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看了這樣一條新聞。

  一個30歲的男人,因爲膽子小,經常被女友罵,“你這個慫包”。

  終於有一天,他忍無可忍,爲了向女友證明自己不是慫包,也爲了練膽子,他竟然想到去銀行搶劫,結果被判了三年。

  就因爲女友幾句話,讓自己的人生留下黑點,還親自斷送了前程,值得嗎?

  上面的男人好歹命還在,有些人付出的代價就更大了。

  曾經聽過這樣一件事情。一對小情侶去逛街,遇到幾個搶劫的,男生想乖乖把錢交出去,結果女生小聲嘟囔句:看你那懦夫樣。

  小夥子瞬間就被激怒了,“你說誰慫?”就和對方打起來。可他哪是幾個人的對手,最後中了好幾刀,慘死街頭。

  人是感性的動物,在言語或挑釁行爲的刺激下,往往容易喪失理智,做出不計後果的事。

  人生在世,難免講究“面子”二字。

  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面子是人最難放下,卻也是最沒用的東西。

  多少人爲了所謂的面子,所謂的“我要爭一口氣”,爲了在別人面前出一次風頭,不惜付出沉重的代價。

  逞強一時爽,可等回過頭再看看,你真的能承受起逞強的後果嗎?

  02

  前段時間刷到這樣一張照片,看完心驚肉跳。

  一名男子和朋友聚會,飯喫到一半,只見他拿起一瓶白酒,就要一口氣幹了,於是就出現了上面這一幕。

  喝的時候是爽了,可之後呢?

  一瓶白酒下肚的男子,臉色突然變得很差,坐下來就狂吐不止。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一口喝掉一瓶白酒,這不是在拿生命開玩笑嗎。

  逞強一時爽,可痛苦的後果,還是要自己來承受,甚至要付出生命代價。

  還記得之前在酒吧裏喝了6杯特調雞尾酒,最後酒精中毒身亡的大學生嗎?

  據說他平時的酒量是一二兩,那天他自告奮勇說自己酒量不錯,可以挑戰。但喝到第五杯,人已經站不穩了,還出現了嘔吐的情況。

  如果這時停下來,或許還有挽回的餘地.......後來他的一個同學說,“我以爲他是真沒事兒,是真的能喝。”

  而這樣一時逞強,付出慘痛代價的事情,隨手一搜不勝枚舉:

  一27歲的男子,因爲自尊心作祟,不顧自己嚴重的胃病和朋友拼酒,半斤白酒和10瓶啤酒一飲而盡,緊接着就口吐鮮血,被送到了醫院。

  還有一位姑娘,在酒桌上豪飲,

  喝到送醫院搶救,最後因爲酒精中毒,不幸身亡。

  03

  說到逞強,我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個故事。

  一個叫山姆的19歲少年,本是一名橄欖球運動員,有着似錦前程的他,卻因爲一次賭注,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那一天,山姆和小夥伴們在一起聚會。

  酒酣的時候,不知誰突然拿起一條鼻涕蟲,朝人羣中喊了一句:誰敢喫?

  山姆爲了證明自己,拿起了那條噁心的鼻涕蟲吞了下去,他一下子變成了大家心中的勇士。

  可沒過幾天,山姆的身體就出現了異常反應,去醫院檢查才發現腦部感染了寄生蟲,之後,他四肢癱瘓,靠喫流質食物續命。

  就這樣被折磨了數年後,還是去世了。

  20幾歲,正是人生中最燦爛的年紀,還有着無數美好的事情等他去體驗,卻因一次毫無意義的賭注,全部毀於一旦。

  而生活中,這種因爲逞強而付出代價的事情,還少嗎?

  一堆車子在滔滔洪水面前躊躇不前,大家都知道這時候過去,後果不堪設想。可就在這時,一輛小汽車“奮勇向前”。

  結果沒過幾秒,人和車就被洪水“吞噬”。

  兩人結伴過馬路,眼看着一輛大卡車迎面而來,其中一個人停下來,另一個人絲毫沒有顧慮地穿了過去。

  結果下一秒,整個人就被捲入大卡車下面,瞬間被壓得血肉模糊。

  也是一個因爲逞強,付出代價的故事。

  一個村子裏出現一條惡犬,很多村民察覺不對,就站在遠處觀察。

  只有一個年輕人拎着棍子,大步走來,結果下一秒就被惡犬追得落荒而逃。

  一個大爺非要逞強,騎車過一條破碎不堪的路,還沒過去車就翻了,人也被車子重重壓倒。

  一個年輕人自告奮勇去挑釁公牛,

  下一秒整個人都被牛頂起來,重重摔在地上,命喪黃泉。

  在海水漲潮的時候,所有人都躲得遠遠的,

  只有幾個“勇士”,站在岸邊,準備迎接“暴風雨”。

  前一秒還得意洋洋,下一秒就被無情的捲入海水中,在水裏拼命掙扎,生死未卜。

  所以你看啊,人往往就在一瞬間。

  多少人因爲一念之差,做出衝動的選擇,惡果只能自食。

  但其實想一想,如果當時剋制一點,那悲劇是不是就不會發生了?只可惜,生活中沒有如果。

  死要面子活受罪,因爲人家一句“你就是不行”,“你就是不敢”,就搭上自己的一生。

  那不是勇敢,那是蠢。

  所以說,該認慫的時候就要懂得示弱,畢竟,危急時刻,面子還能比命更重要?

  但這裏的“認慫”,並不代表懦弱,它是一種自保,更是一種不與傻X計較的格局。

  人生,退一步海闊天空;魯莽一步,前方等待的,可能就是萬丈深淵。

  還是那句話:別把自己的腦袋,拴在別人的腰帶上。

  遇事不衝動,凡事要三思,不貪圖一時之快,到頭來你就會發現,這樣做不喫虧。

  凡是讓你爽的東西, 也一定會讓你痛苦!

  1

  我知道,絕大部分人都沒有耐心這篇文章,儘管只需花10分鐘,但是他們寧可去抖音上多看幾個“精彩”的視頻。

  但是請相信我,你如果能安靜下來閱讀這10分鐘,收穫一定很大。

  的確,自從頭條/快手/抖音相繼火爆了之後,我們越來越沒有耐心去學習或者安靜思考一件事了。

  因爲我們的總是輕而易舉的享受那些火爆刺激的視頻,這會讓我們那一瞬間感到很“爽”,從而得到了一個個碎片化的滿足,於是我們所有的生活都被它們填滿了。

  然而,上帝作爲整個宇宙的設計師,他最精巧/最公平的一個設計,莫過於給人類設計了一個這樣的枷鎖:

  凡是能讓你“爽”的東西,一定也能讓你“痛苦”。

  人性有一種基本特徵,會對那些讓我們精神和身體感到“爽”的東西產生依賴。這是人最天然的、最原始的需求。

  “爽”是如何產生的?

  人的大腦裏有一種叫多巴胺的神經傳導物質,他可以細胞傳送脈衝。

  當人被外界刺激的愉悅時,多巴胺會大量爆發出來,比如一個擁抱、一個接吻、一句讚揚的話都會引起多巴胺的升高,多巴胺直接和人的情慾、妄想以及各種上癮行爲有關。

  刺激如果夠強烈,人的身體就會進入到一種如癡如醉如夢如幻的感官體驗,即湧起一陣陣“快感”,感到很“爽”。

  

  淺層次的刺激有笑話、美食、挑逗、讚美、看熱鬧,甚至驚恐(不少女孩喜歡看恐怖片就是這個原因);

  中等層次的刺激有抽菸、遊戲、整容;

  深層次的有性愛、鴉片、豪賭、毒品,就是俗稱的黃賭毒。

  

  對比這三者,如果說sex最能讓多巴胺含量提升100%,可卡因讓多巴胺上升了350%,冰毒帶來的是接近1200%,所以毒品的致癮是很難戒掉的。

  清朝吸大煙的百姓

  現在的世界越來越開放/無束,人們掙脫了很多傳統束縛,去最大化的去追求各種“快感”,所以我們時刻都在互聯網上尋求關於“爽”的各種體驗,約會/娛樂/遊戲/八卦祕聞/色情段子等等,抖音上那些千奇百怪的視頻恰恰滿足了現代人的空虛感。

  可怕的是,就像我們開頭所說:凡是能讓你“爽”的東西,一定也能讓你“痛苦”。

  比如美女、美食、美言、美麗的罌粟花,都能讓人有快樂的體驗。但都會給人帶來傷害:美食讓人發胖/失去健康;美言讓人迷失自我脫離現實;美女讓人產生慾望,失去理智,毒品的副作用就更不用說了。

  這也是《道德經》裏說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這就是我不玩抖音的原因,因爲我當時出於好奇去下載了抖音,玩的時候也感覺很新鮮刺激,但是刷完之後卻又感覺格外空虛。

  更可怕的是:人是會對快感脫敏的。

  當一個人習慣了反覆被刺激和滿足的時候,要想一直獲得快感,就得不斷加強刺激的程度,你需要被更持續、更強烈、更深入的刺激,才能繼續獲得快感。

  人產生快感的閾值,是會不斷升高的。比如有的人抽菸從剛開始是兩天一包,到一天一包,再到後來要一天兩包,最後甚至要兩根菸一起抽纔有感覺。鴉片、吸毒、色情、偷窺、賭博都遵循這個邏輯。

  總有人說,只要一種東西有人需要,就可以去生產。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黃賭毒這三種東西將在社會上大量氾濫,因爲黃賭毒纔是最容易讓人刺激上癮的東西。

  有這樣一個實驗:

  

  在小鼠腦中埋個電極,讓小鼠踩踏板放電,每踩一次,電極就會刺激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興奮。結果小鼠以每分鐘幾百次的速度踩踏,直到力竭而亡。

  

  2

  最最可怕的是:現在這種“爽”的感覺,竟然可以被現代技術和算法設計出來。

  首先,互聯網時代出現了各種應用程序(APP),大部分APP的本質是什麼?

  每個APP背後都有一個強大的運營團隊,他們用盡最前沿的科技(AR+VR);用更大運算和數據處理能力(雲計算+大數據),通過聲、光、交互、反饋等全方位途徑,再在各種心理學、消費行爲學、神經科學等理論指導下,不斷的給你刺激,讓你持續的“爽”,越離不開它們越好。

  前段時間看過一篇文章,提到現在世界上竟然還有一個叫“多巴胺實驗室”的公司,對外宣稱“能運用神經科學理論,結合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用多巴胺讓你的 App 令人上癮”。

  他們爲各種App 定製這樣的服務:

  在一些關鍵的地方和時間點設計“獎賞”,比如不斷的驚喜和獎勵,或物質或精神,從而提高用戶的留存度、打開率和停留時間。

  這也就意味着增加APP的打開率,提高打開時間,這會讓APP更值錢,賺更大錢。因爲在資本的眼中,用戶數量、日活、月活和平均在線長度等等數據決定了一個APP的價值。

  如今各種各樣的APP裏,從圖文到視頻,從網購到資訊,從社交到遊戲,從搜索到各種應用工會局,沒有一個APP不以此爲衡量標準,在資本和利益的圍剿之下,我們都只不過是一隻只小白鼠,安靜的立在時代中央等待發落。

  比如當你買完一件東西,馬上送你一個代金卷,讓你在商場裏繼續購物,然後一直買一直送……

  頭條/快手/抖音都是採用算法主導的自動推薦機制,你越喜歡看什麼,就專門推薦給你推薦什麼,當你收看完一個內容之後,甚至不需要做出任何反應,系統馬上會自動推送給你一個類似內容,看得越多,系統就越瞭解你的喜好,給你的推動也就越“精準”,就是要無限滿足你的胃口。

  即便像谷歌這樣的以“不作惡”來標榜自己的公司,起產品設計的核心邏輯依然是如何才能提升增加點擊率,延長用戶使用時間,然後見縫插針/算計的地去賣廣告,滿足這個邏輯的品才被定義成好產品。

  這些算法會根據你的瀏覽/搜索/停留時間,計算出你最感興趣的東西,然後不斷的匹配相應的內容對你輪番轟炸,讓你在最沉迷的領域裏高潮不斷。

  這就是爲什麼現在三俗內容越來越多的根本原因。直播平臺裏低俗無聊的表演、各大衛視裏故弄玄虛的選秀、真人秀;雲裏霧裏的玄幻修真小說;網頁上關都關不掉的色情暗示等等形形色色的垃圾內容,無處不在故意吊人口味,這些就像鴉片,讓大衆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當一個人的慾望可以被無限滿足之後,離滅亡就不遠了。

  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各種便捷,但同時又讓我們變的越來越慵懶。它提供了很多浮華的內容,這些內容的設計邏輯都是以無限滿足人性偏好爲標準,人性的各種陰暗面,諸如窺私、意淫、八卦、暴力、對罵、湊熱鬧等等都被激發並滿足。

  從來沒有任何一種東西能像互聯網這樣對人性洞察的如此徹底,並且將人類大衆玩轉與手掌之間。《娛樂至死》前言裏有這樣的話:

  

  人們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變得被動和自私……真理被淹沒在無聊煩瑣的世事中……我們的文化成爲充滿感官刺激、慾望和無規則遊戲的庸俗文化。

  

  如果按照這個趨勢下去,社會上沉溺於各種刺激裏的人將越來越多,甚至會形成一個巨大的“無用階層”:這些人連提供勞動力的機會都沒有,他們沒有信用、沒有思想、不能借債、不能納稅,只能過着一種糜爛頹廢、暗無天日的生活,如同一具具行屍走肉……

  3

  這個世界是辯證的。人性有陰暗的一面,也有光輝的一面。

  既然凡是讓你感到爽的東西,一定會讓你痛苦。那麼凡是讓你感到痛苦的東西,最終也一定也會讓你功成名就。

  那些越能讓你在當下感到痛苦的事,越能給你帶來真正的價值。比如晨練/運動/閱讀/健身/瑜伽等等,都能讓使你獲得長足進步,但這些需要一個人有強大的上進心、剋制力、自律。

  比如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寒門出貴子等等。人生,先苦就後甜,先甜就後苦。這也是世界的平衡法則。

  你在訓練的時候很累,你在早起的時候很痛苦,你在努力的時候很煎熬,但是恰恰是這些讓你當下感到痛苦的東西,纔是你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

  有一種快速修行的方式叫”苦行僧“。這些僧人必須忍受常人認爲最痛苦的事,如長期斷食,甚至斷水、躺在佈滿釘子的牀上、行走在火熱的木炭上、忍酷熱嚴寒等事情,來鍛鍊忍耐力和離欲。

  的確,我們有時要遠離自己的舒適區,主動體現一下生活的艱辛,因爲痛苦纔是感悟人生的最佳方式。

  

  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泰戈爾。

  

  但是隨着科技的發展,現在的人們真是連半點苦都不願意去嘗試了,所有東西都可以送到你家門口,所有服務都可以直接上門,科技發展就是以無限滿足人的享受和慾望爲核心邏輯。

  5000年的中國文化,說白了就是兩個字:克己。

  克己的本質,就是要適當控制自己的慾望,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最大的價值,但是現在主動剋制自己慾望的人很少了,當絕大部分人選擇被麻醉的時候,只有極少一小部分人選擇精進。

  所以,只靠自律和修身養性是不夠的,社會上必須有一種監管機制,來抑制人性的陰暗面,激發人性光輝的一面。

  我們每一個人能做的,就是形成和鞏固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學習/修身和正己,不貪圖享樂和刺激,在自己專注的領域不斷深耕和精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