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年11月的某天,已經記不清是北京的第幾次“立霾”節日了,多年的好友老吳給我發了個微信:我決定了,回去結婚。

  寥寥數字,我卻感慨頗多。因緣際會,做過幾年朋友,這些年也見證了一個優秀北漂青年的豪情萬丈和坎坷辛酸。

  剛來北京時,年輕的老吳在同齡人中是十分優秀的,一畢業就面試通過了一家大型科研單位,順利解決了北京戶口。重要的是,據說單位還會有房子,但是得排隊,就這一條已經羨慕死了一幫老夥計。

  平常喝酒吹牛時,這傢伙嗓門也大,喝嗨了免不了經常當冤大頭,大夥兒也都心安理得:誰讓你是個“北京人兒”呢。

  有了好單位,也有了好待遇,按理說應該不能稱之爲北漂了,畢竟一個漂字經常意味着沒有依靠,沒有着落的日子。

  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北漂心裏也都有自己的軟肋,老吳進京時領導就許諾過單位的房子已經批了,隨時都可能開建。

  大家都懂的,單位建房價格會偏低,但是付款有條件。領導有交代,最好提前準備好錢,免得到時候因爲這個因素耽誤了選房。

  然而不知是單位缺錢,還是政府沒下批文,反正房子是拖到現在還沒動工跡象。結果大家也能猜到,小夥子而立之年卻什麼都沒立起來,京城的商品房卻一騎絕塵,令人再也追趕不上。

  2

  平平淡淡都會習慣,而嘗過了珍饈就再回不去粗茶淡飯。

  老人說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但現代人早已沒了老一輩艱苦奮鬥坐等一切順其自然的傳統。現實太殘酷,心理上高高的預期,驟然跌落的痛苦就像加了胡椒粉的辣椒油,格外刺激。

  房價兩三萬的時候沒有上車,到七八萬的時候,就再也沒有機會了,無形之中,人與人的差距已經漸行漸遠。

  曾經一起吆五喝六二鍋頭都論杯喝的騷年們都開始學會了端起保溫杯,有的都開始規劃孩子上哪個幼兒園,我的朋友老吳卻在這關鍵的幾年裏換了不下三個女朋友,結局都很類似——無疾而終。

  房子,終於成了個大問題。曾經的優勢,也變成了最大的掣肘。

  這幾年裏,一直住在單位宿舍的老吳除了請朋友們喫飯,花銷並不大,小金庫應該也攢了不少,如果到二線城市安個家,估計是沒有壓力的。

  父母也都是上了年紀都一個樣,催結婚、催生娃,很有傳統特色。老吳推脫了幾次之後,這次估計是下定了決心。

  如此也好,憑他的本事,回去那個中部省會也能攬一堆瓷器活,有對口單位人才引進可能還會有補助,說不定立刻就能能煥發第二春。只是可惜了這些年在前東家發表的文章和成果。

  人啊,在一個地方待着不舒服,換個地方未嘗不是一個好出路。

  3

  有人覆盤過JD大強子的成功之路,最後得出結論,就算沒有京東今天的成就,大強子也很有可能變成人生贏家,這個思路很有意思:

  

  零幾年的時候,小櫃檯變成了連鎖店,中關村周邊還是三四千的房價,老闆做生意的還租房沒面子,一套自住房是肯定需要的;

  業務量大要求有倉庫,還要有門面房;

  十多個員工的住宿,租房子成本也不低,應該買幾套給員工當作宿舍。

  

  單單這些資產,放到現在的話,淨值已經上億,足以秒殺大多數所謂的成功人士了。

  時代的機遇就像小孩面前飛舞的蝴蝶,抓住了欣喜若狂,錯過了再難回首。

  有一個師姐,博士畢業後就計劃着懷孕,麻利地跟在專利公司上班的老公商量買房,加上雙方父母的贊助,在三環邊上早早上了車。

  這個師姐一向小資,在實驗室的時候咖啡奶茶甜甜圈,周圍人還能時不時蹭着打個牙祭。後來聽說交了首付之後的師姐雖然扛起了肚子,但是上下班都開始算計着儘量不打出租車,這樣一個來回就能省個幾十塊。

  那個時候還沒有什麼消費分級的說法,年輕人也普遍沒什麼省錢的意識。有一次見到略胖起來的師姐,笑起來少了一些伶俐,卻多了幾分平和。

  講起來如何計劃開支,攢下房貸再衝抵日常開銷,師姐掩蓋不住的得意。言語之中有心態安定的欣喜,也有對自己生活時不時捉襟見肘的自嘲。

  末了免不了一起吐槽高房價對老百姓的剝削壓迫,如果不是高額月供,週末郊區遊、假期隨便飛,對於他們這種博士夫妻檔應該是相當愜意。

  師姐最後說,我們這一代怕是沒有享福的命了,錢都搭在了房子上,只好安慰自己可以給孩子鋪一條稍微好一點的起跑線。

  彼時還感慨她將爲人母已思慮深遠,年紀輕輕就肯犧牲眼前的享樂,開始追求未來的優越,欽佩之餘也曾自愧不如。

  緊隨着的幾年房價一路走高,師姐一家也開始了提前還款,彈性的收入增加了,剛性的債務卻減少了。偶爾見她發的一些朋友圈曬親子照,看得出確實很幸福。

  這些年在一路走高的房價大潮中,懵懂上車或者喫土上車的人,早已收穫了時代的紅利,有人深謀遠慮,有人無心插柳,他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如果說來到特大中心城市安身立命是地方性精英向國家級精英的轉變,中間掉隊的卻變成了國家級的屌絲,只是希望,他們在哪裏都有堅持奮鬥下去的希望。

  11月20日,胡潤研究院連續第十年發佈了《2018胡潤財富報告》!其中千萬資產、億元資產家庭數量排在首位的,都在北京,而地產則是這些人最主要的個人投資方向。

  兩天之後,北京人大會議上通告:近兩年城六區常住人口下降74萬人,年均下降3%左右。而全市常住人口規模爲2170.7萬人,比2016年減少2.2萬人, 20年來常住人口首次負增長。

  這個普羅大衆心中的首都,終於要變成了成功者們的北京。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