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子被驢踢了吧!”(或者貓撓了、門擠了、水泡了……)經春晚某知名節目傳播,是瓜前李下大夥兒形容忒不靠譜的人的常用說辭,話語中怒其不爭,恨其智商(IQ)有限的戲謔意思溢於言表。由此可見,人的頭腦要保持運轉良好,至少可在接收信息,權衡利弊和決策行動產生失誤時,不至於落人口實,變成笨伯們名實相符的一種形象特徵。

  然而世事難預料,傻人有傻福,有時候“IQ”受損,少了一截,還真不一定是一樁壞事,比如這次科學發現裏的細菌。

  細菌當然沒有像人類一樣統領中樞神經系統的器官——大腦。但作爲一種生物,細菌也需要應付艱難多變的生存環境。它們主要依靠細胞表面一種叫“受體組氨酸激酶”的蛋白質來監測環境和周邊形勢的變化,從而趨利避害,做出適應反應。正因如此,受體組氨酸激酶扮演着類似大腦的作用,被微生物學家們形象地稱爲細菌的“IQ”,在細菌感染、生存和繁殖過程中發揮指揮中樞的功能。

  中科院微生物所錢韋研究組致力於研究細菌“智商”的控制原理。最近研究組的鄧超穎博士和張煥同學等成員做出了一項有趣的發現(Deng et al, 2018. Nature Communications):在植物病原細菌-野油菜黃單胞菌中,有一個名爲 VgrS 的受體組氨酸激酶扮演着特別重要的角色。作爲細菌“IQ”的一部分,VgrS 是感染過程中的關鍵受體:它能夠感知寄主植物體內的缺鐵環境,控制着細菌從寄主植物體內搶奪鐵的過程。正因如此,在細菌侵染植物的過程中,沒有 VgrS 是萬萬不能的。如果 VgrS 這個細菌的IQ“被驢踢了”——比如發生了遺傳突變,那麼細菌感染植物的能力就會嚴重下降,喪失其對抗寄主植物防衛反應的能力。

  然而善用刀劍者,必死於刀劍之下。就像在戰爭時期保家衛國的精兵強將,一味窮兵黷武,數量過多的話,在和平時期必定成爲社會經濟的一大負擔,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規模之下。VgrS 作爲一種感染過程中不可或缺的“IQ”,在“和平”時期不一定持續發揮正面作用。這項研究就發現,當黃單胞菌不感染植物,而是生活在高滲環境中時,VgrS 控制的信號過程必須被快速地關閉掉,否則反而會嚴重阻礙細菌正常生長。而關閉 VgrS 信號通路的關鍵在於細菌細胞內一種叫 Prc 的蛋白酶:在高滲透脅迫環境下,Prc 識別 VgrS 並且採取“掐頭不去尾”的方式,將 VgrS 信號輸入區域中的前9個氨基酸切割下來。長度變短了的 VgrS 隨即喪失酶活性,老老實實地躺在細胞膜上,不再幹擾細菌對抗高滲脅迫的適應反應。這項研究在國際上率先發現細菌的“IQ”被蛋白酶水解,並且這個過程具有重要的生理學意義。這好比細菌的“IQ”被切短了一截以後,有好事者追問細菌感覺如何,細菌們一致表示:skr skr skr(厲害)!

  這項研究再次表明,細菌細胞是一個精確調節的複雜系統。無論哪個“IQ”,有多重要,發揮功能時須以謙抑爲主。否則尾大不掉,過猶不及,就會威脅正常生命活動。此外,這個過程和人的壓力反應亦頗有可比之處:“鴨梨山大”時恐怕迅速行動最重要。如若思慮過重以至貽誤戰機,“IQ”特發達?還不如“IQ”短一截!

  “IQ”被切,反而有利於細菌提高抗脅迫水平

  來源: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