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數字音樂剛起步那幾年相比,中國音樂市場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IFPI(國際唱片協會)發佈的《2018全球音樂發展報告》中顯示,中國已成爲世界第十大音樂市場;代表亞洲音樂產業發展趨勢的指標性盛會MusicMatters專設中國分論壇;國際音樂巨頭索尼、華納音樂戰略投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而騰訊音樂娛樂據傳也將於年內完成上市……可以說,中國音樂市場的發展勢頭正勁。

從因盜版而讓國際市場望而卻步,到今天被稱爲“下一個全球機遇”,中國音樂產業如何實現華麗轉身?

96%用戶使用正版,音樂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版權是任何一種文化產業都不容損壞的基石,在此之上,才能搭建出羣燈閃耀的萬丈高樓,音樂行業也是如此。

IFPI(國際唱片協會)日前發佈了一年一度的《音樂消費者洞察報告》,報告指出,在中國,96%的消費者使用正版音樂,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62%)。但是在六年前,中國音樂市場還完全是另一幅景象。在2012年的《數字音樂報告》中,IFPI提到中國音樂市場的盜版率大概是99%。從99%盜版到96%正版,中國音樂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政策和市場缺一不可。

2015年,國家版權局發佈《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被稱爲“最嚴版權令”,當時有超過200萬首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被下架。在相關部門的正版化行動之外,數字音樂平臺也在積極主導維權,幫助版權方打擊盜版。2013年,騰訊率先聯合多家唱片公司組建“數字音樂維權聯盟”,通過專業維權團隊的維權,以及與百位知名歌手的攜手,掀起數字音樂平臺正版內容採買的風潮。

引入社交思維,爲音樂市場發展注入充足養分

近年來,社交娛樂屬性已逐漸成爲中國互聯網音樂行業的一張王牌。具備互聯網基因的中國數字音樂品牌通過用戶互動功能的開發,並與其他社交平臺開展聯動,形成了獨特的生態體系,擁有了很多國際音樂流媒體所不具備的社交娛樂屬性。

以騰訊音樂爲例,其提供在線音樂、k歌和以音樂爲核心的在線直播服務,並以科技手段,逐步構建起音樂社交娛樂生態。在這種生態體系中,用戶在在線音樂應用中發現和聽到某首歌曲,可以把這些歌曲分享給社交網絡上的朋友,還可以在全民K歌中唱卡拉OK,甚至可以在直播中接着使用。

與此同時,音樂社交娛樂生態也爲騰訊音樂商業模式走向成熟提供了空間。騰訊音樂形成了圍繞訂閱付費、數字專輯、虛擬禮物、增值會員等的多元創新的商業模式,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也將音樂消費帶入更多元的場景中。這不僅被國內其他平臺接受,也讓原本只有廣告和付費訂閱的國際市場眼前一亮。

騰訊音樂在10月初正式遞交了招股書,作爲中國在線音樂娛樂平臺第一股,啓航了中國音樂市場的新時代,也向資本世界展示了中國音樂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這種市場利好發展的信號也很快被傳回國內,騰訊音樂遞交招股書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國內的網易雲音樂也順利獲得融資,加緊市場佈局。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音樂市場的發展是沒有盡頭的,每一個音樂平臺都是在中國音樂市場這片大海中前行的風帆,市場的未來發展關乎每一個平臺的利益。騰訊音樂的上市只是一個開始,各平臺應該趁此機會揚帆起錨,攜手同心向着中國音樂市場更好未來御風前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