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满绣被称为“中国清代皇族刺绣”,是“旗袍故都”沈阳城的非遗瑰宝之一、沈阳地区独有的刺绣技艺符号、辽宁省的文化名片,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沈阳市浑南区盛京满绣工作室中,陈列着上千幅满绣作品,这些作品全部出自一个人之手,她就是盛京满绣第四代传承人——杨晓桐。

盛京满绣第四代传承人杨晓桐

经历了百年传承的盛京满绣

杨晓桐出生在一个满绣世家,满文名字叫巴彦殊兰,1969年生人。她的曾外祖母乌尔古察氏生于1892年,满族正黄旗,从小恪守满族大家闺秀的教育,精通刺绣。祖母哈尔哈觉罗氏,满族正白旗,受到母亲的嫡传,精通满族盘金绣,1921年作为皇后婉容娘家王爷府的绣娘,为婉容绣过嫁衣。母亲舒穆禄氏,满族正黄旗,创造了堆绫、打子、铺绒等技艺,还接受了西洋文化的影响,融入了手工编织技术。杨晓桐从小被姥姥带大,四岁开始学习满绣,从此便与满绣结下了不解之缘。

杨晓桐的满绣作品

满绣是满族刺绣的简称,是清朝时期皇家文化、地位等级的标志,所以又被称为“中国清朝皇族刺绣”。几百年前,女真族人根据生活的需要,在缝制衣服和钉线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手工艺术,经过众多女真族人和满族女子的传承,逐渐发展成以针代笔,用线在织物上缝制图案,最终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手工技艺。“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后,满绣成为皇家文化、地位等级的标志。那时,臣子们为能得到一片御赐的满绣而感到荣耀。

满绣作品

打破陈规让传统工艺走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现代工艺越来越工业化,老手艺人逐渐减少,一些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满绣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盛京满绣由于人工成本高,市场售价低,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加之工业化普及,机械刺绣仿真程度高,使得几乎没有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沈阳大大小小的刺绣店,鲜有满绣作品。

杨晓桐传授盛京满绣技法

“辽宁省范围内的满绣技艺岌岌可危,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满绣这门技艺就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我希望喜欢满绣的人对盛京满绣有更深刻的认知,让盛京满绣这项艺术瑰宝得到传承。”

人以绣载,绣以人传。几年前的那次伤病,医生宣判杨晓桐属于四级伤残,不能再站立生活了。可是,经过不断治疗和训练,她奇迹般地站了起来。从那之后,杨晓桐下定决心,要将满绣传承下去。不仅要传承盛京满绣的技艺,更要传承满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解放思想,打破满绣“传内不传外”的封闭保守式传承方式。

从2008年开始,杨晓桐在辽宁省范围内开办公益讲座近千场,受众超过10万人,一对一传授的学员有500多人;举办120余期培训班,培训满绣学员千余人次,培养刺绣工艺师120余人。

"满绣一直是口口相传,有口诀有针法,以前必须是亲生的孩子才能教,现在顾不上那么多了,不能让技法在我这里断了",杨晓桐说。

盛京满绣走上了产业化之路

杨晓桐认为,要想使盛京满绣实现可持续传承、更广泛传播,就要走产业化之路。

2012年,杨晓桐创办了以满族刺绣为主营业务的沈阳盛京满绣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又名“盛京满绣”)。企业秉承的理念是让盛京满绣成为世界人民“买得起、用得上”的艺术品,让辽宁地区孕育的手工技艺和文化产品回归生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杨晓桐为传承满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想出了不少创新办法,并与国际接轨。在产品研发上,涵盖艺术品、服饰用品、家居用品、汽车饰品、商务休闲用品、旅游文创产品、休闲食品等七大类150余种。拥有涉及挂画、旗袍、扇面、披肩、车挂、手包等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10万余幅艺术绣品。她还创新性地刺绣英文,广受欢迎。

在手工艺生产上,从使用的刺绣用具、底布、3000多种色度的绣线,到最终成型的绣品,都是杨晓桐自己设计、定制的。在创意设计上,企业注重时尚设计的介入、当代艺术精髓的注入,开启了跨界设计之路。截止到2018年7月底,公司实现产值4000多万元,预计全年实现产值9000万元。

人才+生产打造公益新道路

在讲座期间,了解到有一些村民有意愿学习满绣技艺,但经济条件较差的情况后,杨晓桐决定免去学杂费用,提供免费食宿,为村民学习非遗技艺解除后顾之忧。对热爱刺绣艺术、有耐心、有致富愿望的村民进行培训,盛京满绣坊将与培训合格的学员签订委托协议,分配刺绣任务,按件计酬。

盛京满绣扶贫车间签约仪式

根据满绣工艺上手迅速、场所多样、时间机动的用工特点,以产业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截止到目前,杨晓桐已经在辽宁省内的35个村建立了“盛京满绣扶贫车间”和“盛京满绣刺绣基地”,培养“定点招生、定式设计、定量制作”的“三定”从业人才,并确定了先培训、再签约、后回收的合作模式。“以点带面”产生规模效应,不仅传授满族刺绣技艺,帮助村里贫困妇女脱贫致富,而且还丰富她们的精神文化世界。

此外,还依托院校,培养高素质、高艺术设计水平的技能型专业人才。目前,沈阳市正在推动“盛京满绣”与沈阳大学美术学院的“校企合作”,预计年内将完成“非遗文化进校园的盛京满绣旗袍专业”。这一举措实现了“四赢”,让学校源源不断地挖掘盛京满绣这座富矿,让教师的研究和实践更有坚实的基础,让学生的就业有了更明确的方向,让企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后劲力量。

让盛京满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要想从多种刺绣产品中脱颖而出,就要采取品牌战略和精品战略,打造有广泛影响力的盛京满绣品牌。

在杨晓桐的徒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

近年来,在政府及相关单位的支持下,杨晓桐进一步做大做强盛京满绣品牌。“传承民族文化,讲好沈阳故事”——“盛京满绣”创意创业展演、“盛京满绣”版权全球推广启动仪式、“盛京满绣”艺术产业化论坛等一系列活动的举办,吸引了全国多家媒体,“盛京满绣”品牌影响力得到提升。

此外,杨晓桐还利用外事活动“中东欧代表团辽宁行”,邀请国际友人到公司参观体验,或者走出去参加“视觉讲述中国故事,行走的中国美”国际巡展,向世界推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运用全方位新兴媒体加大宣传。开通网络直播节目《我和旗袍的故事》,举办首届“我和旗袍的故事”文学、摄影、书法、微电影、民间艺术系列活动,通过网络直播、出版书籍、纸媒报道、影视宣传等多种方式,全面展示活动内容。

总之,“盛京满绣坊”致力于弘扬盛京满绣文化,用产品丰富大众文化精神世界,用针线讲述盛京满绣的故事,用技艺增加从业人员价值,使盛京满绣成为戴在头上、披在肩上、提在手上、着在身上、穿在脚上、摆在案上、挂在墙上,可看在眼里、听在耳中、刻在心上的随处可及的鲜活艺术。

2018年,盛京满绣被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列为《视觉中国——行走的中国美》参展项目,杨晓桐带着她的满绣作品到法国卢浮宫等世界各地巡展。看到一针一线编制出来的美丽图案,引得国外观赏者啧啧称奇,纷纷表达了喜爱之情。杨晓桐的工作室光是来自欧洲的满绣工艺品订单就排到了2021年。

古老的工艺如今能够走出国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杨晓桐看来,这本身就是盛世文化的一种体现。

“国家不强大,民族不强大,文化也就没有立足之地。因为祖国强大了,我们的手艺才会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瞩目。”杨晓桐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