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別後悔了,眼前的苟且是逃不掉的

作者:拉姐

來源:拉姐(ID:byjzlajie)

圖/電影《菊次郎的夏天》插圖

01

小慧坐在我面前,哭喪着說:“我常常會覺得,生活怎麼就過成了這個樣子啊。我還不到30歲,就每天上班下班帶孩子,生活死氣沉沉的,沒有任何希望。”

她還說,明顯感覺眼前的生活不是自己要的,她希望自己能像很多人一樣,去大城市去闖蕩、去打拼,去奮鬥,去體驗更加波瀾的生活,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窩在家鄉的小城市裏。

她說她後悔自己的選擇。

無獨有偶,前兩天和我妹碰面聊天,很深沉地談了談人生。

她說,如果重回二十歲,她一定不會那麼早就結婚生孩子。雖然後半段話她並沒有說,但是我想,也許會和小慧一樣,她也憧憬着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02

這也許是很多人的通病:每當回憶人生的時候,總是在後悔當初的選擇,想着如果做另外一個選擇,生活也許就沒有那麼喪了。

這些後悔的選擇包括但不限於:

如果我沒那麼早結婚,

如果我當時選擇另外一個人,

如果我那時候和Ta告白,

如果我當時聽了父母的話,去考公務員,

如果我不是爲了結婚而結婚……

總之,眼下的都是苟且,而沒有選擇的生活,都成了不能夠抵達的詩和遠方。

這和米蘭昆德拉寫的《生活在別處》,是同一個道理。

03

巨大的謊言。

我們以爲曾經的自己,擁有很多選擇,是巨大的謊言。

事實的真相是:你根本就沒有選擇。

我們走過的所有的路,都是命中註定要走的路。

譬如我當年放棄了考取的碩士研究生,而是選擇了本科畢業後直接工作,是因爲那時候的我,對社會充滿了新鮮的好奇心,這個好奇心驅使我做出了放棄繼續讀書的選擇;

譬如小慧當年很早地進入婚姻,是因爲那時候的她對婚姻充滿了期待和渴望,她覺得自己可以告別破碎的原生家庭,這個期待和幻想,成爲了她畢業後就結婚的內在深層動力。

我們可以把人的發展,看作一個單向的線性過程。好多的因緣和合,匯聚成了這條線上的某一個點。而這一個點,由於天時、地利、人和等種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它的唯一性。

換言之,曾經某個時刻的你,是獨一無二的。那個獨一無二的你,只會做出與自己匹配的獨一無二的選擇。對於彼時彼刻的你來說,根本就沒有其他選擇,即使有,你也不會選。

04

我的小外甥,今年5歲。前兩天帶着他玩了兩天,發現他已然成了一個小小的哲學家。

比如,我給他拍了一張他戴原宿風帽子的照片,說照片裏的他很像日本電影裏的小孩兒,他卻淡定地說:“我誰也不像,我只像我自己”。

再比如,我們走在馬路上,看着北方深秋的落葉,我感慨地說“哎呀你看,冬天一來,花兒都不開了”,他拽着小小的身影說:“花開了就開,不開就不開唄”。

人生總是有缺憾的,就好像花兒不會四季常開。

選擇A會有A的缺憾,選擇B會有B的缺憾。

更何況眼前的苟且是畢經的宿命,是逃不掉也躲不開的,那又何必去花費心力去抓着過去不放呢?

當下的花兒沒有開,沒開就沒開唄,總有一天,它是會開的用這句話去敬生活,敬愛情,敬所有的渴望和夢想,你會發現,哇,輕鬆好多。

作者:拉姐,(微信公衆號:byjzlajie)。讓愛成爲你生命的根基。

責任編輯:Spencer Kennjane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