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更及時省內資訊,請關注一點號:一點資訊安徽

毛澤東在留世書法作品中的簽名,幾乎每個都有變化,有楷書、行書和草書之分,也在很多細節上有着許多變化。因而,毛澤東一生所寫的簽名中的同一字或同一字體幾無相同,有人統計說,“毛澤東”三個字的寫法多達167種。

在20世紀30年代之前,毛澤東的書法較爲傳統,特色不明顯,但其後,簽名經歷了三個時期。30年代至40年代中期,毛澤東的簽名,“毛”字多無撇,似長槍大戟,剛勁,充滿必勝的信念與豪情。也說明在戰爭年代,工作匆匆,簡化書寫,輕靈快捷的行筆,更注意實用性。

40年代末至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的簽名的“毛”字再也不是沒有頭(撇)了,這個“頭”從開始的短撇到十分瀟灑的長撇,其簽名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50年代末至1965年,是毛澤東行草書法藝術顛峯時期。因而,他對簽名的理解比一般的書法家要深刻得多。其簽名頗有動感,與書法作品構成一幅完美的藝術珍品。

1966年至1976年的10年時間,由於“文化大革命”,局面長期混亂,加之晚年身體健康極差,影響了毛澤東潛心作書。這一時期的作品極少,有的字不計工拙,幾乎沒有了1965年以前那樣的精品。

“毛澤東”三個字有的順勢屈曲,瀟灑妍美;有的筆斷意連,剛柔結合;有的行筆圓潤,內容厚重;有的線條流暢,端莊硬實;有的輕墨細筆,端莊秀美;有的提腕運筆,遊絲盤金;有的潤燥相間,縱放揮灑;有的濃墨粗線,雄渾有力。

仔細欣賞毛澤東的簽名,既似於欣賞書法的藝術,更可以感受偉人生涯的脈搏,和他對人生的閱讀。

來源:駐馬店玉面小飛龍 (責編:吳彥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