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西长治:600处革命遗址推动国防教育提速

翻开山西省长治市地图,600余处代表革命遗址的红色火炬覆盖全域,跃入眼帘的图例告诉人们,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近年来,长治军地联合探索体验式、基地式、融入式、熏陶式“‘四位一体’红色旅游+国防教育”模式,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国防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势,取得良好效果。

红色旅游“换挡” 国防教育提速

——山西省长治市创新方法手段加强全民国防教育

■苗 鹏 王孝波 中国国防报记者 范奇飞

△今年以来,山西省长治市依托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图为武乡县人武部组织当地小学生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参观了解抗战历史。张学敏摄

穿越时空,带领游客“回到”70多年前的战场

城头起硝烟,碉堡被炸飞,八路军战士飞身从房顶跃下……在观众不时发出的惊呼声中,抗战实景剧《反扫荡》在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上演。逼真的场景、热情的互动,将游客带入剧情。演出结束,来自太原的王女士意犹未尽:“这可比电视剧带劲多了,有意思也有意义!”

有意思和有意义来之不易!剧组负责人杨磊告诉记者,故事剧情均根据历史改编,有据可考,从而保证了有意义;而有意思则源于演职人员的倾情付出——为了吸引观众,他们不断改进剧本、研究舞台特效、锤炼过硬身手,以逼真的环境、精彩的演出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给观众带来强烈感官体验,也使得《反扫荡》成为游客的必看剧目。记者离开时,剧场外已有新一拨游客等候入场。

《反扫荡》并非一枝独秀。在长治,不同年龄、不同喜好的游客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国防教育大餐:由600多人参演,以龙湖为幕、山村为台的大型实景剧《太行山上》;由村民自编自演,融入魔术特色,展示各种土创地雷的舞台剧《太行丰碑》;投入数亿元打造的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所有的剧目和平台可以带着游客走进历史,潜移默化中让游客了解历史、感悟历史。

长治军分区政委艾志军告诉记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群众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已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红色旅游一度存在“重游轻教”走马观花,或“重教轻游”枯燥乏味的问题。为找准游与教、乐与学的平衡点,长治军地展开探索。考虑到现在人们喜欢特效、网游、穿越等特点,在加强博物馆、纪念地等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创新和丰富旅游项目,带着游客“回到”70多年前的战场,在参与中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智慧,感受人民战争的伟力,感受红色历史的真正魔力!

△资料图

整合资源,开发红色旅游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武乡县大有乡李峪村贫困户郝兰英没有想到,她在年届70时竟然有了一份工作。抗战舞台剧《太行丰碑》上演以来,作为当地村民,郝兰英被优先聘为演职人员,每周只需在家门口本色出演,年收入就超过6000元。

村党支部书记王竹红告诉记者,李峪村地处太行山深处,是抗日战争时期“地雷大王”王来法的家乡。这里地上无良田、地下无矿产,村民生活比较贫困。这里是八路军纪念馆到百团大战王家峪旧址的必经之路,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推进,眼看着一辆辆旅游大巴满载游客从村头路过,村党支部苦思冥想能留下游客的致富之招。后来,在军地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该村融入红色旅游产业中。他们精心编排了反映王来法抗战故事的《太行丰碑》《英雄足迹》等多部红色舞台剧;升级改造“地雷大王”王来法纪念馆等旅游项目……曾经的贫困村,搭上红色旅游快车,脱贫指日可待!

不止李峪村,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长治旅游收入284.72亿元,其中红色旅游占比40%,已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

“探索实践借力红色旅游开展国防教育的经验路子,是贯彻党中央、习主席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决策部署的实际举措,是蕴含政治、经济、国防、文化等效益于一体的政治工程和强心工程,必将更好地凝聚起强国强军的意志和力量,更好地助力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山西省军区副政委刘兴安说。

“这是一片红土地,每块土坷垃都有自己的故事。”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研究部主任郝雪廷介绍,此前由于缺乏保护和开发,散落在太行老区的革命遗址、村民口耳相传的红色故事等曾经濒临毁灭和遗失。2013年以来,当地政府将红色资源抢救、旅游开发与国防教育相结合,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整合红色资源,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各级宣传部门着力挖掘当地历史、打造老区文化品牌。他们派专人深入乡村收集整理当地民歌小调、上党梆子、武乡鼓书、革命歌曲、革命故事、战争年代的武器和生产生活用品等,将剪纸、高跷、锣鼓等民俗元素与红色旅游资源相结合,组织相关单位和部门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在开发中保护了红色资源,也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

△资料图

崇军尚武,红色文化滋养百姓国防情怀

夏秋征兵,武乡打了个翻身仗,新兵中大学生占比超过74%,这让人武部政委贾志军感慨不已:成绩来之不易!武乡是国家级贫困县,县城没有高校,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毕业后也很少返乡,征集高素质兵员一直是挠头事。随着“红色旅游+国防教育”的推进,曾经留不下“凤凰”的贫困县成了创新创业的热土,一批批优秀青年回来了。与此同时,在主动参与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群众国防观念不断提升,崇军尚武、参军光荣在当地蔚然成风。

行驶在武乡县村村通的公路上,“勿忘国耻,强我国防”“没有国防固金汤,哪能致富奔小康”……一路上国防教育标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在长治,公路网拓展到哪里,国防教育宣传展板就延伸到哪里。他们依托太长高速公路、太长省道、南沁省道,制作壁画、群雕和连环画,建成3个万米国防文化长廊,创建八路军文化一条街、八路军文化走廊等红色文化阵地,在各旅游景点、线路,建立立体宣传网络,营造出“举步皆是红色文化,处处展现太行精神”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广泛开展群众性红色文化活动,武乡八路军文化旅游节、长治红色马拉松等已形成品牌;扩展红色旅游景区的教育功能,创办太行干部学院和太行少年军校,培训2万余人,30多所高校在这里建立教学基地……今夏,首届全国国防教育竞技大赛总决赛在武乡举行。100余家媒体参与报道,微博话题量达“600万+”,互联网端总参与和转发覆盖人数达4亿多。红色旅游“换挡”,国防教育提速,“红色旅游+国防教育”模式已在长治这块革命热土落地生根,并枝繁叶茂。

发展红色旅游既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

■李贤武

浏览山水美景,瞻仰红色遗迹,聆听革命故事……随着时代发展和观念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在节假日选择有革命和历史纪念意义的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通过红色旅游感悟崇高、净化心灵,益德益志、升华境界。红色旅游也以其独特的景致、丰富的内涵,彰显着无尽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习主席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红色旅游不只是一般意义上游山玩水、休闲娱乐,更是一种心灵之旅、思想之旅、精神之旅,底色是红色,核心是精神,具有特定的政治意义和文化蕴意。大国崛起于文明,奠基于精神。红色景区是中国人的精神高地,红色旅游是重要的教育课堂,承载着赓续革命传统、激扬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红色旅游,顾名思义包含两方面内容:红色,即重温红色岁月,品味红色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旅游,即观光休闲放松身心。引人入胜方能入脑入心。红色基因不会自动融入思想血脉,红色精神也不会自然化为崇高信念,需要“红色”与“旅游”有机融合,创新形式,创造亮点,既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既要有内涵还要有颜值,真正让人们在红色景致中感受革命战争年代的意志品格,在沐浴红色文化中感悟新时代的奋斗精神。

红色资源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个红色景区都是一座活着的革命博物馆,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纵览祖国大好河山,红色景点星罗棋布,红色旅游生机盎然。从西柏坡、井冈山,到延安、遵义,许多红色旅游景点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发出了军歌嘹亮、红色运动会、红色趣味游戏、大型实景演出等一大批旅游产品,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教育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今,一座座新发展起来的红色旅游城市,一批批知名红色旅游品牌,一条条经典红色旅游线路,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红色向往。

“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无论形式如何创新,“红色”都应是红色旅游的底色与灵魂,是永远抹不去的精神印记。只有进一步在红色上下功夫、做文章、闯新路,拓展内容厚度,开掘思想深度,提升精神高度,使红色更红、底色更亮,内涵更深、底蕴更厚,切实为强国强军凝魂聚气,为民族复兴凝心聚力,红色旅游才能有品质、有品位、有发展,也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