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都將讓它還回來,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教育政策對資本市場衝擊最大的一天。

  11月15日晚,中央發佈的一封《意見》(全稱《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直接切斷了民辦幼兒園資本化的道路。

  《意見》規定,民辦幼兒園一律不準單獨或者作爲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也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

  意見發出當晚,在美上市的“紅黃藍”暴跌50%以上,資本市場終於藉此幫大家報了去年的一箭之仇。

  有人說,這次中央出臺的《意見》是爲了遏制非營利性的幼兒園參與資本逐利,同時還將增加公辦幼兒園和民辦普惠幼兒園的兒童入學率,從2017年的79.6%,增加到2020年的85%。

  專家因此判定,這是先普惠後義務的節奏。

  幼兒園難不成將併入義務教育?喜大普奔的利好啊。但冷靜想想,這個假設到底可不可行,從全球各國如何管理幼兒園辦學切入,我們來聊一聊。

  這些國家的小朋友們,正在享受着什麼樣的幼兒園教育政策?

  我們挑選了五個國家——美國、日本、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準備好,被高福利碾壓吧。

  這些發達國家在投入幼教這件事上,都有個重要的特點:政府在幼兒教育上的參與程度,無論是時間,還是金錢的投入,都非常高。

  1美國:資本市場玩不動幼教

  幼兒園在美國屬於初等教育的一環,但它又有獨屬美國的特點。

  我們國內說的幼兒園,是在進入小學前的預備學習階段,通常是3~5歲這三年時間。

  美國也有所謂的預備學習期,他們的說法是學前教育,指的是在入讀他們國內的K-12義務教育體系前,從胎兒到5歲的這一時期。

  而學前教育涵蓋有很多種類,包括非營利性合作學校(non-profit co-operative schools)、教會附屬學校(church-affiliated schools),當地社區學校(local community schools),私立學校等,可以說選擇多樣,就看你需要哪種。

  然而,學前教育在美國並沒有公立的學校,也不列入義務教育管轄,所以並非免費。而且上面說到的這幾種學校,都不是直譯上美國的幼兒園。

  美國的幼兒園(kindergarten),包含在K-12體系中,是初等教育的第一年,而且大多數公立小學爲5歲兒童提供學前幼兒園。從字面意義上理解,美國是把幼兒園併到義務教育中的。

  一般情況下,多數州的公立幼兒園是免費的,通過各州財政撥款給各個學校。2012-2013學年,全國各級教育費用估計爲1.15萬億美元,絕大多數來自於州、地方和私人支出。在小學和中學階段尤其如此,其中,約92%的資金來自非聯邦資金來源。

  不過,美國政府對私立學校就不那麼慷慨了。翻閱了教育部的各州私立學校管理條例,中國人所熟知的紐約、加利福尼亞、馬薩諸塞、德克薩斯州政府對私立學校的補助都比較少,特別是宗教類幼兒園,基本上跟政府補助絕緣。因此,在美國讀私立幼兒園會貴不少。

  但即使收費高,美國私立小學(包括幼兒園教育、滿足美國教育部K-12標準的)大部分並不上市。爲啥?因爲美國的私立學校非常注重門面和教育傳統。

  許多好的民辦學校都是有着悠長曆史的傳統名校,所以,想做到上市、擴張成一個全國連鎖的幼兒園品牌……嗯,你感覺到了吧,這在美國聽起來就很奇怪。而那些由上市公司開辦的私立學校,在美國家長看來,辦學質量並不咋樣。

  掘金搜索了一番在美股上市的優質教育股發現,發現多數美國上市的教育公司都是有“培訓屬性”,比如Capella Education Company,市值達到100多美元每股,是一個專注於線上高等教育課程的公司。

  像幼兒園這一類非盈利性機構,教育質量是需要積累,而非靠資本砸出來的。即便是在資本運作最高端的美國,非盈利性的義務教育私立學校,本身的普惠性就把它拒絕於資本之門以外,普及不開來。

  如果讓私立幼兒園上市,就很難保證能夠在短時間內大量復刻師資質量,在資本運作上便難度重重,出現紅黃藍這種事故的幾率,想必是呈指數地上漲。

  2日本:免費幼兒園說來就來

  相比美國,日本的幼兒園制度和中國更貼近些。它並不包含在義務教育中,日本現行的也是在中國比較普遍的,從小學到初中的五年義務教育。爲啥不擴張到高中?因爲日本高中的私立學校比公立學校更受歡迎。

  (來源:維基百科)

  日本的幼兒園也是針對三歲到五歲的兒童,全部由日本文部科學省管理。它同樣有公立私立之分,但是公辦幼兒園數量有限,雖然學費更低(有時是私立的一半),入學人數卻不及私立幼兒園。私立幼兒園的在園兒童數(下圖),也佔總體的81.3%,可見在日本,私立幼兒園佔了主要的生源。

  跟美國不同的是,日本政府在援助私立幼兒園上一直很積極。作爲一個挺有錢的政府,它經常財政資助日本的私立幼兒園,並以免稅、減稅等措施給予私立幼兒園以間接的經費支持,“幼兒入園建立費補助”就是其中的一種形式。導致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和美國教育體系上有一個根本的不同:政府對私立學校的管控權。

  (以2014年推出的新財政補助制度來看,全國統一費用是66%,其中家庭支付46%)

  美國州政府或當地政府只有規範和監督權,所有私立學校只要滿足政府的一些硬性規定,就能開辦學校,主要一個特點就是——政府沒辦法規定老師能教學生什麼內容。但在日本,政府卻把私立幼兒園都圈起來管理。

  日本政府管理私立幼兒園的職能部門是知事直屬的私學振興局。各都道府縣附設私立學校審議會,對私立幼兒園進行直接管理。但除了行政和學校教學上是政府說了算,學校財務和人員招聘卻是全權由私立幼兒園自己決定。

  日本政府對幼兒園的運營有嚴格的規範,所以我們也能猜到,因爲政府的干預,日本民辦幼兒園在日經或美股上市的情況就更難尋見了。

  今年,日本的幼兒園教育又推出了一個重磅炸彈——免費上學。一些媒體甚至還補上一句:“在日華人也能享受這個福利”。

  日本雖然少子化嚴重,但其實“待機兒童”數量卻有增無減。所謂待機兒童,指的是0-6歲上不了保育園,又上不了幼兒園的一羣小孩——因爲這些資源在一些地區(特別是東京都,佔全國總待機兒童人數的70%)非常緊缺,排號都不一定能排上。

  (待機兒童人數2005-2015年以來不斷上升)

  今年年中,日本政府推出了教育和保育“無償化”的政策。安倍政府準備撥款總共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80億),其中的8000億用於3~5歲幼兒上幼兒園的學費補貼。被地方政府認證過的低收入家庭(年收入不滿260萬日元,約合15萬人民幣的家庭),將每個月得到最高3.7萬日元補貼。

  不過,這一部分政府新增的支出也是從日本民衆的稅收中獲得。日本消費稅也要在明年10月,從8%上漲到10%了,這些多出的財政收入,就是用來支付國民教育的資金。網友嘆息:這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安倍的“育兒革命”計劃,讓所有家庭的3~5歲兒童均可免費入園入托,現在僅僅是低收入家庭能享有這一福利,我們看他之後能走多遠。

  3法國:國家來爲幼教買單

  說到教育,一定要提歐洲。說到福利,那一定要提法國。法國的幼兒教育,政府投入了相當多的精力。稱得上真正爲幼兒教育買單的國家。

  這是歐洲乃至全球義務教育年齡最低的國家。

  這是公立幼兒園佔比達到99%的國家。

  這也是一個能讓97%的三歲以上兒童進入幼兒園學習的國家。

  到明年秋天,法國的義務教育將從3歲開始。

  今年3月2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正式宣佈,從2019年秋季學起開始,法國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所有兒童3歲必須註冊學校,強制接受義務教育。而目前,法國的義務教育年限爲5-16歲。

  理由很簡單,讓更多的孩子,能同等享受接受教育的權利。因爲在很多較貧困的街區,還有不少家庭因爲經濟受限,只讓孩子上半天幼兒園,以節省學費和餐費等開銷。

  事實上,目前法國幼兒接受學前教育的比例已經非常非常高了。在2000年,法國3歲及以上的兒童上幼兒園的比例就達到了100%,此後的十幾年裏,也一直保持着97%左右的入學率。

  即使只有極少部分孩子沒能在3歲的時候順利進入幼兒園,也是法國政府不願接受的結果。

  而在大多數歐洲國家,義務教育的起始年齡,都是6-7歲。法國,整整早了三年。

  看到這裏,很多人不禁羨慕法國的小朋友和家長,尤其是明年即將入學的寶寶們。

  但法國在學前教育上的投入,選不止做到這一步。法國的幼兒園(一般是2-5歲左右)分爲公立和私立兩類,其中公立幼兒園一般免費,辦學規模也比私立要大,包括了學齡前的各種類型的幼兒教育機構。

  而這樣免費的公立學校,在幼兒園中佔了大頭。到2014年,法國99%的幼兒園都已經成爲公立性質。這真正做到了,國家爲祖國的花朵負責,爲花朵的成長買單。

  (法國教育部:法國幼兒園中,絕大部分都是公立幼兒園)

  而這些公立幼兒園的經費,也主要來自國家和地區政府,以及學生的餐費。經費由地方政府管理,稅務部門負責會計和監督事務。這樣的機制,家長們大可不必擔心幼兒園亂收費、私吞經費的問題了。

  像法國這種愛操心,操大心的國家,國家大力接管幼兒教育,解決了家長的後顧之憂。

  4英國:願意花時間陪小孩的國家

  英國的義務教育是從5歲開始的,不過5-7歲這段時間,孩子上的是幼兒園(Kindergarten),同樣納入義務教育體系中,相當於亞洲國家的小學一年級和二年級。這一點,和前面提到的美國比較類似。

  雖然5歲以前的幼兒教育並非義務,但英國政府推出了按時間計算的免費幼兒教育制度。而且,這個免費的時間長度,也在不斷提高。

  這裏的免費教育時間,指的是每一個小朋友,每週都可以接受一定小時的免費幼兒教育。

  1997年時,這個標準是每個小朋友每週有12.5小時,一共持續33個周,累計412.5小時。

  到了2010年,這個標準提高到了每週15小時,持續38個周,累計570小時。

  近年來,也在考慮將每週15小時,延長至每週30小時。

  至於每週時間如何安排,政府把這個權利交給了家長和教育機構。其他的時間,可以由父母帶着去上各式各樣的興趣班,參加戶外活動,也可以選擇放在幼兒園,並支付相應的學費。

  這樣的福利制度,已經覆蓋到93%以上的3歲兒童。4歲兒童接受這樣的教育福利的比例甚至接近100%。

  (不同年齡層的小朋友接受國家提供的福利教育的比例)

  至於同樣是非義務教育的幼兒園(中國6歲以前的兒童),中國的幼兒園入學率,與英國相比還差得很遠。中商產業研究院的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幼兒園兒童的入學率,不到80%。五年前,這個比例只有68%。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澳大利亞:在學前教育上砸出真金白銀

  澳大利亞同屬英聯邦,自然跟英國有幾分相似。學前教育同樣不納入義務教育的範疇,各個州都有私立的學前教育機構。不過,目前西澳大利亞已經將學前教育納入了小學教育系統之中,附屬於當地的小學。

  澳大利亞的學前教育雖然多爲私立,但每個小孩一年可以獲得600小時的政府補助,會由政府指定的合格教師進行教學。

  各個州完成600小時學前教育的小朋友的比例,這些年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基本都保持在80%以上。保證了大多數小朋友在正式進入小學之前,都能接受比較完整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性別認知、興趣培養方面的教學,以免進入小學時有諸多的不習慣。

  而澳大利亞對學前教育的支持,最直白的體現就是真金白銀的投入。

  據澳大利亞統計局顯示,在2015/16財年裏,澳洲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用於兒童早期教育的支出爲91億澳元(約458.7億人民幣)。分攤到每一個兒童身上的花銷,也遠遠高於中國。

  OECD在2013年的時候,曾經對比過各個成員國在學前教育上的支出,分攤到每一個學齡前兒童頭上,從2400美元-24000美元/人不等。澳大利亞、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主要發達國家裏,每個學齡前兒童的教育經費,均超過了6000美元,澳大利亞甚至達到12000美元。

  換算成人民幣,這個支出在4.2萬/人~8.3萬/人之間。

  (OECD國家政府投入在每個學齡前兒童上的開支)

  猜一猜中國的人均經費投入是多少?

  8626元。

  

  有研究機構根據教育部的數據做過統計,中國學前教育生均經費投入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其中,2010年增長率高達165.6%;2016年生均經費達到8626元,接近2006年的16倍,比上年增長15.97%。

  

  只能用一句“人多沒辦法”,來安慰自己了。

  即使是沒有納入義務教育,這些政府在幼教上的管理和資金的投入,步步爲營。

  幼兒教育是塊難啃的骨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不靠着耐心經營,該施肥時施肥該澆水時澆水,是無法長出參天大樹的。

  不但產生天才難,單是培養天才的泥土也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