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接下來的幾年裏,李兆會將父親留給他的單一鋼鐵廠,發展成爲集焦化、發電、水泥、房地產、金融、保險等行業爲一體的集團公司,2008年,李兆會以125億身家成爲已知的“山西首富”。他就是曾經的山西首富,全國最大民營鋼鐵廠“海鑫鋼鐵”的第二代掌門人——李兆會。

最悲情的“敗家子”:逆天改命救父業,卻敗光百億,淪爲笑柄

1、

從首富到首負

大家都聽過一句話:首富和首負,其實就在一夕之間。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眼看他風光之時,娶漂亮女星,光是婚慶公司的花費就用了500萬,整個小縣城張燈結綵,席開500桌,婚車200輛,每個來喝喜酒的人,不但嚴禁送禮,還要倒發紅包,自己公司的一萬多名員工,每人都收到一個500元的紅包。

可誰又能想到,幾年之後,眼看他樓塌了。

不僅百億家產被敗光,還欠下兩億債務,賓客散盡,債主堵門,名字赫然登上了“失信名單”,限制出境以防外逃。

他就是曾經的山西首富,全國最大民營鋼鐵廠“海鑫鋼鐵”的第二代掌門人——李兆會。

最悲情的“敗家子”:逆天改命救父業,卻敗光百億,淪爲笑柄

李兆會22歲就接過了父親的擔子,出於一場意外。

2003年,當時還在澳洲做“富二代留學生”的李兆會,突然接到一個噩耗:父親被人在辦公室用槍打死。

悲痛驚惶的李兆會只好退學回家,在一衆叔伯的扶持下,匆匆接過了父親一手打下的基業,成爲了當時中國最年輕的百億富豪。

關於父親李海倉的遇害,當時曾經轟動一時。

李海倉白手起家,從一個榨油廠工人成爲資產百億的民營企業家,並歷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官商兩道,都是響噹噹的人物。

2003年,一位叫馮引亮的人來到李海倉辦公室,他原本是李的朋友,因爲當年把自己造紙廠的土地賣給了李海倉,覺得價格低了,想要李海倉再多補償一點,被拒絕後心生惡念,馮在辦公室用自制土槍殺害李海倉之後,開槍自殺。

這樣的變故,讓本來沒有絲毫接班準備的李兆會,硬生生被推到了舞臺中央。他本就不喜歡父親的鋼鐵生意,可是,總不能讓父親辛苦打下的基業,羣龍無首,分崩離析吧?如果這樣,父親在九泉之下也難瞑目啊。

李兆會只能硬着頭皮上了。

就在大家都覺得這位提前轉正的“太子爺”,還是個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遲早要被那些老資歷的叔伯長輩們架空的時候,李兆會卻用自己的能力,讓大家對他刮目相看,服服帖帖。

2、

逆天改命救父業,

卻淪爲笑柄

首先,李兆會要做的,是把這第一把交椅坐穩。

父親死了,現在公司裏資歷最老的人,就是當年和父親一起創業,現在是副董事長兼黨委書記的辛存海。

李兆會動用了家族的力量,在爺爺和叔伯們的支持下,將這個“外人”調離了公司的核心,從此養老去也。接下來,李兆會又用一家水泥廠的代價,將五叔李天虎“逐出”海鑫,然後把和自己關係親密的六叔調進權力核心,成爲自己的左膀右臂。

經過這樣的手段,李兆會掌門人的位置算是坐穩了,手裏也有了絕對的實權。接下來,他有更遠大的抱負。

李兆會畢竟是留過洋的,與他的父輩們只知道鍊鋼賣剛不一樣,他知道資本和集團化的力量。

他利用海鑫鋼鐵的流動資金,進入了更多賺錢的行業:股市、房地產、能源、保險,在他的帶領下,海鑫鋼鐵那一年實現利潤12億元,成爲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年。

接下來的幾年裏,李兆會將父親留給他的單一鋼鐵廠,發展成爲集焦化、發電、水泥、房地產、金融、保險等行業爲一體的集團公司,2008年,李兆會以125億身家成爲已知的“山西首富”。

2008年之後,中國的鋼鐵行業陷入了“產能過剩”的泥潭。當時中國經濟學家、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指出:目前我國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達到2億噸,按照每噸鋼材產能投資5000元計算,中國鋼鐵行業的投資浪費達1萬億元之多。

2009年,爲了改善這個問題,工信部發布了《現有鋼鐵企業生產經營准入條件及管理辦法》並進行意見徵集,對產能在100萬噸以下的普通鋼企和50萬噸以下的特鋼企業設置了紅線,意味着國內超過一半的鋼鐵企業面臨淘汰。

儘管中國的基建工程遍地開花,但是還是趕不上鋼鐵廠鍊鋼的速度,尤其是大部分鋼鐵廠只能生產出普通鋼,而許多工程的質量要求已經不合適了。大部分鋼鐵廠不是沒有看到這個趨勢,但他們就是眼睜睜地無能爲力。

而李兆會卻很有遠見地駕駛着海鑫這輛車,暫時繞過了這些泥潭,將公司原本單一的業務模式拓展出多個行業的集團化產品,隊伍還越來越壯大。

當時就有人評價他,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中興之主”。

就在他的財富到達了巔峯的時候,李兆會迎娶了一位女星,曾在《非誠勿擾》裏出演的華誼二線演員車曉。

最悲情的“敗家子”:逆天改命救父業,卻敗光百億,淪爲笑柄

轟動一時的婚禮,不僅在當地成爲新聞,也登上了各大媒體的頭條。山西,從來不缺這樣戲劇化的新聞,這塊神奇的土地百年前曾產生過“晉商”這樣的商業奇才羣體,近些年來,又因爲“煤老闆”的驟然崛起,成爲了“暴富”的搖籃。

如果從海鑫集團現在多的元化產業來說,李兆會也算是個“煤老闆”,但他不是傳統的開礦賣煤,而是運作資本的冒險家,投資客。

但冒險家的成功和失敗,往往也就在一念之間。

就像李兆會那場轟動的婚禮一樣,和車曉的婚姻只維持了一年就結束了,他在資本圈的好運,彷彿也戛然而止。

最悲情的“敗家子”:逆天改命救父業,卻敗光百億,淪爲笑柄

先是被查出套現山西證券四千萬,被請去“喝茶”,接下來的事情就像“牆倒衆人推”一般,又被接連查出涉嫌造假賬、偷逃稅款以及向關聯公司輸送利益轉移資產,銀行不敢借錢給他了,這位資本運作的好手,頓時成爲無米下炊的巧婦,西牆拆了那麼多,卻沒有東牆可以拆來補。

海鑫鋼鐵那麼大的集團,就沒有人伸出手來幫一幫他嗎?這也是李兆會因爲太年輕犯下的一個大錯。和父親李海倉官商兩道都“長袖善舞”,交遊廣闊不同,留洋回來的李兆會,似乎不願意和當地政府有多少交集,他更相信資本的力量,而不是老一套的人際關係。

更何況,全國都在爲鋼鐵產能過剩發愁,李兆會的鋼鐵廠正好休息休息,這個時候,誰還會把錢投進來去生產一堆賣不出去的鋼鐵呢?

終於,曾擁有上萬名員工、納稅額佔全縣60%的“萬畝鋼廠”,李兆會父親李海倉一生的心血,隨着所有鍊鋼爐的熄滅,歸於死寂。走投無路的李兆會,淪落到了賣私人飛機還債的地步,被人嘲笑爲最無用的“敗家子”,才第二代就敗光了祖上基業……

最悲情的“敗家子”:逆天改命救父業,卻敗光百億,淪爲笑柄

3、

李兆會絕不是“劉阿斗”

可李兆會真的是“劉阿斗”嗎?

我們從他接任海鑫鋼鐵知乎的一系列動作可以看出,李兆會和那位“樂不思蜀”的劉阿斗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他有手段、有魄力。

他是因爲意外而接位的,如果他是劉阿斗,估計活不過兩集就會被一干老資歷的長輩們架空。但他不僅沒有成爲傀儡,反而先發制人,清除了幾個核心骨幹,安插進自己的親信,並得到了家族的支持。

其次,他有遠見。

鋼鐵產能過剩遲早會讓一大批鋼鐵廠倒閉關門,這不是努力就可以避免的問題,而是遲早的事情。他看到了這個未來,在還有流動資金的情況下,多元化發展,也確實收到了不錯的效益和結果,同時,他還給自己留了後路,那就是不斷轉移資金,這樣即使將來鋼鐵廠到了,他不至於連東山再起的資本都沒有。

當然,李兆會這麼做,對於鋼鐵廠近萬名工人來說,是不負責任的。但他不是聖人,不是道德家和慈善家,他本質上首先是個商人,權衡利弊,唯利是圖。

表面上看,李兆會現在是“失信執行人”,敗光了上百億資產,還欠着2億多,但是,我不相信在資本圈打拼了多年的李兆會,會失敗的如此徹底……

山西“煤老闆”的時代結束了,但李兆會的未來還有多種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