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11月24日)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

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揭牌成立

將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

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平臺

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揭牌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恩哥到場致辭,併爲相關專家授聘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謝心澄,中國科學院副祕書長、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局長、院士高鴻鈞,東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梁維東,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肖亞非,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鄭海濤,東莞市委常委、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黃少文等出席活動。

與會政府部門負責人、專家代表等共同合影

引人矚目的是,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揭牌當天吸引了20多位中國、美國、德國、加拿大等國家科學院的院士,國內多所大學校長、副校長以及多家研究所所長前來見證。

據不完全統計,來到現場的院士包括謝心澄、高鴻鈞、蔡榮根、陳仙輝、杜江峯、高松、龔新高、俞大鵬、謝曉亮、於淥、詹文龍、朱經武、郭鴻、王恩哥、趙忠賢等人。

這其中,趙忠賢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謝心澄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詹文龍是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高鴻鈞是中國科學院副祕書長,高松是華南理工大學校長,杜江峯是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朱經武是香港科技大學原校長。

當天,華南師範大學校長王恩科、中山大學副校長王雪華、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院長趙衛、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副院長謝昌龍、香港大學教授謝茂海、澳門大學教授湯子康,以及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化學、物理與技術學部主席Eberhard Bodenschatz等專家大咖也來到現場。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

(以下簡稱“實驗室”)

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爲牽頭單位

東莞市政府、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爲共建單位

港澳交叉科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依託實驗室,聯合國內外各大學、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機構,吸取國際類似研究機構的成功經驗,邀請國際一流學者進行中長期或短期訪問,以持續深入的科學研討會爲主,打造系列知名國際會議和講習班,旨在建成高水平、長期、穩定的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的平臺。

以材料科學爲核心,面向生命、能源、先進製造、人工智能等多學科交叉,持續關注國內外相關科學前沿和最新動態,爲學科交叉融合提供創新思想和成果源泉。

面向社會開放,宣傳和普及材料科學及相關學科交叉所形成的各種成果,鍛造先進的科學文化基礎,促進和培養更多的優秀年輕人才投身於前沿研究;保持與政府、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良好的合作關係,爲實驗室發展提供戰略諮詢,並引領中國乃至世界交叉學科的發展。

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規劃效果圖

科學中心的成立有多重要?

在人類科學發展的歷史上

科學中心的成立對於促進科學的發展

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上個世紀初,丹麥成立了以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玻爾爲中心的玻爾研究所,吸引了世界各國最活躍的學者前來訪問,大家還聚集一起討論最前沿的學術問題。自由的學術環境和活躍的交流氣氛,使得玻爾研究所成爲全球大師雲集的理論物理研究中心,並形成了著名的哥本哈根學派,產生了一大批劃時代的學術思想和創新成果,對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學的發展和完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量子物理的研究,爲世界範圍的半導體工業革命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那麼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

又會給科學界帶來怎樣的精彩?

打造粵港澳科技領域亮麗名片

王恩哥表示,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的揭牌,標誌着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建設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在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在廣大專家的指導下,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將有望成爲粵港澳科技領域的亮麗名片。

王恩哥指出,創新的本質是人才,大力培養和吸引科技人才已成爲世界各國贏得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性選擇。接下來,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將依託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聯合國內外各大學、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機構,積極搭建成爲高水平、長期、穩定的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的平臺,吸引人才聚集。

同時,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也將以材料科學爲核心,面向生命、能源、先進製造、人工智能等多學科交叉,組織不同學科和專業背景的科研人員開展協同合作研究,推動學科間的思維碰撞與技術共享,爲學科交叉融合提供創新思想和成果源泉。

爲人才全方位施展才華提供舞臺

中科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理事長王恩哥(右1)向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主任湯超(右2)等頒授聘書

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肖亞非代表東莞市委市政府致辭時表示,建設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是東莞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創新型城市的重要一環。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的建成掛牌,標誌着實驗室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也預示着實驗室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肖亞非表示,近年來,東莞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升級版行動計劃,目前已與北大、清華等高校共建了32家新型研發機構,中國散裂中子源去年已經開始運營,南方光源也有望落戶東莞。

目前東莞全市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058家,今年有望突破4500家,總數居廣東省地級市第一。東莞正加快實現從“科技支撐產業”向“科技引領產業”、從“分散式創新”向“協同式全域創新”、從“服務自身發展爲主”向“支撐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三個轉變。

肖亞非表示,當前,國家和省正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等重大戰略。廣東省對東莞明確提出了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基地、國家級粵港澳臺創新創業基地、華南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三大定位。東莞將對照這些目標要求,重點規劃建設面積達53平方公里的中子科學城,全力推動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加快建設,更好地發揮對東莞乃至全省、全國創新驅動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引領作用。

昨日揭牌儀式後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理事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恩哥

就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和

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建設等問題

回答了媒體提問

王恩哥表示,珠三角一直處於改革開放的前沿,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爲了世界的製造中心,並聚集了一系列國際知名高校和大批高水平的學者、專家。在東莞建設材料實驗室、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正是爲了更好地利用粵港澳地區在產業、高校等方面的優勢,推動我國的基礎研究發展。

Q:

爲什麼要建設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

A:

在科學研究中,人才的交流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的成立,將爲人才開展交流和合作搭建平臺。

未來,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和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將通過利用好廣東、香港、澳門的高校資源和工業發展等優勢,在全國培養科研人才、開展前沿的科學研究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將推動我國基礎研究的發展。

Q: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目前建設進展如何?

A: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是廣東首批4家省級實驗室之一。雖然項目啓動還不足一年,但各項工作推進非常快,基建設計正在全面開展。同時,今年以來,實驗室還吸引了10個全球頂尖創新研發團隊加入,其中4個來自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6個來自於高校、科研院所。

Q: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未來將如何與散裂中子源、南方光源等大科學裝置進行互動?

A:

近年來,我國啓動建設了一大批大科學裝置,這給極端條件下開展科學研究提供了支撐和保障。但建設大科學裝置只是開展科學研究的第一步,如何用好大科學裝置、推動科學研究出成果纔是關鍵。而材料實驗室,正是用好大研究成果、推動成果轉換的一個平臺。

與會大咖又對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

又有什麼期望?

中科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謝心澄

交叉學科一直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前沿與熱門領域,基金委在新時代科學基金資助導向中特別提到“共性導向,交叉融通”,就是旨在以共性科學問題爲導向,促進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使科學基金成爲人類知識的倍增器。

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的建立與科學基金的工作思路不謀而合。希望中心廣泛進行國際學術合作交流,做出自己的特色,成爲交叉學科發展的示範性中心。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副祕書長高鴻鈞

11月18日,中科院與廣東省政府簽署《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合作協議》,這是雙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抓緊抓實辦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要指示的具體舉措。

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的成立則是對《協議》的具體落實,希望中心能夠發展成爲新興前沿交叉領域的開拓者,打造形成更強的競爭優勢,實現更多的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當前

東莞正加快向創新型一線城市挺進

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如今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的揭牌

預示着東莞創新驅動再進一步

交叉中心以東莞爲輻射中心

最終將發展成爲一個

世界級的學術交流中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