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父親是一棵大樹,孩子就是樹上的果實。果實要豐碩,大樹就要根深葉茂。

  古人說,父有五德,寬厚、仁慈、自重、智慧、心胸開闊。

  一是寬厚,堪可依靠。

  二是仁慈,悲天憫人。

  三是自重,人須自重而後人重之。

  四是智慧,行可及遠。

  五是,博知天下。

  有此五德,父親的高大形象就樹立起來了。

  1 寬厚,堪可依靠

  寬厚的人,才足以依靠。

  曹操在官渡大戰中打敗袁紹,在袁紹的營帳中發現許多書信,其中有一些是曹操的部下寫給袁紹的。

  左右建議,把這些人找出來,統統殺了。曹操說,燒了,我不想知道這些人是誰。當時我都不能自保,何況別人呢?

  消息傳出,贏得了更多人的忠誠。

  培養孩子寬厚的性格,對孩子就要寬厚。

  孩子成績不好,一些家長不問青紅皁白,就是一頓辱罵。

  孩子玩耍的時候把鄰居的花盆踢翻了,把家裏的牆壁塗花了,又是一頓罵,甚至是打……

  誰能夠不犯錯呢?孔子說只有一個弟子好學,就是顏回,因爲他“不遷怒,不貳過。”

  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不遷怒別人,不重複犯錯的只有顏回一個。

  我們都是普通人,尤其是孩子,難免重複犯類似的錯誤。

  家長千萬不能動怒,應該引導,讓孩子逐漸明白做人的道理。

  一般來說,責罵不僅不會有好效果,反而使孩子有逆反心理,造成懦弱、自卑、不合羣等嚴重的後果。

  2 仁慈,悲天憫人

  仁愛的人是有福的。

  守門的保安是孤獨的,雖然人來人往,但未必有人看得見。

  有一個老闆,每次進出門都和保安招招手,打打招呼。

  有一次下大雨,老闆忘了帶傘,離大門老遠,保安迎了出來,給他撐傘。

  老闆感慨的說,我也沒做什麼,想不到保安對我這麼好。

  每個人都需要尊重,尊重別人,這是仁愛的開始。

  我們常常教育小孩要有愛心,要幫助別人。

  有的家長帶着孩子參加資助貧困生、義務拾垃圾等活動,但一回到家,就對孩子指手劃腳。

  有的家長好面子,也把這份虛榮心強加到孩子身上……

  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不是自己虛榮心的工具。

  後人自有後人福,不必把自己的夢想強加於孩子,也不必以“我是爲了你好”的理由對孩子橫加干涉。

  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朋友,這是培養仁愛心的開端。

  3 自重,而人能重之

  自重,是人之爲人的底氣。

  人頂天立地,千萬不可把自己小看了。

  孔子稱讚子路:“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孔子說:“穿着破舊棉衣,與穿着狐貉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覺得自卑可恥的,大概只有子路吧。

  《詩經》說:‘不嫉妒,不貪求,什麼行爲能不好呢?’”

  自重的人才能敝帚自珍,纔不會在富貴面前迷失,纔會不卑不亢,從容自若,雲淡風輕。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重?要傾聽,不要輕易訓斥孩子,不要以命令的口吻和孩子說話;不要當着別人的面斥責孩子。

  父母越維護子女的自尊,子女越看重自己的名譽。

  父母越輕視他們,他們就越過份的敏感,形成刺蝟一般的性格,別人碰不得。

  孩子從小受到尊重,纔會知道尊重別人,知道尊重別人,纔會自重。

  4 智慧,行可及遠

  諸葛亮告誡兒子:“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寧靜是有智慧的,不從流俗,不慕虛榮,心中有詩,心中有遠方,千里萬里,路在腳下。

  真正的智慧,不是利用社會問題去賺錢,而是通過解決社會問題去賺錢;明白人喫飯爲了活着,但活着不是爲了喫飯……

  做個有智慧的父親,少點菸酒的快樂,多點琴棋書畫的雅趣,少點油鹽醬醋茶的煩愁。

  一個有智慧的父親,會使兒女少走彎路,早開智慧。

  5 心胸開闊,博知天下

  心有多大,舞臺有多大。

  古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爲了開闊眼界,博大胸懷。

  一天, 有客人上門,碰見子路。請教一年有幾季。子路說:“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搖搖頭:“不對,只有三季。”

  “你錯了,四季!”

  “三季!”

  兩人爭執不下,就打賭: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子路磕三個頭。如果是三季,子路向客人磕三個頭。

  恰巧孔子從屋裏走出來,兩人上前,請孔子做裁判。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說:“三季。”

  子路沒辦法,只好乖乖磕了三個頭。

  客人走了,子路問孔子:“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麼說三季?”

  孔子說:“剛纔那個人全身都是綠色。他是螞蚱,春天生,秋天死,哪裏知道有冬天。”

  胸懷大,格局才大。井蛙不可以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看不到,看不遠,怎麼能有格局?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人不可沒有格局。

  有格局的人不會斤斤計較,活得舒坦。

  有格局的人不會嫉妒人,活得自在。

  有格局的人不會懈憊,因爲有遠方。

  有格局的心胸坦蕩,心底永遠是睛天……

  父親的胸懷影響着兒女的格局,父親一定要做個有格局的人,有胸懷的人。

  兒女們幸不幸福,父親有着巨大的責任。

  俗話說:“身教重於言教。”

  爲人父親,樹立五德,親身示範,一定會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培養出心理健康、樂觀向上的好兒女。

  

  本文來源:大商之道圖片源自網絡

  主編:潘冬暉 責編兼美編:王倩鈺外聯:盧少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