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年末,是中國房價的十字路口,認爲會大跌者有之,認爲仍會上漲者有之,唱空者有之,唱多者有之。

  我們不妨先避開口水戰,來看一些實打實的數據——各個地方的經濟對房地產依賴度。

  31年前,也即1987年,經濟特區深圳做了一件破天荒的事,效仿對面香港開啓了中國內地歷史上第一塊土地拍賣。

  經過17分鐘的車輪叫價,最終深圳市房地產公司以525萬元地價獲得了一塊8588平方米土地50年使用權。

  深圳這塊試驗田證明了中國內地土地財政的可行性,後來全國各地紛紛效仿,中國經濟進入飛速發展的黃金30年。與此同時,全國各地對土地財政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直至今日。

  截止到目前,中國內地31個省市前三季度經濟數據皆已出爐,小編根據房地產投資和GDP計算了各地經濟對房地產依賴度,並進行了排名。

  數據來源於各地統計局

  房地產依賴度,反映一個地方經濟中房地產的貢獻度。

  房地產行業的確對經濟起到很大的支撐作用,但是如果一個地方太過依賴房地產投資,也是非常危險的。不僅會製造泡沫,還會衝擊實體經濟。

  一般來說,房地產依賴度保持在10%以內較爲合理。而透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到:

  1、海南、安徽、重慶房地產依賴度超過20%,海南甚至超過了30%位居全國第一位。

  也就是說作爲全島經濟特區、全島自貿區、全島自由貿易港的海南,經濟發展有1/3是房地產貢獻的。無怪經濟實力只有縣級經濟實力的三亞,房價卻比肩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無怪,弱省會海口的房價超越了許多強二線城市。

  海南從改革開放至今,獲得了三次大機遇。

  第一次是1988年脫離廣東建省,並獲中央批覆成爲全國唯一一個全省經濟特區。但這次機遇卻葬送在炒地皮與房價的瘋狂中。公開資料顯示:

  

  當時不到 700 萬人口的海南,出現了兩萬多家房地產公司,僅三十餘萬人的海口房地產開發面積就達到 800 萬平方米,平均房價從 1991 年的每平方米 1400 元漲到了 1993 年的 7500 元,地價在一年內從每畝十幾萬漲到六百多萬,大量還是圖紙的房子已經幾經轉手。

  

  1992年海南房地產泡沫磨滅後,重挫了海南經濟,留下一地雞毛,更重要的是,它延誤了海南經濟發展。

  第二次機遇是獲中央批准建設國際旅遊島,雖然海南首次影響,旅遊收入增長了不少,但最終還是被房地產給耽誤。許多開發商打着旅遊島的口號,大炒特炒海南房價,海南只吸引了一批候鳥人羣,每年冬天南下,一到春天就紛份離去。對其經濟沒有實質性改善。

  第三次機遇就是當下,今年中央再次給到海南兩個頂級頭銜:自由貿易區與自由貿易港。這一次海南吸取了強兩次教訓,誓要壯士斷腕擺脫房地產,爲此出臺了超強房地產調控政策,海南樓市成交量出現斷崖式下跌,海口、三亞房價才得以進入調整通道。

  海南經濟也遭遇重創,最新反饋的2018年1~10月數據顯示:

  

  固定投資額同比去年同期下跌14.7%;

  本年政府財政資金來源同比下降20.1%;

  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1.5%;

  批發與零售,同比下降61.8%;

  汽車類銷售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7.1%;

  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4.6%;

  房屋銷售面積,同比下降36%;

  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跌35.5%;

  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比年初下跌6.3%。

  

  這些數據再一次證明,房地產對海南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但房地產就像鴉片,雖然能讓經濟一時興奮,長此以往反而會阻滯、損害經濟發展,所以希望海南在這一次大機遇中,能夠擺脫房地產。

  2、除了海南,房地產依賴度在15%以上的還有安徽、重慶、雲南、浙江、貴州、福建、廣西、陝西。東部佔2個席位,西部佔5個席位,中部佔1個席位。

  目前,西部正在進入加速發展階段,西部多地領跑GDP增幅,如雲南、貴州、陝西、廣西等。

  3、內地31個省市中有24個省市房地產依賴度超過10%,只有山東、山西、吉林、新疆、黑龍江、內蒙古、西藏保持在合理範圍內。

  相比於十年前,各地對房地產依賴度有增無減。

  數據來源於各地統計局

  上圖是十年前內地31個省市經濟發展對房地產依賴度情況。可以看到,當時正好與今天相反,大多數省市房地產依賴度並不大,19個省市保持在10%的合理範圍內,只有12個超過10%。

  超過10%的12個省市中,依賴度最高的重慶也沒有超過20%。十年後與十年前相比,房地產依賴度超過合理範圍的地區個數翻了一倍,爲24個。

  這說明什麼?說明今天的房地產之於中國比十年前更重要。10年前全國房地產依賴度爲10%,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房地產依賴度上升爲13.6%。

  目前,內地一大半省市對房地產依賴度偏高。房地產仍是中國經濟南天一柱,即使政府有心擺脫,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那些指望政府樓市調控大降房價的想法該打住了。雖然我們不願接受,但這是事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