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四)

我的一位同道友人,在其30歲時自費出國,迥異常人的在美國用了近10年時間完成了應用統計學、電腦工程學和應用金融三個碩士以上學位,那些年中曾一直被身邊那些大都拿到一個學位後就開始進入國際大公司工作、工薪水平日漸增長的所謂精英相識們,笑爲書癡和恐龍。

然而,他卻是我業內交往中被我定義爲“智慧”的五人之一,他後來的行爲和成績也確實令得那些先行高薪的俗人們大跌眼鏡。學業完成後,他請其導師幫助推薦他進入了華爾街一家盛名已久的基金公司工作,(金融好文在c55889)半年時間偷拳取經瞭解了基金運作流程,將自己10年來一直研製測試的針對美國股票市場的“股票捉對Arbitrage交易系統”推出,與幾個投資人建立了自己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並在成立之後的前四年中取得了年平均32%的優秀收益業績,導致基金規模暴漲。

針對規則和彈性,我們這些年通過電話、網絡、促膝,不知進行了多少次交流和討論。雖然交易主要針對市場和切入市場的視角都截然不同,但二人共性中都擁有着交易者必須具備的“開放心靈”。我們交流探討的內容很少涉及到具體形式的範疇,大多都集中在交易的理念和原則方面。與我一樣,當時的他也是系統彈性的衛道士,每天盤前盤後自己坐在盤房中工作的時間總是超過12小時,核心內容就是隨時根據市場變化,修改系統參數配置,以保持系統與針對交易市場的共振率指數。

2005年是他的基金運作的第五個年頭,但在市場上漲趨勢當中,他的基金卻出現的第一個虧損年,而且幅度不小。那是我交易成績很好的一年,針對當時他提出的規則與彈性的困惑,我只是在平衡二者關係方面給了他一些自己的感受,但也同時中肯地表達了自己雖然還在贏利保持,但也對這系統與人的關係問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大的困惑,沒有找到可以讓自己信服的答案。我們都在思緒的迷茫徘徊着。

每天12小時以上的工作堅持,再繁複也從不停止的系統測試和完善,結果是資金還在保持着年復一年平穩的增值,但矛盾的思緒,始終沒有答案。這第二個層級的12年之中,我將加法做到了我所能做到的極限,雖然懂得並應用了柔以克剛,卻也同時極盡了複雜的能事。跳出去,竟然又是緣於一次交易中比較大的錯誤(是錯誤而不是失誤,之前提到過貨幣市場的錯誤導致侵吞了黃金、原油上幾乎全部的收益,根本原因就是規則和彈性迷茫的碰撞)導致的頓悟昇華,知失敗果真成功之母之後,開始逐漸釋然於自己的錯誤,釋然於繁複,釋然於形式,悟得大道至簡之真理。2007年中至今,一直在做着所謂交易系統的去粗取精,秉承揚棄的態度不停做着減法的工作,終於初窺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端倪。

有規則而無彈性,猶如有骨骼血肉而無靈魂之行屍走肉,系統必將與日新月異的市場走向脫節,概率也必將失去其與市場共振有效的準確性;有彈性而沒有規則,猶如精神縹緲而沒有骨骼血肉可附的異靈魂魄,系統必將因其空中樓閣而搖搖不定、沒有片刻安全可言。“風擺荷葉根不動,漂泊浮萍總無根”,我們要做什麼,不言自知。某日,突然頓悟,進出場的條件、假設形成的交易信號不再重要,對於行情預測的對錯也不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交易者必須學會了解自己的自然般漲落週期,並用規則予以理性應對。

在自己潮落週期應用資金管理的規則控制交易者的期望僥倖心理,不但要堅持止損的執行,更要用這些規則將交易倉位、交易頻率、交易損失同時降到最小,直到轉化產生;在自己潮漲週期應用資金管理的規則理性平衡交易者的貪婪恐懼心態,用規則去對待倉位的敞口和關閉,將交易倉位、交易頻率、交易盈利同時提升到最大,直到轉化產生。預測市場不再重要,瞭解自我成了核心。

具體的減法細節不在這裏贅述了,等到大家也經歷過了、真正理解了、從心裏認同了,我們再交流吧,否則,那將還是一種渴望跳躍和捷徑的浮躁。聖人云:大道甚夷,而民好徑。實真理也!不從根本上糾正自己的態度,再演變期間的過程和形式,也無法改變終生“爲民、爲麋鹿、爲魚肉”的事實。

另外,“重劍無鋒,大巧不工”中表象後隱含的“拙”字所代表的含義,還要囉嗦幾句,它與芸芸大衆耳熟能詳的“勤能補拙”中的“拙”字有着本質的區別。此隱含之“拙”,乃常人眼中之“愚”,實質卻是以簡化繁、以重克輕、以本製表的“大巧”,是經歷無數牛熊、無數沉浮、無數苦思之後的迴歸。人之常謂“勤能補拙”,總是不能苟同。無疑,中國幾千年的傳統告訴我們,勤勞、勤奮都是美德,在結果和程度上來說,勤勞勤奮者也往往優於同等智商情商之不勤勞、不勤奮之人,但是,勤勞和勤奮與成功沒有原因和結果的簡單等式關係,其中缺乏的必要條件是思考和覺悟。陽光下確實沒有新事物,但歷史也不簡單等於未來,400年前的智者弗朗西斯培根不是早就告訴我們了麼?

得其“意”而開始忘其“形”之後,終於有幸覺悟,踏進得這“大巧不工”的“拙”之層級殿堂。多年以來,雖仍還只是在這“大拙實巧”的前院徘徊感悟,未能進得中庭,但總是感悟有加,自覺日進。徹底參悟是遠待時日了,至於友人問及何時可跳出三界、晉級空無,早已成了一個模糊的理想,不在個人思慮當中。歷經此多沉浮之後,懂得萬事萬物不可心浮氣躁、求急速進的道理,也知曉覺悟天道必是水到渠成之事。盡人力而聽天命,結果非我等可徹底掌控,盡心盡力纔是根本目的和行爲標準。

佛塔、聖盃,都早已根植在你心中久矣,唯不周山無巔,但它卻真實而永遠地矗立在那裏。

全系完,謝謝關注

關注《期贏家》微頭條,天天早間送福利!!!

期贏家

羅賓漢

↓↓↓(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免費申請《內部家人服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