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竹麻山鳳凰戀景觀

  雲霧繚繞

  

   石坳口上的想象

  苗家長桌宴 張 進 攝

  

   竹麻山的米酒和山歌

  苗族蘆笙舞

  龍吟跳坡節 張仕琨 攝

  日程短暫,調研組還要趕往另外兩個苗寨調研,要向盛情的苗家人辭行了,但姑娘們無論如何要堅持送到寨口,此時山歌又在身後響起:

  女:送哥送到九里坡

  再送九里不嫌多

  扯把毛草坡上坐

  難分難捨難相割

  男:唱首山歌妹聽真

  請妹安心轉回村

  哥也回家辦件事

  就是請媒來提親

  ……

  告別竹麻山,回望那漸行漸遠的苗寨,熱情、淳樸的苗家人還佇立在寨門前。霎時,忽然有種心醉神馳的幸福不斷向心間湧來,整個身心彷彿都沉醉在苗鄉的人情風物中,沉醉在苗鄉甜美的生活裏。竹麻山,再見了!苗胞們,再見了!假以時日,您肯定又是另一番景象。

  客人您慢些走

  

   大花苗多聲部合唱和古歌

  走出竹麻山,走進享有“苗族合唱之鄉”的新寨和箐門口兩個苗寨,是我們這次文化調研的既定安排。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大花苗同胞,自覺地讓合唱文化和“啊唔咿古歌”在生活細流間靜靜流淌,他們一次次從民間走向舞臺,又一次次成爲普安打造藝術精品對接市場的一個重要文化資本和載體。

  來到新寨寨口,多才多藝的苗胞身着盛裝站在道路的兩旁,她們用《奼娜、奼娜》《敬酒歌》迎接客人的到來。

  《奼娜、奼娜》的大意爲:

  歡迎歡迎歡迎啊

  歡迎兄弟姐妹們

  來到了苗寨

  我們一起歌唱

  我們一起同在……

  《敬酒歌》的大意爲:

  就像花開在春天

  喜迎蝴蝶雙雙來

  佳節喜慶客來到

  好酒招待貴賓客

  ……

  歌聲悠揚,旋律優美。大花苗的這份情意,令調研組特別感動,都說要將之珍藏在心底。

  大花苗以身披大花背牌披肩而得名,繡在披肩上的雲紋、水紋、棱形紋是北方故土的天地和一丘丘肥沃的田土;女裙上的紅、黑兩色花紋象徵天地;中部的三道黃、藍、綠色則代表黃河、長江和北方平原;褶裙上的彩色線條是河流、山路;背牌上的回形或方形紋是曾經擁有的城市;花帶上的馬字紋和水波紋,是祖先遷徙時萬馬奔騰過江河的雄偉氣勢。大花苗的披肩和黔東南的苗繡衣服一樣,是他們“繡在身上的史詩”,記載着祖先五千年的漫漫遷徙長路。

  龍吟大花苗分別居住在依山而居的三個自然村寨——新寨、箐門口和黃貓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他們的祖輩從威寧、水城、六枝等地遷徙而來,多年來,始終保持古樸本真民風,堅守和諧誠信理念,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在戰天鬥地的艱苦勞作之餘,他們用歌聲感謝造物、用歌聲愉悅身心、用歌聲表達愛情、用歌聲驅趕苦難,將苗家的歷史、文化、生產、生活、禮儀統統唱入歌,存於心,動以情,傳於世。

  看誰更俏

  (文/黔西南日報特約記者 趙 興 圖/除署名外均由趙 興 攝)

  來源:中國黔西南微信公衆號

  責任編輯:江江 彤彤 姝姝

  本期審稿:然然

  值班總編:鄧伯祥

  

  黔西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微博:@中國黔西南

  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