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孩子易懂好執行的指令?避免4個給指令的錯誤說話法

  父母想孩子遵從指令,就要避免以下4種錯誤說話法。

  模糊的指令

  “乖一點!” “不要調皮搗蛋!” “要守規矩!”……

  “乖”“調皮搗蛋”“守規矩”等指令對孩子來說太模糊,他們往往不知如何遵從。應該改爲比較具體的指令說法:

  “不要在這邊玩!” “請你坐好!” “洗完澡再看電視!”……

  問題式的指令

  “你覺得房間這麼亂,心情會好嗎?” “在客廳裏跑來跑去是對的嗎?”……

  孩子聽了你的問句,發現自己不對而改變行爲,當然很完美。但就我的觀察,能夠因此領悟的孩子並不多。父母反而更常聽到“心情很好啊”、“跑來跑去又不會怎麼樣”……。

  終究,父母要擔起“領導”的責任,講出“我認爲你的房間就是亂,我要你馬上整理”“在客廳跑就是危險,我禁止這個行爲”。

  冗長的指令

  “麻煩你先去把玩具收拾好,再去把手洗一洗,還要記得要把房間的電燈關掉,然後來喫晚飯。”……

  像這樣的指令對小孩子來說太長了,孩子記不住。不如把這一連串拆成獨立指令,孩子還比較容易遵從。

  嘮叨的指令

  “你爲什麼要這樣子,到底要我講多少遍纔要聽?爲什麼我教你這個小孩這麼辛苦?你真的要把我氣死才甘心嗎?”……

  父母下的指令愈是碎念嘮叨,就愈無效。這樣的說話方式,顯示出父母的管理缺乏效率。

  要記住,最適當的指令,是愈短愈好,要具體、準確地讓孩子曉得“要做什麼”,例如,“把玩具收進籃子”“去洗手”……。

  父母已經下達正確指令,孩子卻不遵守,就可以用“獎懲規則”來警告。可以說“如果不把玩具收好,今天就不能看電視”或“如果繼續玩,就要扣你10元”。警告後,再開始數“1、2、3”。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