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被稱爲科技股IPO元年,一點也不爲過。數據顯示,截至9月20日,2018年已經有39家科技公司在港交所、紐交所、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或遞交了招股書。這其中就包含不少文娛產業的公司,如B站、愛奇藝、虎牙等文化類公司上市。

10月2日,中國最大的在線音樂娛樂平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招股書,宣告即將登陸海外資本市場,這意味中國在線音樂第一股的誕生。

騰訊音樂上市背後,其多元化的盈利模式起了很大的作用。

多元化變現路徑成騰訊音樂上市關鍵

招股書顯示,2018年上半年,集團營收爲86.19億元人民幣,而上年同期爲44.8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2%。毛利潤爲34.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1.3%,調整後利潤爲21.1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89%。

騰訊音樂亮眼的業績,很大程度上源自其依託於騰訊生態的多元化變現路徑。

招股書明確將收入分爲兩個部分:在線音樂服務,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旗下產品包括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名K歌,包攬了中國移動音樂前四名,將單一聽歌產品發展爲結合發現、聽、看、唱、演出、社交六大體驗的“一站式音樂娛樂平臺”。

今年上半年,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服務通過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三大王牌平臺收入25.53億元,而社交娛樂服務則收入60.66億元,同比增加94.36%,佔騰訊音樂總收入70.4%。社交娛樂業務主要通過現場直播、在線卡拉OK、音樂相關商品的銷售和其他服務實現收入。不難發現,“社交娛樂”這一新興服務已經成爲騰訊音樂實現盈利的利器,也是區別於其他在線音樂平臺的根本優勢。

用戶付費發展空間巨大

對比海外音樂流媒體市場份額最高的Spotify,騰訊音樂突破了音樂流媒體商業模式的單一,形成以付費訂閱、數字專輯、虛擬禮物、增值會員四大板塊爲主的多元營收渠道,通過旗下的產品和服務矩陣,構建了一個全新的音樂社交娛樂生態體系。

實際上,騰訊音樂的亮眼成績不止體系在營收上,還體現在用戶層面。

招股書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集團在線音樂業務的移動MAU(月活躍用戶數量)爲6.44億,社交娛樂移動MAU爲2.28億,總月活用戶數超過8億,用戶日均使用時長超70分鐘。其中,在線音樂業務付費用戶數量爲2330萬,同比增長40.3%(去年同期是1660萬),社交娛樂業務付費用戶數量爲950萬,同比增長33.8%(去年同期是710萬)。

儘管在不少人看來,騰訊音樂的用戶付費數相比視頻行業,甚至spotify、Apple Music等全球流媒體相比來說,用戶付費都比較低。但反過來說,用戶付費還處於藍海,未來纔會有更大的想象空間和發展空間。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着騰訊音樂的上市,勢必會帶動中國音樂產業走向全新的階段,而這其中,用戶付費也必定會上一個新臺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