企業要獲得增長不能完全依賴於前端獲客,更應該注重全生命週期。

在活動現場,貝金雨透露,截至今年11月,鯨打卡已經服務了超過3000家的教育機構客戶,平臺上有1000多萬學員產生互動。公司圍繞“打卡”這一中心點,衍生出豐富的教學工具和口碑的傳播形式,助力教培機構完成督學。

以“打卡”切入,助力教培機構完成督學

“在過去的一年,鯨打卡是從一個小小的‘打卡’場景切入的。”貝金雨介紹,公司創立前,他只想解決一個朋友遇到的難題:朋友公司基於微信羣教學,學生每天都會將作業發送至微信羣,老師需要作出點評並於學生互動,當學生到達一定的數量,微信羣就會很難打理。貝金雨發現,如今教育行業已與微信生態緊密接合,這一痛點一直困擾着各大教育機構。基於此,貝金雨與團隊創立了鯨打卡。

鯨打卡給教育機構提供的服務是做一個小程序,並根據客戶需求提供相應的功能。據瞭解,鯨打卡的主營業務爲打卡,包括作業、解鎖、闖關等相應的每日互動形式。經過一年的發展,鯨打卡圍繞“打卡”這一中心點,衍生出豐富的教學工具和口碑的傳播形式,包括背單詞、題庫、測評、小學的教材點讀,以及日籤分享等基於微信小程序的督學功能。

“微信小程序相當於教育機構的一個門店,客戶可以自由選擇需要的功能。”貝金雨說,“我們主要做‘學習’中偏‘習’的部分,包括課前預習、課後複習。也就是說,學員在機構上課,在我們提供的小程序中互動。”

貝金雨認爲,基於微信生態,小程序能夠爲教育機構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如何更好地與用戶產生互動,即與用戶產生更多互動和黏性。“小程序的定位是用完即走,用戶停留的時間並不長。我認爲鯨打卡小程序不適合直播,但是可以用來提交作業、背單詞等。”貝金雨強調,鯨打卡小程序對於提高頻次非常有幫助。

小程序能夠解決傳播的問題。貝金雨介紹,APP商店、有道等流量獲取都是依靠工具。“比如說小猿搜題、網易有道的口語翻譯,這些都是依靠工具型產品做引流和傳播,由於天然和微信生態接近,小程序也非常適合做工具性的傳播。”

目前,鯨打卡團隊共100多人,其中60多人爲工程師,公司CTO及核心骨幹大多來自騰訊和阿里的核心團隊。“別人會認爲‘打卡’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我們確實投入了非常多的資源來做好這件事,我們要把它做得很深。”談及科研,貝金雨如是說。

高頻學習行爲帶來高頻社交分享

“我們堅定地認爲,高頻的學習行爲一定會帶來高頻的社交分享。”貝金雨列舉了兩個案例,分別是薄荷閱讀和VIPKID。

薄荷閱讀基於作業、打卡產生的傳播,讓它有非常快的增長。

“爲什麼要提VIPKID?因爲我妻子在小縣城當老師,她說她的朋友圈的家長都在曬VIPKID的活動。”貝金雨透露,“此前米雯娟分享過做流量的祕密,她說她們的家長特別愛曬娃。因此,當孩子上完課後,系統就會給家長推送一個H5的鏈接,裏面有小朋友上課的視頻;系統還會給家長推送海報,裏面包括小孩的各種學習數據;再加上VIPKID非常好的教學質量,還有課中、課後的激勵體系,都幫助他們傳播。”

貝金雨介紹,很多客戶當下比較關注前端獲客,像雙十一搞拼團、搞定金等。“但我們發現前端那一塊我們切入的太多,效果卻越來越不好,或者價格越來越高。”在現場,貝金雨還分享了一張增長的主要核心圖。

貝金雨介紹,“圖中上面一個軸是教、學、練、測、評、考,這是個教育的全流程。下面是課前、課中、課後。最左邊線上、線下,包括了微信OMO。最右側是渠道、產品、運營、工具、內容、社羣。”他解釋道,在現在的競爭格局下,教育企業要獲得增長不能完全依賴於前端獲客,更應該注重全生命週期。

“此外,我們信奉一句話,教學質量是信任基石,但高頻的互動才能夠有更好的傳播。這是我們通過產品經理的視野,在過去接觸了3000多家企業自己深刻認知到的。”貝金雨總結道。

未來仍以B端爲主,產品重視營銷與傳播

活動現場,貝金雨透,露公司前不久上線了“發現頁”,目前“發現頁”的打開率高達65%。他介紹,在“發現頁”中,除了有打卡、作業、訓練營、產品和專欄等功能外,還提供背單詞等小應用。

鯨打卡計劃將與上游內容生產商合作,在小程序中整合更多教育內容,豐富小程序的功能和應用。未來,公司仍然會以服務“B端”爲主,尤其是面向中小型、長尾的線下教育培訓機構,提供“工具+內容”。“教培機構上完課,可以通過鯨打卡小程序發佈作業,小程序還能夠自動批改作業,生成學生的學習報告。”貝金雨說道。

“我們所有的產品和功能,都牢牢抓住營銷和傳播。”貝金雨以背單詞爲例,“我們推出背單詞應用後,每天都有上千人在應用中背單詞,並分享到朋友圈和好友進行PK。我們非常重視營銷和傳播,會結合遊戲化口碑傳播的方式把產品做好。”

“我們的邏輯是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夠學好,並且能夠把分享出去邀請好友進行PK。”貝金雨表示,“我們希望老師專心上好課,我們負責學生教輔的部分。並且能夠爲教培機構福能,在微信生態中,在整個教育環節和鏈條中的每個環節都能夠更重重視我們帶來的用戶增長。”

鄭眼看教育

百度|搜狐|頭條|一點

微信:251715987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