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個普通期貨投資者的跌宕人生

2013年之前,我做中央空調工程,雖無大富大貴,但日子過得有條不紊、安適悠閒。

2012年底,我第一次見識到了期貨市場的“魅力”。當時一個做電纜生意的同學(以下化名G同學)商場失利(幾年後才知道他是栽在期貨投機上),回到鄭州打算另起爐竈。因其長期做電纜生意,對銅的價格非常敏感,所以對期貨市場比較關注,經常看着滬銅的大起大落激動不已,他也常常跟我聊起做期貨賺錢何等容易、賠錢如何迅速。那時,我對期貨市場的認知還全都是負面的,更對其高風險避如蛇蠍。

其實早在2000年,我便開始了股票投資。至今對長安汽車仍念念不忘,因爲那是我買的第一支買股票,也是我步入金融市場的開始。當然那時純屬業餘愛好,投入也不大,但熱情不小,一有空便和朋友跑到證券公司去看行情,回家仍不忘聽股評。當時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嚴爲民的專家(直到現在我還能想起他當時的模樣),天天“紅五月”、“紅六月”、“紅七月”地喊着,絕對一紅到底的架勢,此人現已銷聲匿跡。因爲是金融科班出身,雖涉足不深,但從2000年到2013年,我都從未放棄對股票的關注。偶爾耐不住了便買了玩玩,無大賺大賠,自然也沒有大起大落。

2013年1月,在我的人生中,絕對是可以記入“史冊”的日子。在G同學的鼓動下,我忐忑不安地開了個期貨帳戶,想着也會像當年做股票一樣,做爲業餘愛好玩玩而已。當時入金大概兩三萬,但2013年一年下來,不經意間竟也虧了2萬多。這反而激發起了我不服輸的精神,總覺得自己科班出身、又有幾年股票交易經驗,輸這麼慘是不應該的,是偶然的。

於是,在2014年4月的一天,我去上海蔘加了一個期貨培訓,當時班上有三名老師:潘啓祥、於海飛和周文進,當時感覺就是課都能聽懂,但具體能掌握多少並無把握。課程結束時,我問了潘老師一句話:“我能否以期貨交易爲生?”潘老師的回答幾乎決定了我以後的人生,他說:“你看我,才初中畢業,現在不是以期貨交易爲生嗎?”從那以後,我的自信心開始膨脹起來。培訓回來,便憑藉剛學來的知識一路空鐵礦石,因爲潘老師是看周線的,我們也學大週期。2014這一年,我在投入很小的情況下,賺了20多萬,大概是翻兩三倍的樣子,開始形成“期貨市場賺錢很容易”的認知。

2015年,我結束了自己的本職工作,開始全身心投入期貨交易中。因爲感受到了學習的重要,我還報了浙江大學的金融衍生品研修班,每月一次課程,請的都是期貨界大佬或活躍人物。2015年5月,研修班請的是“短線天王”何俊,他當時說,幾十萬做短線,可以很快“起來”。那時聽完心就癢癢的,急於嘗試。雖然那時何俊已經不做短線做對沖了,可我根本沒聽到後面這些,滿腦子都是從一兩萬做到幾十萬上百萬甚至一夜暴富的幻想。培訓回來後,完全把自己堅持並做得不錯的長線拋在了腦後,一頭扎進了短線裏。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 我的交易便不斷地出現問題,開始了入金、虧損、入金的惡性循環,手頭有點別的收入便又會立即投到期貨上。2015年5月到2016年底,我的期貨賬戶上已經幾乎沒有資金,可以算是一無所有了。但我卻不甘心放棄,便又開始借債的時光,借到錢便投入到期貨上,如此這般,虧損加付的借款利息,幾百萬竟然就不知不覺地沒了…….

2017年,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並調整交易策略。高昂的“學費”得到的教訓讓我開始沉下心來,尋找適合自己的操作方法。於是,生活慢慢又走回了正軌。運氣似乎也開始垂青我這個倒黴透頂的人,那年一直到八月份我都做的非常順,算下來竟然賺了近六倍。當時期貨公司的老總也給我打電話,讓我好好做,衝擊期貨大賽的前十,到時一起去領獎。那時我在期貨大賽的排名大概在30多,恰逢期貨公司組織了一次考察,回來說硅鐵會有一波大的上漲行情,衝擊前十的想法開始左右自己的心態,有了賭一把的心思,一路做多硅鐵,可是整個九月份,硅鐵卻一直在跌,不久我便虧掉了前八個月賺的錢,還包括部分本金。

然後,日子一天比一天艱難,還債的日子一天一天逼近,只能拆東牆補西牆,甚至抵押了房子和車子,一年內從天堂到地獄,經歷了自己人生四十來年最灰暗的日子……

期貨之路上,讀遍了書,拜遍了師,受盡了傷,我仍然相信天無絕人之路,朋友的幫助、老師的鼓勵和接下來市場要給予的機會仍讓人充滿期待,我依然在堅持。

*END*

責任編輯:張玉潔

推薦閱讀:

捕風捉影,罔顧事實,暴露美國“唯我獨尊”嘴臉,中方完全不接受!

調研:甲醇從高位“跌落”  生產企業如何了?

貿易摩擦刺激需求,一輪漲勢悄悄啓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