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說,互聯網的記憶如同金魚一樣,只有七秒。

2017年11月23日,恰逢美國的感恩節,正是在這具有溫度的日子裏,“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事件”在媒體上炸開了鍋。一時間,人們的憤怒如潮水般從四面八方湧向紅藍黃教育(RYB.NYSE),微博頭條朋友圈,滿屏皆是紅黃藍。

彼時,紅黃藍教育初登美股不到2個月,風頭正勁,虐童案的爆發,看似會將紅黃藍教育的股價直接打向深淵。

然而,虐童案雖然點燃了輿論,卻顯然並不足以讓紅黃藍成爲歷史。2017年11月24日,紅黃藍教育股價下跌38.41%,而這一日的跌幅,似乎已經包含了人們對於虐童案的全部憤怒。隨後的兩個交易日,紅黃藍教育宣佈了5000萬美元股票回購計劃,股價應聲止跌,並分別上漲9.42%、23.33%。

2018年3月15日,紅黃藍教育發佈財報,其2017年營收1.41億美元,同比增長29.8%。歸母淨利潤爲710萬美元,同比增長9.23%。值得一提的是,其2017年第四季度的在學兒童數量爲21684名,相比第三季度的21413名仍有小幅增長。雖然受虐童事件影響,紅黃藍於2017年底決定暫停在加盟園方面的擴張,並向已加盟機構提供財政支持,以及更多的運營和培訓支持,進而導致2018年利潤的減少,但是在教育資源短期的如今,幼兒園的入學名額仍是一票難求。

根據紅黃藍教育發佈的2018年中報,雖然受加盟收入以及費用開支的影響,其淨利潤僅爲200萬美元,同比下滑62.51%,但其2018年上半年仍然取得了7600萬美元總營收,同比增長18.49%。在此期間,紅黃藍的股價,也在虐童案後的低點位置之上平穩的運行着。在這期間,紅黃藍的股價跌幅甚至和同爲中概股的新東方不相上下。

遏制過度逐利,紅黃藍一夜腰斬

爆出虐童不足以讓紅黃藍的股價熔斷,失去政策支持,纔會崩盤。

昨日晚間,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明確指出民辦幼兒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爲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其中,跟資本市場有關的具體政策如下:

1、遏制過度逐利行爲。

2、社會資本不得通過兼併收購、受託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實體、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國有資產或集體資產舉辦的幼兒園、非營利性幼兒園;已違規的,由教育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進行清理整治,清理整治完成前不得進行增資擴股。

3、參與併購、加盟、連鎖經營的營利性幼兒園,應將與相關利益企業簽訂的協議報縣級以上教育部門備案並向社會公佈;當地教育部門應對相關利益企業和幼兒園的資質、辦園方向、課程資源、數量規模及管理能力等進行嚴格審覈,實施加盟、連鎖行爲的營利性幼兒園原則上應取得省級示範園資質。

4、幼兒園控制主體或品牌加盟主體變更,須經所在區縣教育部門審批,舉辦者變更須按規定辦理覈准登記手續,按法定程序履行資產交割。所屬幼兒園出現安全、經營、管理、質量、財務、資產等方面問題時,舉辦者、實際控制人、負責幼兒園經營的管理機構應承擔相應責任。

5、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爲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

6、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

此次《意見》的出臺,目標很簡單——遏制民營幼兒園過度逐利的現象。而對於國內最大的連鎖幼兒園之一的紅黃藍而言,這幾乎意味着滅頂之災。

這一晚,紅黃藍教育股價下跌52.97%,兩次觸及熔斷。加上此次暴跌,紅黃藍的股價在虐童案後累計下跌70.69%。或許正是因爲虐童案所帶來的社會影響,繼8月10日司法部發布民促法實施條例送審稿後,此次《意見》對於學前教育的整治力度再次超出市場預期。

不僅僅是紅黃藍,A股中,擁有5200家幼兒園的威創股份(002308)一字跌停。而最近一兩年來熱衷於赴境外上市的教育股也表現慘淡。同樣在美股上市的博實樂教育(BEDU.NYSE)在當日也下跌了16.71%。今日港股收盤,天立教育(01773.HK)跌15.25%、21世紀教育(01598.HK)跌12.15%、楓葉教育(01317.HK)跌18.69%。

隨後,股價遭受重創的紅黃藍教育發表聲明稱,紅黃藍完全支持中央《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頒佈實施,也堅信在探索轉型中的中國學前教育事業必將擁有更加健康可持續的未來。“我們將認真研究政策導向,時刻堅持緊跟黨和國家的政策號召,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學前教育。”

而據證券時報e公司報道,威創股份董祕兼副總經理李亦爭表示,“這個事對行業的影響比較大,我們內部也在研究中,在我們瞭解清楚之前不方便對外發布觀點。”

早在今年8月份,上海金太陽教育集團、上海新紀元教育、尚德啓智這三家教育集團紛紛披露了去美股、港股進行IPO的計劃。從影響來看,《意見》一出,正在進行IPO和併購的幼教企業將前途難卜。

對此,天風分析師劉章明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爲:

①今後不會新上市幼兒園;

②上市公司不可能新收購幼兒園,有效遏制跨界轉型;

③上市公司不能投資新建幼兒園;

④對於上市已有存量園未明確提及,但或需儘快選擇爲營利性園所(若選非營利性,則不管加盟或直營均面臨利用可變利益實體控制問題),且選擇後營利性園所後相關協議將受到嚴格監管。

由此預測,對於以學前教育爲主要營收來源的上市公司而言,在《意見》出臺的那一刻起,業績便已摸到了天花板,未來,除去向其他領域轉型,此類上市公司再難有業績提升的空間。也正因如此,紅黃藍教育以及威創股份的股價,才顯得如此扎眼。

怎樣杜絕虐童案件再次發生?

由於公立幼兒園的數量有限,對於很多家長而言,收費頗高的民辦幼兒園是他們唯一的選擇。以深圳來看,即使是普通的民辦幼兒園,月收費也在2000元以上,而月收費在5000元以上的高端幼兒園更是比比皆是。對此現象,此次《意見》不僅加強了對民辦幼兒園的資本化管理,同時還明確提出了未來目標:

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

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本專科爲主體的幼兒園教師培養體系,本專科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規模達到20萬人以上;建立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機制,健全培訓課程標準,分層分類培訓150萬名左右幼兒園園長、教師;建立普通高等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質量認證和保障體系,幼兒園教師隊伍綜合素質和科學保教能力得到整體提升,幼兒園教師社會地位、待遇保障進一步提高,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

到2035年,全面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建成覆蓋城鄉、佈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形成完善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辦園體制和政策保障體系,爲幼兒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優質的學前教育。

其實在近十年來,民辦幼兒園的擴張,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幼兒上學難的問題。

2017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5.50萬所,其中民辦幼兒園16.04萬所,比上年增加6169所,同比增長4.00%。從民辦教育滲透率來看,2017年民辦幼兒園數量佔比高達62.9%,顯著高於小學(3.7%)、初中(10.2%)、高中(22.1%)、高校(28.4%)及行業平均(35.8%)。

也正是由於民辦幼兒園的存在,2017年幼兒園毛入園率達到79.6%,同比增長2.2%,而在2009年,中國的幼兒園毛入園率僅爲50.9%。

但是隨着民辦幼兒園的急速擴張,幼師資源相對緊缺。結合近年所爆發的多起幼兒園安全事件來看,幼師問題尤爲突出。

根據教育部印發的《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全日制幼兒園的教職工與幼兒比應當在1:5-1:7之間。過去十年,我國幼兒園教職工已經從2006年的123.85萬人增長到2015年的349.58萬人,師生比也從2006年的1:18增長到1:12,但仍然具有較大缺口。幼師供給不足的重要原因在於行業薪資水平低,參考集友職的數據,幼教薪資最高的北京地區爲5330元,相比北京2016年平均工資7086元低24.8%,廣州、上海、蘇州等地幼師薪資均低於當地平均水平,低薪資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幼師行業從業者積極性。

對於幼兒園而言,其運營成本主要由房租和員工工資構成,相較於房租,控制員工工資更爲簡單。但是對於幼兒園而言,幼師纔是幼兒園和孩子們最直接的橋樑,不斷擠壓幼師的工資,不僅僅會降低幼師積極性,進而還會影響到幼兒的教育環境。

而在天風證券劉章明看來,近幾年幼教行業頻繁曝出虐童案等駭人聽聞的事件,無不牽動輿論神經。幼兒園兒童年齡普遍3-6歲,自身缺乏完整的行爲意識,同時行業從業人員素質、待遇普遍較低也是導致醜聞頻頻發生的主要原因。站在家長、孩子、輿論及政府角度,加強幼教行業監管,減少資本過度干預,營造維護兒童健康成長環境是根本方向。

所以從源頭上,提高幼師的整體待遇、加強幼教行業監管,才能從根本上降低虐童事件發生的概率。針對幼師問題,《意見》裏也寫到:到 2020 年,基本形成以本專科爲主體的幼兒園教師培養體系,本專科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規模達到 20 萬人以上;分層分類培訓150萬名左右幼兒園園長、教師。同時,此次意見還着力要求提高幼教待遇。在未來盈利性民辦學校向非盈利性民辦學校過渡的道路上,如何改善幼兒園的整體開支結構,值得關注。

而在中信建投分析師陳萌看來,基於目前公辦幼兒園佔比偏低的現實情況下,到2020年實現公辦幼兒園全國達到50%水平存在一定困難,但公辦幼兒園一定是大力發展的方向,民辦幼兒園中普惠性質幼兒園會比高端幼兒園更受政策扶持。

各大券商最新觀點

中泰證券認爲,民辦幼兒園的證券化將受到限制。

其表示,對於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意見》提到“社會資本不得通過兼併收購、受託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實體、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非營利性幼兒園;已違規的,由教育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進行清理整治,清理整治完成前不得進行增資擴股”,會促使目前上市公司體內的幼兒園在過渡期選擇營利性,但是目前來看各省具有實操性的、涉及如何轉設非營利性的實施細則尚未出臺。對於營利性幼兒園,《意見》提到“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爲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因此即使是營利性幼兒園也無法通過發股或現金的方式實現證券化。

光大證券認爲《意見》的初衷是爲了鼓勵興辦普惠性幼兒園,提高普惠性幼兒園佔比,降低居民養育子女的壓力,而非抑制民辦教育發展。

2017年,我國民辦學前教育滲透率高達56%,遠超其他階段的教育。高度的資本化或將提高行業頭部品牌集中度,導致學前教育收費過度逐利,增加百姓負擔。此外,我國正面臨人口老齡化,國家雖然全面開放二孩政策,但過重的學前教育成本可能會對人口出生率起到一定抑制作用。《意見》目標中提出: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我們認爲國家通過政策調控爲80%的孩子創造普惠性幼兒園的上學條件,能有效降低居民哺育子女的負擔,從而有利於提高人口出生率。而意見本身與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及大學階段教育無關。且2017年民辦小學、初中、高中滲透率分別爲8%、13%、13%,意味着這些階段普惠性的教育資源佔比超過80%,符合國家目前《意見》中的指導方針。因此建議不必因爲該《意見》而對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民辦學校過度擔憂。

國盛證券認爲,《意見》提高民辦幼兒園連鎖經營門檻。由上可見,爲了實現80%的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未來民辦幼兒園新進入者將在此目標指引和地方政府扶持政策下進入普惠性民辦隊列爲主。《意見》指出“實施加盟、連鎖行爲的營利性幼兒園原則上應取得省級示範園資質”,進一步提高了連鎖化經營的民辦幼兒園門檻。《意見》對產業內存量民辦幼兒園經營邊際影響不大,2019年6月前各省將出臺具體民辦幼兒園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類管理辦法。

民辦幼兒園資本化路徑受阻。從資本化方面看,《意見》第二十四條明確,“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爲一部分資產打包上”;“社會資本不得通過兼併收購、受託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實體、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國有資產或集體資產舉辦的幼兒園、非營利性幼兒園”,這意味着未來民辦幼兒園上市路徑受阻,而存量處理方式則尚未明確。

(文章來源:新財富)

(責任編輯:DF010)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