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了。

  雖然逃離了帝都,沉迷於天府之國成都的舒適氣候,但少了暖氣的照拂,也時常覺得寒意絲絲入骨。

  最近,外界或真或假的攻擊,讓老羅出離憤怒,掄起錘子,準備打人。

  錘子科技近期被“裁員”“破產”等負面新聞纏身,放在以前,老羅可能不予回應,任流言自生自滅。但這次,不僅親自下場開撕,甚至還用上了“私生子”“流氓”等詞。

  要麼是流言蜚語過激,要麼,就是真的被戳到了痛點。

  11月19日,《證券日報》的報道稱,近日,有消息稱,錘子科技陷入資金荒,資金鍊極度緊張,以至於不夠支付員工工資,並稱錘子科技實際已開啓全公司裁員計劃,最終只留下40%的人員。

  老羅轉發了這條微博,並表示:“我們的同事問證券日報,接觸的是哪一位錘子科技的同事,證券日報答覆說,不方便透露”“一位我不方便透露是誰的內情人士跟我說,證券日報的老闆(我就不點名了)在外邊有一堆私生子,但我相信應該是假的”。

  隨後,證券日報又表示,我報報道有準確的信息來源,但我們不贊成任何形式的炒作。

  老羅怒了,再次回懟:“流氓媒體實在太不要臉了,弄錯不道歉也就算了,公然繼續耍流氓嗎?是否如期發了工資,銀行一查就知道,而且錘科有數百名在職員工,我有什麼本事隱瞞?81萬粉絲,我將近1600萬粉絲,我跟你這叫花子炒作什麼呢?幫你賣報紙嗎?

  事情還沒完,昨天,《證券日報》又發表評論文章,諷刺意味十足:“工匠精神不是永錘不休,在乎輸贏就請認真。手機造得雖不入流,錘子掄起來沒完沒了,就差改名叫‘永錘’了。

  老羅這次親自下場戰鬥,炸出了“黑粉“的二次創作,也炸出了“情懷粉”的溫暖支持,以及利益相關者的施壓,和大波圍觀看客。

  民間有句話——“三歲看老”,就是從一個小朋友三歲時的樣子,就可以推測出他這一生直至老去時的樣子。

  或許一些小故事,也會給我們同樣的啓發。

  與小米

  

  2011年,出於欣賞,老羅同雷軍在微博互動頻繁,還到小米總部與雷軍促膝長談3個小時,有心入夥小米。

  可惜,那次聊天並不愉快,兩人想法完全不同。在羅永浩的印象中,兩人都保持着禮貌,但很不耐煩地聽着對方闊論。

  “雷軍想做高性能、高性價比的手機,而我想做注重設計和用戶體驗的手機,只好另起爐竈了。”

  第二年,羅永浩參加了小米M2發佈會,並高舉着“我是米粉”的牌子。

  (小米2012新品發佈會上的老羅)

  也是那一年,羅永浩宣佈要做智能手機。他要用工匠精神,完成自己的理想。

  錘子和小米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辦公地點先後輾轉,從中關村搬往望京。只是小米4次搬家,最後遷回海淀,定居清河中街。錘子科技則一直紮根望京,流轉於摩托羅拉大廈、綠地中心,直到2017年,羅永浩宣佈總部要遷往成都。

  遷到成都,倒也和雷軍在武漢設立第二個總部一致,將部分業務搬離北上廣,走進二線城市。

  “我過去沒有做手機的原因,是因爲過去手機是一個很複雜的工程,高度模塊化的今天,已經沒有過去那麼複雜了。”

  可惜老羅錯了,錘子的ROM系統和第一款手機先後跳票,千呼萬喚始出來的T1也因爲產能不足,不得不打臉降價。

  在批評過小米搞“耍猴式”的飢餓營銷後,羅永浩曾兩度向雷軍道歉。他發現,很多時候,一個企業在走到一定規模、能完全控制產能之前,這是一個不得已的選擇。

  雷軍並未直接回應道歉。

  而除了產能判斷錯誤,老羅還有一個致命問題,就是社交恐懼症。

  在小米手機銷量下滑的那年,小米決定走出網絡銷售,拓寬線下市場,重新制定下一年運營目標,要將門店開到1000家。

  爲了這個目標,雷軍到河南鄉下考察了4天,在友商OPPO和VIVO門店前拍照,和商家密切聊天。

  除了線下門店的規劃,雷軍對中等重要性的供應商也會親自拜訪,實地瞭解。

  相反,老羅對於供應鏈的人,除非必要,否則並不願意邁出這一步。

  當然,後來老羅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很快做出調整,目前基本上所有的主要供應商老闆或者負責人,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都會盡量拜訪,出差次數增加十倍之多。

  還有一個細節,在新品發佈會時,小米和錘子都出現過PPT出錯的問題。

  當時羅永浩是被提醒才發現的,他特別激動地追責:“這個是誰幹的?”

  雷軍是自己發現,現場詢問工作人員後,鎮定地作出說明:“確實是我們的PPT寫錯了。”

  2016年,錘子手機在資金鍊斷裂後,羅永浩四處尋找收購方。那時候他見過雷軍:“很多人是基於對我的錯誤認識想投我,只有雷軍是比較知道我們是怎麼回事的。”

  儘管那一次,雷軍並沒有成爲老羅的白衣騎士。

  與京東

  

  同樣是PPT的問題,老羅也曾得罪過京東。

  在今年錘子515鳥巢發佈會上,按照計劃,羅永浩將宣佈與京東達成的一項合作,推出堅果Pro2的京東特別版,京東還承諾包銷20萬臺。

  爲此,京東高級副總裁、電子文娛事業羣總裁閆小兵和京東商城通訊事業部總裁陳婷還特別到場參加了發佈會。

  發佈會之前,錘子的銷售與京東反覆確認,製作了2-3頁PPT預備展示,並特意囑咐老羅,一定要宣佈這個合作。

  當天,整場發佈會上,老羅最興奮、講得最多的是堅果TNT,到最後,也沒有宣佈與京東的合作,甚至連PPT都沒有展示。

  “那是閆小兵第一次參加手機廠商的發佈會,但整場發佈會閆小兵和陳婷都黑着臉。發佈會後取消了特別版合作,並要求錘子給出合理解釋。”根據媒體報道,參與了這場合作的人士這樣描述當時場景。

  此外,錘子科技還倒欠着京東的錢。據媒體報道,相關產業鏈上的人透露,由於銷售不佳,錘子科技欠京東金融和代工廠大約4至5億元人民幣。

  “京東與錘子現在關係不太好,什麼時候錘子將欠款還上了再說吧。”

  硬幣的另一面是,目前京東和錘子的合作還在繼續,只是跨了領域。

  11月6日晚,錘子科技在成都舉行新品發佈會,跨界首發地平線8號旅行箱,該品牌獨家入駐京東。在發佈的新聞報道中,還特別指出:“這也是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京東時尚生活事業羣總裁胡勝利帶領的京東時尚首次與3C品牌廠商跨界合作。”

  所以,錘子與京東的關係,也是隻有當局者清。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

  老羅曾在北京做過一個演講,名爲《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創業故事》,他說:

  “粉絲經濟轉化的單品單價不能超過一兩百塊錢的……粉絲經濟轉化銷售的產品必須是單價非常低的產品,比如一本書,一張碟或者一個電影票這樣的東西。如果單價到兩三千,絕無可能靠粉絲和偶像間的關係賣出去的……還沒有任何一款兩三千塊錢的“粉絲手機”賣到10萬部以上的,絕無可能,即使是邁克爾·傑克遜的手機也是一樣的。”

  如今,老羅還是把手伸向了能轉化成單品的粉絲經濟,以及粉絲。

  與阿里

  

  錘子與阿里也有不解之緣。

  2015年的12月份,老羅參加了阿里巴巴Yun os發佈會。第二年,又參加了阿里雲的合作伙伴大會,之後將錘子的科技有限公司改名爲股份公司。

  羅永浩的股份由原先的56.3%,變成28.46%,老羅終於抱上了一條大腿。

  只是,阿里入股錘子後,能否讓這條鹹魚真正翻身呢?

  智能手機行業競爭激烈,即便是蘋果、三星這樣的手機巨頭,也正在面臨出貨量下滑的巨大壓力。

  天貓已經成爲智能手機線上銷售的重要渠道,錘子手機藉助阿里的天貓、淘寶等電商渠道,能夠獲得更強大的線上銷售渠道。

  由此看來,阿里的入股,爲錘子手機解決了兩大後顧之憂——一個是資金,另一個是銷售渠道。不過,這並不代表錘子科技就一定能夠翻身。

  錘子還需要解決好自己的供應鏈問題,也就是手機生產的問題。錘子T1首次亮相失敗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手機生產問題,由於供應鏈管理出現問題,導致了手機質量出現問題,最終也就導致用戶口碑一落千丈。

  更重要的是,國內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已經趨於飽和,錘子手機的市場份額又非常低。此前阿里入股的魅族手機,也沒產生特別大影響。

  

  未來

  去年8月,由成都市政府6億人民幣領投,錘子科技獲得10億人民幣的戰略融資,這也是錘子科技的最後一筆融資。

  這筆融資,對於當時風雨飄搖的錘子科技來說,是一筆救命錢。

  老羅曾說,“我今年四十五歲了,買得起房子,但到今天也沒買,也活得非常好,甚至比多數有房子的人活得都好,這也是觀念問題導致的。”

  “而且他們之所以能賺到遠比別人打工賺得多得多的錢,正是因爲本來就應該買不起房子(以收入來說)的大量買房教信徒,把買房當成生活的終極目的,而不是生活的某種方式或選擇,這是導致房價一直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惜,那個堅決不買房的老羅,作爲錘子的“門面”,在不遺餘力地宣傳天府之國的“巴適”的同時,也在成都購置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套房產。

  甚至,當初懟天懟地的羅永浩,也爲了避四川方言的嫌,把錘子手機這個名稱逐漸剔除,而統一改稱堅果。

  在一次次垂死和復活中,老羅似乎也在逐漸尋找着情懷和資本的平衡。

  515發佈會前,老羅覺得TNT會出現問題,擔心賣不好或者太超前,用戶不接受。

  但在內部大會上,一些人說:“老羅,你說什麼都對,你就記住這句話,說什麼都對。”

  當情懷從產品走向個人,錘子未來會怎麼樣呢,我們都未可知。

  作者 辣火鍋

  ——END——

  網易財經長期招聘線上實習生,單篇稿費100元-300元,在公衆號後臺回覆“招聘”即可查看。

  往期精彩回顧

   ◆原來如此,D&G是特朗普的鐵粉啊 ◆王家後浪推前浪,思聰把健林拍在沙灘上 ◆性侵案80天后,劉強東終於發聲了! ◆ofo不能死,我的押金還沒退呢 ◆易到鬧劇視頻刷屏:“CEO逼我下跪,磕下七個頭” ◆賈躍亭、許家印、董明珠、魏銀倉……這個行業,都是騙子? ◆你的青春,價值6000萬美金 ◆人民幣破7,房價危險了? ◆趙薇和舒淇還了4000萬! ◆房價剛一下跌,房管局就坐不住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