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家風,伴時代變遷

文/萬德粉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規,雖形式有成文與不成文之分,但其本質是相同的,都奠定了一個家庭生活的總基調,在無形中影響着每一位家族成員的思想及人格塑造。我的家風來自於長輩的言傳身教,在耳濡目染中明白勤儉的重要。

“有節骨乃堅,無心品自端”我的祖上來自江蘇蘇南,具體是因何原因遷徙至此也無從可考。祖上選擇五蓮紮根定居後,辛勤勞作,勤儉持家,雖世代務農,甚至不曾讀書識字,但在生活的瑣碎中衍生出了勤儉的家風代代相傳。

我奶奶一生共養育了七個子女,爺爺去世比較早,在那個物質極端匱乏的年代,很難想象一個婦人是如何養大七個孩子甚至還供他們讀書。小的時候經常聽父親說的一句話就是:從記事時起,我就不知道你奶奶每天是什麼時候睡覺什麼時候起牀的。爲了全家能填飽肚子,奶奶每天都在忙碌,儘管如此,生活仍是很清苦。在那個以工分計算收成的年代,爲了秋後能分到更多的糧食,父親兄弟姐妹幾個很小就開始分擔家庭的重擔。物質的匱乏讓他們很早就明白一絲一線來之不易,節儉已融入生活就像本應如此一樣。雖說生活清苦,但是奶奶並不吝嗇,甚至常常教導我們要知恩圖報,樂善好施。小時候農忙時節家裏總要請人做事,奶奶總是將家中最好的東西拿出來招待,奶奶常說別人來幫忙是情分,這份情咱得記得,別人有事咱們也要幫。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長大,勤儉二字已融入到父輩們血液中。父親相信一勤天下無難事,有付出纔有回報。成年後父親的兄弟姐妹從事着不同的工作,但無一例外的是他們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父親常說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只有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才能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時至今日,優渥的物質條件並未使勤儉二字褪色,反而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勤勉工作,盡職盡責是基本的工作要求,勤儉持家、適度消費是健康家庭的底色,循環利用,綠色環保,甚至是剩飯剩菜打包……勤儉節約滲透在我們這個社會的每個角落,也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和素質。

每個人身上都帶着原生家庭的印記,勤儉的家風影響着我們家族的每一個人。時代雖變遷,但更顯其厚重,家風家規常留心中,世代傳承。

(文明五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