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日,杭錦旗塔然高勒管委會烏定補拉格村發生一起水庫地界糾紛,因雙方爭執互不相讓,村民謝大娘跳入水庫。在這萬分危急時刻,只見一箇中年人衣服都沒顧上脫就跳進了水裏,拽住老人的胳膊救起了跳水者。這中年人就是市經信委駐烏定補拉格村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哈斯其勞。事後謝大娘的兒女給哈斯其勞送來書有“父母之恩無以爲報 救母之恩大於天”的錦旗。救人的事蹟在廣大農牧民中被傳爲佳話。

哈斯其勞

“我感覺救人這個事也不算個啥事,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駐村第一書記,救人,是我第一反應,當時心裏只想救人,沒想那麼多。”哈斯其勞不好意思地說。

駐村8個多月來,哈斯其勞始終以增加農牧民獲得感爲出發點,修路打井、產業發展等等所有有關農牧民利益的事,他都盡一切努力,爭取辦成辦好。如今,烏定補拉格村發展有思路、產業有支撐,呈現出欣欣向榮的良好局面。

自從來了哈書記,村支部有了主心骨

2018年3月,42歲的蒙古族漢子哈斯其勞來到烏定補拉格駐村,此時他除了市經信委辦公室主任的身份,又擁有了一個新的身份——烏定補拉格村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

隨時隨地研究工作

第一天來到烏定補拉格村他就獲知:該村地廣人多,貧困戶多。主導產業爲傳統種養殖業,大部分面積地處丘陵溝壑區,常年乾旱少雨,生態環境脆弱,人均草場和耕地面積少,農牧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遠遠低於全旗平均水平,是杭錦旗貧困人口最多的地區。

駐村工作看似平凡,卻千頭萬緒,怎樣開展好工作?如何更好服務基層一線的農牧民?是擺在哈斯其勞面前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爲高效開展工作,他不斷加強駐村工作隊內部管理,和村“兩委”形成合力,共同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鑑於烏定補拉格村面積大,貧困戶多的實際情況,他將各項工作任務進行精細化分工,形成了“全村一盤棋,分工不分家”,緊急任務齊出動、常規任務各擔當的工作模式,充分鍛鍊了駐村工作隊員個人作戰能力和團隊之間的分工協作能力,雙管齊下,既搞好了各項駐村工作,又提升了個人能力。同時,創新工作方法,破解發展難題。首先是爲破解檔案資料過多且不便高效利用難題,他結合工作實際,利用互聯網雲盤的模式,首創了一套高效、節約、環保、科學的工作檔案管理新方法。通過雲盤的應用,隊員們可隨時隨地通過電腦、手機查閱、共享資料,實現了“一個雲盤、全員共享、隨地調閱”的“口袋檔案”模式,既方便了工作,又提高了辦公效率。其次,建立了“一事一紀實”的工作方法,要求每位隊員將每件工作或每日工作完成情況寫入統一紀實模板中,並分類上傳至雲盤目錄實時更新,做到工作互通,信息共享,隨時隨地查閱和提取資料,實現工作方式的創新,大量地節約了時間和精力,讓駐村工作隊員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聚村頭、坐炕頭”,深入田間地頭面對面走訪瞭解農牧民生產生活情況,感受和了解他們最真實的想法和真正需求。

作爲駐村第一書記,哈斯其勞時刻不忘踐行一名共產黨員肩負的艱鉅任務和光榮使命。把駐村工作當成了密切黨羣幹羣關係、帶領羣衆脫貧致富,履行“體民情、解民憂”工作宗旨的陣地,腳踏實地搞服務,依據村情做工作,積極發揮黨員帶頭引領作用。他策劃並對接派出單位與村委聯合開展“發揮黨員先進性•立足崗位建新功”慶祝建黨97週年系列活動,有效加強了包聯單位與幫扶村的緊密聯繫,增進了村委與包聯單位間的凝聚力。針對村莊面積大,生產社多,村委工作過於繁重,忙時出現人手不足,村委班子工作壓力較大的問題,他在村“兩委”換屆時,積極建言獻策,提出村委委員增加至4人的意見,改變了村委人少事多的局面,並全程參與,成功地協助完成了“兩委”換屆,選出了一屆有活力、能辦事的“兩委”班子。

好口碑不是喊出來的,是幹出來的

在艱苦的工作環境下,哈斯其勞把駐村工作視爲歷練自己的一次機會,以此激發自身幹事、創業的活力和激情。

因自然環境惡劣,村內道路崎嶇難行,雨天更是泥濘險阻,走訪入戶時車輛經常在風雨中深陷泥潭,甚至數次遭遇險情,但是羣衆的事無小事,駐村以來,他帶領隊員們累計入戶走訪480餘次,積極宣傳十九大精神和精準扶貧等相關政策。先後爲貧困戶辦理了一批符合自身發展實際的產業扶持項目。幫助村裏老、弱、病、殘等特殊戶子解決了一批實際困難。真正沉下心、俯下身,集中精力爲農牧民辦了一些實事、難事、好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充分發揮了駐村包聯作用。

促膝長談

因村情複雜、草牧場糾紛等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化解各類矛盾糾紛成爲一項重要工作任務。駐村以來他帶領駐村工作隊協助村委小到調解村民家庭矛盾,大到參與化解集體土地糾紛事件,共參與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0餘件,羣衆對他這個從市裏來的駐村第一書記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受到了村民們廣泛讚許和認可。

“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提起工作隊,村民和貧困戶總是津津樂道,老支書周根不止一次豎起大拇指,稱讚這是一支“戰鬥力”極強的隊伍。烏定補拉格村是杭錦旗重點貧困村,扶貧緊急任務和接訪調研多如雪片,隊員們往往需要兵分幾路開展走訪入戶、摸底排查、完善檔案、動態識別、社員評議等各項工作,時常加班加點,雖然工作壓力大,但每次都能保質保量按時完成,扶貧工作屢次得到管委會和上級有關部門的肯定。

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他把農村當成了家

村裏條件雖然艱苦,哈斯其勞卻從不喊苦喊累,他把這裏當做他的家,一心只想爲農牧民多做點事。週末到了,難得回一次家,剛踏進家門,6歲的女兒抱着爸爸不放手,生怕爸爸再跑了。剛脫了鞋準備坐下,電話響起,明天上級到村裏檢查工作,要準備檢查材料。本來說好了週末陪孩子,但在脫貧攻堅戰場上命令就是軍令,哈斯其勞二話不說,開車回了村。

扶貧路上

脫貧攻堅風雨無阻

烏定補拉格村留守老人多,收入來源僅憑靠天喫飯的傳統種養殖業,想要實現增收致富達小康的目標,就必須改變這一現狀。怎麼快速引進小產業來搞大扶貧?他一度陷入了思考。經過多方打聽,4月的一天獲悉錫林郭勒草原黑蘑種植項目較符合烏定補拉格村實際情況。於是他有了將草原黑蘑引進烏定補拉格村的初步想法,在與管委會、村委有關負責人商議後,遠赴錫盟考察草原黑蘑種植項目。通過實地學習、觀摩,詳細瞭解黑蘑種植的週期、工序、成本等細節,並與當地公司就菌種引進、廠房建設、設備購置、市場運作等合作展開洽談。經多方努力後,草原黑蘑菇種植項目成功落地烏定補拉格村。爲確保首批黑蘑種植的成功,他帶領駐村工作隊專門打造了兩間示範菇房,進行示範種植和技術培訓指導,同時引入現代科技手段,遠程監測溫度、溼度。蘑菇基地和3戶的貧困戶試種成功後,越來越多的農牧民紛紛表示要參與下一批的草原黑蘑種植,至此,成功實現了從“輸血”扶貧到“造血”脫貧的轉變。

哈斯其勞與村三委開會

哈斯其勞說:“當我們若干年後回憶往事時,脫貧攻堅戰的勝利有我們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烏定補拉格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有我們做出的貢獻,我們此生不會遺憾。”拍拍灰塵,抖擻精神,他將繼續以“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爲目標,用實幹與羣衆一起改變舊面貌,讓大家有奔頭,迎接幸福美滿新生活。

▶點贊!今天的《光明日報》用一個整版報道了鄂爾多斯的這件事!

▶@鄂爾多斯愛運動的你,一大波全民健身賽事正在襲來,等你參與!

▶鄂爾多斯一地區進入生態環境部重磅名單,快看是哪裏!

來源:鄂爾多斯日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