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澎湃S1的發佈,到現在已經一年半了,按照常理,再怎麼樣都要出來了,否則都說不過去了,第一款澎湃S1就達到了驍龍625的水平。而澎湃S2參數曝光,很多人鼓吹代替神U驍龍660,比肩麒麟960處理器。果真如此的話,小米澎湃芯片,在未來幾年確實能趕得上高通好華爲。畢竟從2014年10月開始到2018年,只有四年的時間,澎湃S2就能達到驍龍660的水平,那真的是一種奇蹟。

小米上市募集資金的用途都沒提要做芯片,其中30%用於用於研發自主產品,這裏主要指手機、電視、路由器等小米硬件產品,首先研發手機芯片成本太高,小米技術不夠,做出來的芯片根本就達不到要求。澎湃S1就是明證,當時搭配S1芯片的小米5C,體驗差,性能弱,但成本非常高,雷軍表示要賣3000纔回本,但1500都沒人要。

小米要做高端芯片目前不可能,高端芯片大家知道並不是這麼容易,華爲麒麟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做出來的芯片都較高通、三星、蘋果弱一些,小米直接從S1跳到高端芯片基本不可能。小米芯片本身就不是一件靠譜的事情,所以大家對於澎湃S2出不出來,其實也不要太介意,出來了也只是小米的試驗品,什麼時候小米的芯片能夠追上麒麟了,纔會有真正的意義,畢竟小米是手機廠商,不是芯片公司,芯片要能夠幫助自己的手機纔有意義,你覺得呢?

小米真的放棄了自主研發芯片麼?我覺得可以說是的,也可以說不是的。原因在於小米或許在目前這個階段放棄了研發手機芯片,但是卻轉向了物聯網芯片。而最近有來自臺灣供應鏈方面的消息稱,小米的澎湃S2芯片項目已經重啓,並且推到了很多舊方案,打算採用14nm甚至10nm的工藝來研發新一代芯片,幾個月前的爆料是說澎湃S2的芯片性能逼近華爲麒麟960,但放在2018年來看已經明顯落後了,所以小米極有可能採用更高的規格去研發澎湃S2,至少要達到驍龍710的水準。

澎湃S2基於臺積電16nm工藝製程,採用了八核心設計,小米澎湃S2將採用上一代16nm工藝,因爲這種工藝技術目前比較成熟,成本也比較低,對於一家新的芯片公司來說非常恰當。配置四核A73大核+四核A53小核,爲64位8核處理器,跟主流中端處理器的配置差不多,最高頻率爲2.2GHZ,能夠應付日常使用及大型遊戲。

可見,小米當初要做芯片,可能也就是頭腦一熱,被華爲帶坑裏了,覺得華爲有的,我也得有,否則無法爭一,最後發現花錢太多,收穫寥寥,不得不承認研發芯片這事是個坑,尤其做手機芯片,更是巨坑,畢竟高通、三星、聯發科、華爲都有,小米無法勝出啊,你覺得呢?當然我也希望小米能夠打我的臉,迅速拿出澎湃S2來。

作爲一家科技企業,做自己的芯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前不久的中興事件已經給國產廠商上了一課。而小米做芯片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但是需要持續的投入和耐心的等待,否則根本結不出果子的。小米的澎湃處理器不像華爲的海思麒麟已經擁有了相當成熟的技術和研發能力,但是無論是小米的澎湃,還是華爲的海思麒麟,都是屬於國內的自研處理器,相信對國內的品牌手機公司肯定會有着一定的啓發作用。你們覺得小米是放棄了還是在逼大招?歡迎來討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