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律藏裏面,記載了很多佛陀在世時的種種事蹟,包括制戒、教化、弘法等等內容,可以說,是非常紀實的,真實的還原了當時佛世的情形,就像我們穿越時空,回到了兩千五百多年前一樣。

而佛陀座下的各位聖弟子,包括示現犯戒因緣的六羣比丘、比丘尼,生動的形象渾然躍於紙上。每次誦讀,有時候會很感動,有時候又會覺得很好玩。

感動,是因爲有些聖弟子善根深厚,佛陀一句“善來比丘”,便須發自落,袈裟著身,現比丘相,成具足戒;

還有六羣比丘,或者六羣比丘尼,他們爲了後世鈍根衆生,不惜以身犯險,示現犯戒,甚至出佛身血,破僧這樣的逆罪,(雖然都是古佛、大權菩薩再來,但依然要承受犯戒的果報。)也正是有了種種的因緣,世尊在成道十二年後,一改之前的略教誡,爲了令正法久住,廣制教誡,纔有了後來乃至現在僧團的所依。

有時也會忍俊不禁,無論是年少的還是年老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真的很率性、童真,也可以說是質直,有些對話,可以說,也是萌出天際了。

今天就講個故事給你們聽。

佛成道後,有一次遊化到自己的家鄉彌尼搜國,也就釋氏城。當時有很多豪族子弟都隨佛出家修行了。

這件事情,大大的刺激到了釋迦族的一位王子摩訶男。摩訶男是佛陀叔父斛飯王的長子,這就要簡單說說佛陀家族的人際關係了。

從這個表格裏,就知道摩訶男還有個弟弟,叫阿那律,很得母后的疼愛,甚至給他建造了春夏冬三時殿,裏面美女雲集,美食充盈,可以說極盡享樂了。

倆兄弟就就出家這個事情開啓了一段很有趣的對話。

摩訶男對阿那律說:現在釋迦一族,各個豪貴子弟都發起堅固的信樂心,隨佛出家,只有我們這一門,連一個出家的都沒有,這樣不行啊!兄弟,你知道如何管理家業吧?現在我把家族裏的事情全權委託給你了,我想出家修道。但是,如果你不能打理家族的事,那你就可以出家!

阿那律一想到沙門的種種知足行,就說:我可不想出家,要去你去吧!

摩訶男連問三遍,阿那律的回答都是一樣的:我不想出家!

確認了兄弟的心意後,摩訶男就說:“如果你確定不出家,那我現在就告訴你該怎麼樣管理家事:料理家族事業,房舍破了應該如何如何修治,探望奉侍各個貴族和親友知識,出入王宮的禮節、威儀要如法,也要知道耕作的時節……”

阿那律一聽,頭都要炸了,忙說:“得了得了,你說的這些事情也太瑣碎了,我實在是做不來。你爲什麼不說你想在世間享受五欲呢?哼!”

接着又說:“料理家族的事,還是你自己來吧,我去出家。”

摩訶男一聽,趕緊趁熱打鐵說:“那好,你快去辭別母親。”

前面說了,母后是極其疼愛這個兒子的,怎麼可能會聽許寶貝兒子出家呢?想都沒想就拒絕了。甚至說:我連死離都不願意,何況生別?

阿那律再三陳請,母親再三推辭,阿那律還是不死心,繼續求,母親一看這樣沒法阻止兒子要出家的心,就心生一計:“如果跋提的母親同意跋提出家,那我就同意你出家!”

上面那個釋迦族譜裏寫的明明白白,這個跋提也是佛陀的堂弟。他的母親對跋提的寵愛,絲毫不亞於阿那律的母親對阿那律啊!

阿那律一聽母親的話,拔腿就去找跋提,跟他說:“你知道嗎?現在有很多釋迦族的子弟都隨佛出家了,但是我們這一門都還沒有。現在我們可以作伴一起出家啊。”

跋提聽的也是一頭懵:找我難道不應該是愉快的玩耍嗎?爲什麼要找我做這個苦差?當然是直接拒絕啊:我不出家,你想去就去!

阿那律一聽,這怎麼可以?再三勸說不成,最後撂下一句:“我能不能出家,你說了算!”

跋提也要瘋了:“你出家不出家,跟我有什麼關係?”

阿那律就原原本本的把事情都交代了,是兄弟,就是要插刀啊!跋提聽完,就說:那我先去母后那裏請求。

到了母親面前,跋提“撲通”就跪下了:“母親,您知道嗎?現在有很多釋迦族的王子都隨佛出家了,但是這麼榮耀的事情我們家卻沒有。現在我非常歡喜的想隨佛出家,請求母親大人同意。”

母后當然是

不同意的啊!

跋提三陳三請,母親拗不過,也想出了一招:如果阿那律的母親同意阿那律出家,那我就同意你出家!

跋提聽了這話,撒丫子就去告訴阿那律:母親已經同意咯,現在就先別爲出家這個事情煩惱了。這樣吧,我們在家裏再住七年,好好地、盡情的享受人間的富貴榮華,然後去出家啊?

阿那律不幹了,就說:七年時間太長了,人命無常,誰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跋提:七年不行,那就再浪六年?

不行!

五年?

不行!!

四年?

不行!!!

三年?

不行!!!!

二年?

不行!!!!!

一年總成了吧?

NO!!!!!!!

那就七個月?

不!!!!!!!

一個月?就一個月!

不!!!!!!!!!

七天,就七天,都這樣了還不行嗎?

阿那律看着欲哭無淚的跋提,勉爲其難的答應了:好,那就七天。但是如果七天之後,你能和我出家就最好了,不能,那我就自己去出家!

這兩位王子在世間過了極盡享樂的七天後,就和另外幾位耳熟能詳的王子,比如阿難、提婆達多等等八位,連同剃頭匠優波離一起,到了世尊座前,六位從佛出家,餘三位從大弟子處出家。

而這幾位,在後來都是鼎鼎有名的:

除了示現破僧、出佛身血而聞名提婆達多,九人中第一位出家的優波離,在世尊的善調之下證得阿羅漢果,持戒第一,在第一次結集時,誦出律藏;

阿難成爲世尊的侍者,多聞第一,第一次結集之前,證得阿羅漢果,纔有資格參加結集,誦出經藏;

阿那律開始不精進修道,被佛呵斥後晝夜六時精進,導致眼睛失明,但是在後來,成爲佛陀弟子中的天眼第一。

跋提,在進入僧團不久,便契入佛陀所說的斷苦之法,很快也證得了阿羅漢果。

都說,善知識難遇,但在這幾位王族中,兄弟彼此之間的相互成就,可不就是善友知識麼?

看到聖者們見佛聞法,就能生起信樂,舍家入非家,修知足行,悟道證果,看的我怎麼能不歡喜雀躍、感動非常呢?

難道,你們不是這樣的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