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大數據看未來,“多升一降”凸顯期貨投資者結構變化

2018年9月28日,爲期半年的第十二屆全國期貨實盤交易大賽暨第五屆全球衍生品實盤交易大賽正式落下帷幕。本屆大賽期間,恰逢全球貿易摩擦頻發,海內外市場波動加劇,操作難度加大,但優秀選手還是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經過激烈的角逐,兩項賽事共產生125個獲獎者。

整體看,本屆大賽核心指標整體呈現“多升一降”的特點。其中,報名人數、合作機構、參賽資金等核心指標再度“升”至新高,但參賽選手的整體收益額卻明顯下“降”。

比賽多指標續創新高

首先,第十二屆全國期貨實盤交易大賽(下稱全國賽)報名參賽賬戶數首次突破5萬人大關,高達51970人,相比去年大賽的39500人增加12470人,增幅31.56%,相比第十屆19000人增幅高達173%,堅持到最後的參賽人數仍高達35747人。

大資金以及相對專業的參賽者(重量組、基金組、程序化組)數量達到了4001個,比上屆大賽的3310個增長20%,比第十屆大賽的1745個增長129%,比第九屆的1105個增長262%。今年的比賽仍延續了上屆大賽專業投資者持續快速增加的勢頭。實盤賽在市場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大資金及專業投資者對大賽的認同度不斷提升。專業投資者參賽隊伍不斷擴大,有利於優化大賽參賽者結構。

其次,本屆大賽參賽資金再度創出歷史新高,內外盤合計的最高參賽資金(含資管組)達到167億元,其中全國賽150億元,資管組12億元,全球賽約5億元(6800萬美元),較上屆比賽增加27億元。

其中,輕量組最高參賽資金37億元,戶均9.9萬元,重量組爲36億元,戶均159萬元,基金組63億元,戶均866萬元,程序化組12億元,戶均68萬元。

以最後一天的數據看,單賬戶參賽資金在1000萬元以上的145個,500萬以上的395個,100萬以上的2063個,50萬以上的3540個。

從四個基礎組的最高參賽資金看,總量比上一屆有明顯增加,但是不同組的情況還是不一樣。比如,輕量組、重量組的增長幅度在20%,基金組增幅高達39%,程序化組反而下降了2.6%。這一方面說明大資金在市場的比重不斷提升,另一方面說明量化交易在經歷了前幾年的高速發展滯後,遇到瓶頸,今年市場熱情出現一定下降。

最後,今年期貨日報實盤大賽合作機構數量達到88家,其中贊助商8家,內盤指定交易商60家,外盤指定交易商20家。合作機構數量再次達到歷史新高,其中內盤指定交易商60家,佔到國內期貨公司的40%。其中,37家A類公司(2018)中指定交易商25家,佔比68%。外盤指定交易商中,內地公司的香港公司有6家,另外還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的公司共14家。

從參賽客戶的分佈看,報名參賽人數1000人以上的有13家,超過200人的有46家,佔比76%。60家公司平均參賽客戶數達到1081人。33家公司參賽資金在1億元以上,海通期貨最多,達到10億元,其次是國海良時期貨、華泰期貨、中國國際期貨、建信期貨、東海期貨、國貿期貨、方正中期期貨。

單項獎亮點紛呈  蘋果“搶鏡”

今年的比賽繼續設置單類品種排名獎項,新增對沖套利交易獎。雖然對沖套利不屬於單類品種,但我們暫且跟單類品種放在一起做對比。今年參與單類品種交易的賬戶達到13316個,相比上屆明顯增加(扣除掉新增的對沖套利),增加了將近2000個賬戶,其中期權交易增幅最大,增幅高達70%。去年比賽期間交易期權的選手僅爲450人,今年達到了765人。另外,今年參與農副產品以及能源化工的交易人數比上屆明顯增加,這也與行情的熱度有一定關係。

從盈利情況看,今年比賽明顯不如上屆。今年各單類交易獎中,只有能源化工、農副產品與貴金屬實現了盈利,其他均出現虧損。上屆只有能源化工與貴金屬出現虧損,其他均實現盈利。另外,盈利賬戶佔比今年基本維持在30%—35%之間,上屆比賽維持在28%—51%。

期權組今年的盈利賬戶佔比僅爲35.2%,而且整體出現虧損。比賽期間,豆粕期權成交了53萬手,白糖期權成交21萬手,合計成交74萬手。

從成交金額看,今年的“明星品種”蘋果摘得第一名,其次是黑色系龍頭品種螺紋鋼,另外焦炭、棉花的成交額也排在前列。螺紋鋼、PTA、豆粕、蘋果、鐵礦石是成交量的熱門品種。螺紋鋼、蘋果、焦炭佔據了手續費的前三名。蘋果期貨是今年的熱門品種,流程的多頭行情吸引了不少交易者的目光。據統計,比賽期間(4—9)月份,蘋果期貨共成交1.5億手,而所有參賽者比賽期間在蘋果期貨上成交了近0.14億手,市場佔比高達9.3%。螺紋鋼期貨在比賽期間成交5.5億手,同期所有參賽者成交螺紋鋼0.34億手,佔比6.2%。這兩個品種的成交佔比遠高於其他品種,也說明參賽者對於熱門品種機會的把握比較到位。

從品種盈虧看,盈利最大的品種是蘋果,蘋果的多頭行情的確造就了不少今年的獲獎選手。其次是聚氯乙烯。另外,國債期貨的兩個品種也進入盈利前十的行列。虧損最大的品種集中在黑色系、天膠、股指期貨。螺紋鋼在比賽期間的走勢跟去年幾乎一樣,整體多頭行情,但是去年是盈利較多的品種,今年則成了虧損最多的品種,行情一樣,波動加快,盈虧大不同。另外,鐵礦石是去年盈利最多的品種,今年成了虧損第三名。另外,與黑色系盈虧轉換較快相比,天膠繼續排在了虧損的前列。上屆大賽天膠是虧損最多的品種,今年是虧損第二的品種,差一點拿了“兩連冠”。

今年期貨日報全國賽除了繼續完善規則之外,應市場需求,新增了對沖套利獎排名,使得交易穩定性更強的交易模式參賽選手脫穎而出。對沖套利獎獲獎選手取前十名。從最後統計看,前十名獲獎者的參賽資金合計達到4900萬元,戶均490萬元,最高的資金1700萬元,最少的也有100萬元,參賽賬戶的規模普遍偏大。前十名平均最大回撤只有8%,最高14%,最低2.9%。參賽賬戶的素質非常高。該獎項的推出,不僅滿足了市場需求,也使得穩定交易能力強的選手被市場認同,他們也將在多個層面爲市場提供更多的幫助。

全球賽重量組盈利賬戶近半

期貨日報全球衍生品實盤交易大賽(下稱全球賽)今年已經舉辦了五屆。全球賽參賽賬戶今年再創新高,較上屆增加了22%,參賽資金基本維持去年的規模,沒有明顯增加。今年全球賽的整體盈利賬戶佔比與去年一樣,都是21%,但結構明顯分化。今年全球賽重量組的盈利賬戶佔比高達48%,不僅超過上屆比賽的35%,而且好於全國賽情況。全球賽重量組最終實現了763萬的淨利潤,是今年內外盤比賽中基礎組中唯一一個盈利的比賽組。上屆比賽重量組虧損500萬美元,今年盈利大幅好轉。全球賽裏面,小資金與大資金相比,劣勢非常明顯。雖然全國賽也一樣中小資金劣勢明顯,但相比全球賽來說,差別並無如此明顯。

從全球輕量組、重量組的淨利潤走勢圖看,差別明顯。輕量組從開始比賽之後就一路下滑到比賽結束,比賽結束基本上淨利潤處於最低點。可以說參賽者對淨利潤的下滑毫無抵抗。但重量組就不一樣,開賽後淨利潤一路走高,6月下旬達到高點之後開始下滑,但始終沒有出現負值,比賽最後一個月則快速走高,最後一天達到最高值。同樣的行情下,大資金與小資金對於利潤的控制能力差別如此之大,應該是外盤市場對於交易者的專業性要求更高。

從成交品種看,今年全球賽交易中,外匯交易佔據了不少份額。從期貨品種看,芝商所集團的品種共成交66萬手,芝商所原油期貨仍是成交最大的品種,比賽期間成交23萬手,其他品種如黃金、銅、納斯達克指數期貨都是交易量比較大的品種。另外,港交所恒生指數系列期貨以及新交所A50、LME金屬也是成交較多的品種。

今年芝商所繼續設置了五個品種的單項獎,分別是天然氣期貨、大豆期貨、黃金期貨、歐元期貨、迷你道指期貨。比賽期間這五個品種累計成交6.4萬手,其中黃金和歐元期貨成交比較大。這五個品種中,有三個品種實現盈利,盈利最多的品種是黃金期貨,其次是歐元期貨,大豆期貨出現220萬美元的虧損。

行情難做  盈利難度加大

從盈虧上看,本屆大賽可以說是虧損幅度最大的一年,最終淨利潤爲-20.69億元,創出了歷史新低,這一方面跟參賽資金量增加有關,另一方面今年複雜因素較多,行情的確比較難做。

從最近四屆比賽的情況看,本屆大賽是虧損最大的一年,比較類似的情況出現在2015年的第九屆大賽,當時比賽期間恰逢股災,虧損主要集中在股指期貨上。今年比賽期間主要有中美貿易摩擦對市場造成的影響,但這個影響因素對期貨市場並不充分,影響更大的原因是趨勢行情的不明顯。從歷屆大賽的情況看,一般比賽期間有較多較明顯的趨勢行情,盈虧情況會好很多,比如第十屆與第十一屆比賽,黑色系的牛市行情讓選手交易更順暢。

從不同組別看,中小資金的輕量組仍是虧損重災區,重量組基本上維持在小虧小盈的狀態,基金組今年虧損額度明顯加大。程序化組是這四屆比賽中虧損最多的一年,今年程序化組的參賽資金量還沒有去年高。

今年期貨日報全國賽整體盈利賬戶佔比僅爲22%,以往的統計數據顯示,這個比例一般在20%—30%之間,所以今年這個比例處於正常範圍之內的偏低水平。但是重量組、基金組、程序化組相比前幾年明顯偏低。重量組,往屆範圍在42%—49%,正常水平在47%左右,今年則首次跌破40%,達到38%。基金組表現更不樂觀,之前這個比例多在50%以上,即便是低於50%,也在接近50%的水平,但今年37%的水平不僅低於往屆最低水平,還直接跌破40%,較往屆最好的水平下降了20個百分點。

自從大賽設置程序化組以來,今年比賽的程序化組盈利賬戶佔比也是近幾年最低的,僅爲26.44%。第八屆最好,高達52%,其他年份也多在40%左右,今年則直接跌破30%。今年行情振盪多,趨勢少,程序化交易一般趨勢策略比較多,振盪行情策略較少。同質化的程序化策略在今年很少有用武之地,加上高頻交易對其他策略的影響,程序化交易今年比賽中遭遇“滑鐵盧”。

不負芳華  再出發

除了依託全國期貨實盤交易大賽爲期貨市場提供更多的服務措施之外,大賽組委會還積極尋求更多的力量及資源進行合作,以便在更多的角度服務於市場。今年5月份,期貨日報與擁有35年曆史的美國世界盃交易錦標賽(WCTC)在上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全球兩大賽事聯手,將使得雙方在全球舞臺上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有了強有力的合作伙伴,期貨日報實盤大賽將有更多的能力與渠道去服務期貨市場服務交易者,讓交易者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進而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合作機構是一方面,今年大賽服務市場的措施還有很多。比如,大賽APP——贏家在線——實現全面改版,並在比賽開始之前推出,新的APP更加註重參賽賬戶的展示功能以及界面美化和互動性。新增的期友圈功能,極大滿足了參賽者以及普通交易者的溝通需求。據統計,3月上線以來,期友圈發帖量達到5060個,瀏覽量總計2200萬次。人氣導師申請量達到310個,54個優秀獲獎選手成功成爲APP人氣導師。針對存在的問題,APP在比賽期間進行了多次升級,使得賬戶蘋果的界面以及期友圈的界面更加美觀、實用。今年通過APP報名參賽的用戶高達4000個。

大賽組委會傾力打造、全方位多角度服務期貨市場的重要措施之一的實盤賽線下活動——大賽全國行活動,在2017年取得了初步的效果,2018年實現了“遍地開花”的效果。今年比賽期間,全國行活動從2017年的7場增加到了19場,新增了大連、廣州、成都、重慶、濟南、寧波、武漢、西安等城市。19場活動共爲全國各地4000多名交易者帶去了金牌導師的交易理念以及方式方法。全國行活動每到一個城市,都會受到當地及周邊交易者的熱烈歡迎。

不曾想,十幾年前的一個小小創意,能夠成就如此規模的賽事。經過十二年的發展,實盤大賽根深葉茂,無形中擔負起了助力期貨市場發展的歷史重任。大賽將會繼續多角度立體作戰,全方位推進實盤賽服務工作,深挖大賽產業鏈資源,繼續保持大賽活力。未來實盤大賽將依託各方力量,整合優秀交易者資源,利用新技術,打造更大平臺,爲市場創造更多機會。實盤賽組委會將會一如既往開拓前行,不負市場,不負芳華。未來已來,再出發!      

(致敬改革開放40週年,證券時報特推出"改革開放40年財經40人"大型評選活動,擬於60位候選人中選出40位,作爲改革開放40週年財經領域的代表人物。點擊上圖進入評選頁面)

*END*

責任編輯:孫亞寧

推薦閱讀:

恐慌情緒全面釋放,原油又跌停了!

“逢三必減”措施將正式退出期貨市場歷史舞臺

一個普通期貨投資者的跌宕人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