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說到新能源,就不得不提特銳德。

  這個以智能充電連接世界,

  在創新領域頻頻得獎的嶗山企業。

  今天,我們走進民營企業家系列,

  就和你“聊聊”特銳德的故事。

  

  今天的特銳德,

  距離“未來”很近

  置身特銳德科技館的新能源充電生態網5D體驗大廳,全方位感受無人駕駛、智能充電、能源轉換等綠色新生活,彷彿一步踏入了未來科幻世界。

  “三年前我們提出這種構想的時候,很多人不以爲然。但現在事實證明,以智能製造爲基礎向生態平臺運營發展,是特銳德二次創業的巨大變革和轉型升級。”特銳德集團董事長於德翔對未來的解讀具體而宏大:“我們不是單純做充電樁,而是要做成中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網。”

  在於德翔看來,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將是繼房地產和互聯網之後中國最大的產業,也是山東和青島進行新舊動能轉換的“千載機遇”。

  ▲圖片來自網絡

  14年前,於德翔帶領只有23人的創業團隊“下海”,成立了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當時,他們只專注於一件事,就是做智能箱式電力設備。現在,中國高鐵沿線每兩公里就擁有一臺特銳德智能箱式變電站。2009年,特銳德成爲中國創業板第一家上市公司,股票代碼300001。

  “我們把第一個十年定義爲一次創業,特銳德就像一條船,原點啓航,乘風破浪,揚起創新之帆,沿着客戶的需求和期望,駛向理想的彼岸。”於德翔對首次創業的回顧充滿了詩意,卻也不得不承認,箱式電力設備屬於“大公司不屑於做、小公司做不了”的產品,船靠岸之後,沒有了前進的路。

  於是,2014年,特銳德二次創業,面向未來去尋找更好的產業。這一次,他們決心做一架“飛機”, 機體是設備製造業,這是特銳德發展的根基;兩翼分別是充電生態網和新能源微網(多能生態網),這是特銳德騰飛的兩個新引擎。由此,“特來電”應運而生。

  從一個設備製造公司轉型升級爲充電網的生態平臺運營公司,運營的是充電網絡、能源管理和數據信息。“我們要做世界最大的箱式電力設備研發、生產基地,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生態公司,中國最具創新活力的能源管理公司。”於德翔擲地有聲。特來電用17項關鍵技術撐起了電動汽車的智能充電網——新能源微網。

  最重要的是,特來電將每輛電動車都變成了一個移動“儲能工具”,利用充放電雙向靈活變換和控制技術,可以讓電動車在夜間能源充足、電價最低的時候進行充電,在白天用電高峯期於園區停放時進行放電,讓車主賺取“峯谷差價”。

  ▲圖片來自網絡

  於德翔有一個夢想,“馬雲做了一個淘寶網,把中國女人和孩子的錢都收到了杭州;我們要做一張充電網,把未來每天新能源汽車充放電的錢都收到青島。”這或許是一句玩笑話,但特來電的充電網絕不僅僅是充電,它相當於綜合了今天的中石油、中石化、電網、電商大數據形成的新業態,每天要對每臺電動汽車充放電進行能源管理,實際是打造了一個新能源和新交通深度融合的生態運營體系。

  讓充電重新連接世界,是一個遠大的目標。因此,特銳德近五年時間斥資50億元,前期累計虧損8億元,今年終於實現了盈虧平衡,這也意味着,他們將步入快速增長期。目前,特來電通過與各地政府、車企、產業鏈企業合資,成立了88家子公司,初步形成了大網絡節點,在282個城市建設了19.7萬個充電樁,佔據全國46%的市場份額,全球20%的份額。

  在於德翔看來,改革開放40年,黨和政府給予民營經濟極大的鼓勵與支持,在經濟下行壓力面前,民營企業更應當有所擔當。“面向未來創新創造,實現創業者的人生價值,也實現民營企業的社會價值。”於德翔說。

  來源:青島日報/青島觀

  【往期精選】

  "秋韻嶗山 文明相伴"主題實踐活動現場觀摩會在嶗山舉行

  小編帶你遊嶗山 | 再會太清秋,你是如此多嬌

  掃描/打開大圖來關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