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孫大猴

街聲幕後大人物系列報道

街聲大事與臺灣地區 Blow吹音樂 聯手推出“幕後大人物”系列報道,探索音樂人和作品背後的那些過程,製作人、錄音師、A&R 、設計師等從業者的故事,讓大家發現音樂真正的奧妙所在。

本文是這個系列的第三篇。之前,我們深入採訪了陳健添、鍾成虎。

朴樹對歌曲的精益求精是出了名的,在錄製《獵戶星座》人聲的日子裏,他會每天到鼓樓西大街上的響鼓錄音棚(Mega Wave)。起牀、洗漱、開車到鼓樓,這已經消耗了朴樹太多的精力。於是他讓錄音師盧楠給他開了一系列單子:Telefunken 的 U47、Neve 的1073 DPA 話放、1084話放、老調音臺上面拆下來的2254壓縮……

朴樹在家通常會一遍一遍唱出三、四十軌,盧楠再去朴樹家一遍一遍聽、挑選、修整。這也是盧楠在《獵戶星座》中的 Title —— Vocal Co-Producer 的來歷。

《獵戶星座》的專輯製作人是朴樹,聯合制作人是張亞東。Vocal Co-Producer 裏面的 Co,是 Cooperation 的意思,人聲製作人是朴樹,協同人聲製作人就是盧楠。

朴樹的專輯《獵戶星座》離上一張專輯時隔十二年,發行了兩個版本,數字專輯版和實體專輯版。先發行的數字版裏的混音是由顏仲坤(Paul)操刀,而之後的實體專輯,盧楠作爲混音師,對專輯進行了重新混音。在2017年某頒獎典禮上,朴樹特意對在場的盧楠進行了感謝。

一張“家庭工作室”專輯

“朴樹的 demo 完成度非常高”,這是盧楠對於朴樹家庭工作室中的作品的評價。確實,相比大部分音樂人,朴樹的 Home Studio 設備都是奢侈的。TeleFunken 的 U47 是最貴的量產麥克風之一,十萬元左右的售價也讓大多數錄音棚望而卻步;而幾部話放、壓縮也是單價超過三萬元的模擬設備,所有電吉他,也是麥克拾音箱;除了套鼓,其他的設備幾乎都可以在朴樹家制作完成。朴樹需要的音色,也幾乎都是他自己先錄進去。朴樹樂隊的貝斯手泊寧在這個過程之中擔任了很重要的工作。

2004年錄製單曲《Radio in My Head》,朴樹在綠洲錄音棚錄音,盧楠正是那一次的錄音師。2014年,朴樹找到盧楠,說出了自己的計劃,當時的計劃是2015年某月份之前一定要完成,可是時間一直往後拖。就像朴樹自己講過的故事—— Prince 爲了錄出自己喜歡的鼓音色,輾轉各國,兩年之間都覺得聲音不對,直到有一天,Prince 聽到錄音師放出了一份素材,他大叫“就是這個聲音!”他的錄音師告訴他:“這是兩年前錄的第一次鼓。”

實體專輯《獵戶星座》中,很多作品經過了重新混音,細心的朋友可以比對一下。(圖片來自網絡)

2015年底,朴樹從北京錄到倫敦,本來希望盧楠能夠一起去,對英國編曲人、樂手的演奏進行方向上的把控,而盧楠除了日常響鼓錄音棚的工作,還有很多配樂,混音的工作,無法作爲參謀隨時隨刻在朴樹身邊。朴樹也曾因爲這事跟盧楠急過。

像開頭說的,朴樹在家錄音完成後,盧楠會過去對人聲進行挑選和修整。一次,在朴樹家挑完唱之後,盧楠還有其他工作,就從工程裏導出分軌,說回去修音準節奏。朴樹當時處在錄音的焦慮中,英國之旅也沒有達到他期望的高度,對作品的質量格外偏執,恨不得所有工作都是他眼皮子底下做的,他一下急了:“你這是態度問題!”

盧楠中國傳媒大學錄音系畢業,畢業後就在綠洲錄音棚工作,面對其他人急眼的情況太多了。先是“你對音樂的態度我可以理解,但是我也不是隻有這一個事兒……”然後解釋自己的工作內容。不過最後的成品發給朴樹時,朴樹高高興興的:“不錯不錯!”自此以後盧楠去哪修音準都行了。

雖然朴樹對人聲十分挑剔,但是基本每一軌錄音都是在水準之上的,幾十遍的人聲演唱音軌,挑選着實費一番功夫,同樣要看盧楠的審美,更重要的是理解朴樹。朴樹和盧楠合作多年,同樣盧楠對錄音設備都有比較深的瞭解,唯一不能保證的就是時間,於是,朴樹樂隊的貝斯手泊寧承擔了很多製作上的工作。他同樣自己製作音樂,對錄音有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夠長時間陪着朴樹進行漫長的挑選和嘗試。

爲一個怪聲兒費了幾天功夫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延期,數字版專輯《獵戶星座》終於在2017年4月底上線。雖然,終於發佈,但當時的朴樹是完全崩潰的:和他的想象不同。但是爲了巡演宣傳,他不得不將其命名爲“數字專輯”。在4月27號的時候,盧楠接到朴樹電話,希望能把這張專輯重新混音,這一版就是2017年11月發行的《獵戶星座》實體專輯版。其中有在英國錄音樂手的錄音,有顏仲坤的混音,也有一部分盧楠重新混音製作的作品。

在音樂和混音上,朴樹都有着自己嚴苛的標準,由於音樂都是朴樹一軌軌自己錄進去的,所以他對每一個聲部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標準,但是有時候這個標準很難向其他人說明白。爲了讓樂手和工作夥伴理解他的感受,他會想盡辦法幫助大家理解,比如電影《大三兒》中選用了他的歌曲《空帆船》作爲主題曲,並需要重新編曲。按理說這個只要和樂隊聚在一起做就好了,但是朴樹愣是帶着自己樂隊集體看了一遍《大三兒》。

很少發微博的朴樹,爲電影《大三兒》特意發了一條情真意切的微博

朴樹幾次去到英國錄音,也沒有達到自己理想的效果。於是我們聽到的成品中,大多是朴樹自己錄的吉他和合成器。英國樂手通常都是給出自己對這首歌的演繹,如果你不喜歡,就會現場再給你演奏一個版本,再要修改,就需要再加錢了。

朴樹對音樂、和聲、混音都有着自己獨特的理解。他和盧楠說到《XX青春》的鼓的效果的時候,希望的是一個“遠、有勁兒”的效果,但是盧楠的處理方法和朴樹說的恰恰相反,並在一些通道上加了失真。用他的經驗,用其它的方式達到了朴樹想要的感覺。“有時候你以爲這麼做能達到,其實做不到,像大家都覺得樂器越多越有勁兒,其實樂器越多越是一片,反倒是三大件兒更有勁兒。”

在數字版專輯《獵戶星座》裏,並沒有專輯同名歌曲《獵戶星座》,而是用了很特殊的場景聲音中的一段音樂。關於這首歌的製作過程,還有一段故事。

朴樹在英國錄音的 East Coast 錄音棚錄製過很多音樂人,朴樹錄音時 Adele 就在隔壁錄音(圖片來自網絡)

朴樹當時沒有寫出合適的歌詞,於是就希望以 Hidden track 的方式收錄這首歌,到底是什麼樣的形式呢?朴樹也和盧楠進行了討論。有一天盧楠開車回家,車走入地庫,正在聽的收音機信號突然模糊,盧楠靈機一動:“弄成這樣怎麼樣?”跟朴樹一說,他也覺得不錯。

不過這也算是給盧楠自己挖了一個坑。他在自己家樓上,先是錄了很久的環境音,有風聲、有車經過,有鴿子飛過,有人說話。爲了做出收音機效果,也着實費了一番功夫。唱片裏經常有模仿收音機聲音的段落,但是大多數做得比較草率,雖然你知道他想做出模擬收音機的效果,但是實際上一點都不像,盧楠爲了做得真的像收音機的調臺,在幾軌素材上來回畫 Automation(自動化,隨着音樂進行音量、混響等等效果的加大減小),雖然其中甘苦只有盧楠自己曉得,不過效果出來後,還是非常像收音機的,給到朴樹製作團隊後,大家都非常喜歡。不過一首歌還得要詞,於是有了實體專輯中的《獵戶星座》。

“你還記得嗎 / 那時的夜晚 / 是如何降臨的……”《獵戶星座》中的歌詞似乎也從 Hidden track 的場景裏得到了不少靈感。

郭頂的《水星記》也是在響鼓錄音的,《獵戶星座》也借鑑了郭頂錄貝斯的方式,用 Supro 的吉他音箱錄製貝斯,用麥克拾音,並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縮混期間,朴樹的很多設備都放在響鼓,朴樹特意囑託盧楠,不能給別人用,不過他很喜歡郭頂的作品:“郭頂用可以”

二十多歲偶然參與了格萊美獲獎專輯的製作工作

2005年,剛在綠洲工作室工作了兩、三年的盧楠接到一個美國來的案子:Israel &New Breed。本來團隊是來北京錄絃樂的,但是在綠洲錄音棚感覺一切都不錯,於是又錄製了很多其他部分。盧楠也因此參與了這張專輯的一部分工作。

2006年這張叫《Alive in South Africa》的專輯發行,轉年獲得格萊美提名,並最終拿下“Best Traditional Gospel Album”。

盧楠認爲自己的混音得到外國行業大師首肯更令他開心。費翔這些年的錄音都會找盧楠,2014年的費翔專輯《人》,有幾首歌曲的混音也是由盧楠完成的,送到 Metropolis 做母帶處理的時候,母帶處理師 TimYoung 拿出表對費翔說,說這幾首肯定和其他的歌不是一個人混的,費翔一看就是盧楠混的那幾首,就問怎麼樣。Tim Young 說:“非常好,我只是把音量提了提。”

響鼓的設備並沒有特別稀有或者昂貴的,櫃子左側這磁帶 Delay 是盧楠從日本揹回來的,聲音非常有特色,但是能用的地方也很少

雖然是科班出身,但是盧楠剛入行的時候也是不知所措的。21世紀初,大學裏的錄音系都教的是一些基本的知識,設備也和唱片行業有很大的差別。盧楠剛進綠洲工作室的時候幾乎是懵的。那時綠洲的總錄音師是林哲民,他問盧楠是更傾向錄音工程,還是音樂製作。由於地區差異,盧楠差點被拒絕,他認爲錄音工程是說的聲學設計,而在林哲民口中的錄音工程指的是錄音混音,音樂製作則是編曲,這一番誤會鬧下來,他就在綠洲開始了學習。首先是80多路的SSL調音臺,在大學裏,盧楠就從沒見過這樣的設備,弄明白這個調音臺幾乎就要小一個月。

那些年,電腦錄音還沒普及,錄音大部分還是用 Sony 的3348錄音機。那時候想要補錄,想要接一句都要靠錄音師手上的活兒,如果沒錄好,製作人歌手樂手,一個錄音棚的人都要怪你。現在製作人說從哪個小節開始,直接拖過去就行,當時都要用錄音機快進快退,所以歌手樂手這句錄得行不行,錄音師自己也要有判斷,不能製作人說從xx小節重新錄的時候你說:“等我倒會帶子”。

至於擺麥克的方法也和學校裏教的大不相同,盧楠在學校裏學的錄音方法,在錄音中沒人這麼用,直到多年以後,他才慢慢在幾種方法裏做出自己的選擇,瞭解每種方法的不同聲音。

這十多年錄音經歷,盧楠感慨的是現在錄音棚的同質化,北京錄音棚設備好的太多了,但是在哪錄鼓錄的聲音都差不多,在哪錄人聲聲音也差不多。盧楠則希望用一些有意思的方法,比如郭頂的《水星記》,基本都是同期,錄音中的接口也都沒有修,人聲也沒有經過修音,但是這樣混出來聽着對,那就不用修。“錄音裏,最不用擔心的就是音質。”盧楠說。

響鼓的控制室裏還有一個 Marshall 出產的……冰箱

盧楠至今都非常感謝在綠洲的經歷,這也是很多從 Home Studio 做起的錄音師混音師很難接觸到的資源:世界頂級的製作案子,接觸的都是世界頂級的製作人、樂手、歌手……經手這麼多大牌音樂人,盧楠還是專注於自己的領域。他錄鼓經常需要擺幾個小時,即使錄音可能就十來分鐘,但是這樣錄的聲音對。經常有人說:“你後期調調不就行了?”盧楠會正色說

我調不出來。依靠壓縮 EQ 把 Sonar 的鼓調成 DW,實在得不償失,也很難做到。

盧楠響起當時錄音的 Israel & New Breed,和這麼多年合作的國外藝人,他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外國人看起來都很傻,樂手只彈琴,歌手只唱歌,不會做自己份外的事情,對其他人指指點點,瞎出主意,就像盧楠一直在做的,用自己的經驗,做好自己的部分,讓錄音有生命,有創意。

盧楠給獨立音樂人的 8 條建議

要敢於調試設備,比如把 Marshall 箱頭所有旋鈕都擰到最大,再用減壓器減小音量。

如果想做專業錄音師,最好在大錄音棚工作一段時間,能夠接觸到頂級的製作人、樂手……

在錄音時,與其用後期插件調整,不如直接錄出你想要的聲音。

錄音中專注自己的事情,對其他人的工作不要指手畫腳。

設備只是輔助,用最爛的設備也可以錄出好聽的音樂。

超高和超低的頻段都不要刻意強調,中頻纔是好混音的關鍵。

與其用現在設備嘗試模仿某個時代的錄音,不如直接用那時候的幾個關鍵設備。

錄音應該是有創意的。

圖片來源:除特殊標註外,本文圖片均由馬外外、孫大猴拍攝

校對:馬外外

文章來源:街聲大事:《混音師盧楠:我給朴樹做混音》

https://dashi.streetvoice.cn/article/20181121/001/

街聲幕後大人物系列報道

《鍾成虎:創作者是國王 製作人是將軍》

https://dashi.streetvoice.cn/article/20180723/001/

《陳健添:Beyond 的五次關鍵轉折》

https://dashi.streetvoice.cn/article/20180816/001/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