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衛生新聞網訊近日,濱醫附院李澤福教授帶領的神經外科偏癱醫療團隊爲一患者成功實施山東省首例健側頸7神經移位手術結合術後康復治療左側肢體偏癱。

33歲的男性患者,10年前因腦血管畸形破裂腦出血遺留左側肢體偏癱,雖經過開顱、康復等治療,仍然留下左側肢體偏癱等後遺症,經打聽濱醫附院神經外科可以行健側頸7神經移位手術結合術後康復治療肢體偏癱,隨即入院並要求手術治療。神經外科主任李澤福教授帶領的偏癱團隊按照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量表對其進行嚴格的術前評估後達成共識:患者手術指證明確,爲痙攣性單側肢體偏癱,同時年輕,要求手術意願強烈,通過手術將健側頸7神經移位至患側頸7,促使一側半球同時支配雙側上肢,恢復患側肢體功能。隨即手術於11月20日在全麻下順利實行,術後患者右上肢活動自如,沒有功能缺失,左側肢體痙攣的肢體肌張力也明顯下降,目前已經下牀活動,下一步將進行電刺激、磁刺激及康復促進手功能恢復。

偏癱是中樞神經損傷最常見的後遺症之一,其最常見的原因有腦出血、腦梗塞、腦外傷和小兒腦癱等。偏癱患者的生活質量低下、喪失勞動力,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巨大負擔。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徐文東教授在國際上首次提出通過對側神經交叉改變外周神經通路的方法來誘導腦重塑,促使一側半球同時支配雙側上肢,以恢復中樞損傷後肢體功能的新概念,並在臨牀推廣用以治療中樞神經損傷如腦外傷、中風、腦癱後肢體功能障礙的後遺症,獲得良好效果,並得到國際神經科學權威高度評價。在臨牀應用以來,大部分患者在精心治療下獲得了不同程度的功能改善,手術後上肢的功能較術前明顯提高,屈肌痙攣得到了有效的解除,同時伸肌力量得到了加強,能有效地伸手去夠到物體,抓握功能得以改善。術後生活自理能力明顯提高,喫飯持物、穿衣系紐扣、繫鞋帶等動作在經過系統康復治療後均獨立完成。

一般而言,頸7神經交叉移位手術後偏癱側上肢的主要功能改善表現爲:痙攣的手指、手腕能夠逐漸舒展開來(與伸指、伸腕、伸肘相關的肌肉發揮作用),很好的恢復患肢的伸肘、伸腕功能,繼而是觸碰和抓握功能得到顯著的提升。前臂的旋轉功能有所改善,肩關節的某些方向的動作將有變化;偏癱側下肢出現膝關節能夠屈曲、抬腿的現象,獨立行走能力也將得到更多改善,病人基本的生活自理可實現。頸7神經作爲受體神經有促進患肢整體功能恢復的效果,這種移位方式也能夠促進患肢複雜運動功能的恢復。所以,術後結合正規化的康復治療以及經顱刺激儀等先進輔助治療措施更多的研發、推廣的出現,患者在後續得到更多、更深、更廣泛的肢體整體功能恢復將不再僅僅是一個夢,偏癱患者將能再次擁有幸福的生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