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一輩子,不如拆遷一套房子。這是當下很多中國人的真實寫照。

  有些人爲了鉅額拆遷款,家人反目成仇,比如2017年北京豐臺區一位拆遷戶,拆遷獲得一千多萬的拆遷補償款,女兒爲了獨吞千萬拆遷款,竟然聲稱把500多萬燒掉了,一怒之下老父親將其告上法庭。

  杭州城中村一住戶拆遷獲得2000多萬的拆遷補償款,據瞭解,該城中村共有114戶居民。這也說明,中國又誕生了114戶百萬乃至千萬富翁。

  對於很多大學畢業之後的普通工薪族來說,勤勤懇懇工作一年手裏面的存款估計也不到10萬。

  而現在,靠拆遷一夜暴富的情況快要結束,棚改貨幣化政策的逐步退出將給“拆二代”畫上句號。

  1

  棚改實際存量已經不多

  今日住建部發布消息,今年1月到10月全國棚改已開工577萬套,而《政府工作報告》明確2018年全國棚改新開工580萬套。這就意味着截至10月份,2018年的全國棚改目標已經完成了99%,幾乎提前完成任務。

  但是,經過最近幾年轟轟烈烈的棚改之後,棚改存量已經大幅下降,2012年的時候全國的棚改存量有4200萬套,但是到2018年棚改存量數據已經剩下1027萬套,預計到2020年棚改存量就會僅剩107萬套。

  這就意味着該改造的項目已經改造的差不多,這場由2005年開始的棚改,將於2020年結束。

  有些城市甚至早就沒有了棚戶區,但是爲了GDP和財政收入,也把不符合標準的項目劃入到棚戶區改造中。對於這種情況,10月份的國常會上也明確指出要嚴格把控好棚改的標準和範圍。

  2

  棚改貨幣化將逐漸退出

  在今年10月份的國常會上也明確指出,要因地制宜調整完善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商品住房庫存不足、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市縣要儘快取消貨幣化安置優惠政策。

  “因地制宜”、“調整完善”、“儘快取消”,這就意味着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將開始逐步收緊。

  之前棚改的安置方案主要是實物和貨幣並舉,但是由於資金問題,所以棚改工程推進緩慢。到2015年,國內房價兩極分化現象嚴重,一二線城市銷售火爆,三四線城市逐漸增大,在這種背景下,棚改的安置方案從實物和貨幣並舉改成貨幣安置優先。這就意味着拆遷戶拿到補償款之後居民自己再到市場上購買商品房。

  這樣一來,這些手持巨資的拆遷戶就會成爲房地產市場上一批重要的購房力量,往往都是好幾套的買,在客觀上會進一步促進三四線城市的去庫存,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棚改貨幣化幫助地方消化了2.5億平方米的樓市庫存。

  統計顯示,實行棚改貨幣化安置方案之後,貨幣化安置對於房地產銷售的貢獻從14年的3%一下子提升至15年的14%,2017年貨幣化安置對於住宅銷售的貢獻直接上升到了24%。

  在去庫存方面,商品房待售面積是反映房地產庫存水平的指標之一。根據統計局最新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2789萬㎡相比9月末減少401萬㎡,這個數據已經降至4年來的最低水平。

  棚改貨幣化安置是在三四線成交冷清、庫存高企的背景下提出的,肩負着三四線去庫存的歷史重任,目前三四線上市的去庫存需求已經基本完成,棚改貨幣化的歷史使命也就完了,也就有了退出的必要。

  3

  房住不炒,部分城市已取消了貨幣化安置獎勵

  雖然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的取消沒有一刀切,但是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部分城市已經率先取消了貨幣化安置購房獎勵政策。

  8月28日,長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取消棚改項目貨幣化安置購房獎勵政策的通知》,通知強調,新啓動實施的棚改項目取消貨幣化安置購房獎勵政策,鼓勵有條件的棚改項目新建一定數量的回遷安置住房。

  長春不會成爲個例,反而會成爲一種示範,隨着政策的不斷深入,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城市跟進。棚改的目的本質上是爲了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推進城市化的進展;貨幣化安置客觀上是爲了去庫存,而不是讓部分人一夜暴富。

  所以棚改貨幣化政策的調整勢在必行,未來也會初步弱化,如果失去了貨幣化安置,改成實物安置,那麼靠拆遷一夜暴富的拆二代也就會越來越少。

  4

  哪些城市受到影響比較大

  受影響比較大的大半都是那些住宅銷售對棚改依賴程度比較高的城市。而這些城市往往都是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弱的地區,因爲在經濟發展程度比較高的地區本身就是人口淨流入的地區,房地產市場的剛需比較穩,所以棚改貨幣化對其房地產市場的影響相對有限。

  比如經濟程度發展水平比較高的江蘇和廣東省,在2017年,棚改貨幣化對其住宅銷售的貢獻是9.28%和0.49%,但是在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比較弱的內蒙古和青海,2017年棚改貨幣化就對其住宅銷售市場的貢獻分別爲89.96%和85.83%。

  所以將來棚改貨幣化逐步的政策力度逐步減弱之後,中西部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比較弱,受到的衝擊可能會更大。就比如內蒙和青海這些地區房地產市場對於棚改的依賴程度能達到80%以上,如果政策一旦退出,房價也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支撐。

  這也符合我們之前對於未來房地產市場將會呈現出結構化特徵的判斷。

  越拆越窮,中國式“拆二代”現狀正在熱映

  “上海現在到處都是老城區的改造

  我們拍攝的廢墟場景都是正在發生的”

  近期,90後金馬影后周冬雨又有了新動向。這次她從一片廢墟歸來,爲大家牽引而出的,是一場中國·上海“拆二代”的悲劇。一場關於拆遷的另類愛情影片《陽臺上》即將熱映。

  有故事的人:看到的是愛情,而有生活的人:看到的是中國拆遷戶身上的真實悲劇。

  周冬雨 飾陸珊珊

  王鏹 飾 張英雄

  影片的背景爲21世紀上海拆遷區,一起由拆遷引發的間接死亡事件正在悄然發生:

  中國的拆遷戶,貪婪又智慧。

  張肅清(男主的父親)就是這樣一個存在——他脾氣暴躁,性格乖戾,爲了得到拆遷組長陸志強給出的45萬拆遷款,付出了令人“望其項背”的努力。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激烈的外界因素令其突發心肌梗塞意外離世。

  影片男主張英雄,名副其實的“拆二代”。

  懦弱木訥的少年張英雄在上海的衚衕里長大,對拆遷後新居的唯一想法是:“有抽水馬桶就行。”

  在父親離世後,張英雄寄人籬下,沒有“拆二代”應有的一夜暴富,生活對他八面插刀。於是“爲父報仇”——跟蹤拆遷隊長陸志強、偷窺陸志強的智殘女兒陸珊珊等行爲成爲了他生活的全部。

  《陽臺上》同步現實生活中正在施工的拆遷場景,採用能夠最大程度還原真實情形的膠片進行拍攝。導演把小人物在拆遷大背景下心靈受到的創傷呈現在觀衆面前。

  當下,人們在聽到拆遷的第一反應:

  拆遷=暴富

  殊不知身處其中的辛酸與無奈,這種畸形價值觀也成爲阻礙我國房市有序發展的絆腳石。

  《三峽好人》三峽工程帶

  給當地人的也許還有——傷害

  《三峽好人》中三峽奇幻美麗的自然風光被呈現得淋漓盡致,鏡頭切入岸上,古老山水中居住的每個個體現狀一一浮現,祥和生平。

  然而隨着水壩和水庫的建設,當地人的經濟水準下降,人際關係改變,生活方式徹底轉化。

  隨着房屋拆遷,數百萬人的生活也隨之被拆遷。

  這樣的發展時隔多年再回顧

  社會能改變看法嗎?

  @echohead:作爲一個三峽人,三峽工程,曾經一度是誇耀的資本。“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三峽工地上有這樣的宣傳標語。可是漸漸的,我感覺得到一種虛妄。當我跟老外講起我們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壩的時候,沒有贏得多少羨慕。這就像你誇耀自己嘴裏裝了一顆最貴重的金牙,但誰都知道那不是天然的。 @養樂多洋芋片:當社會、經濟在飛快前向奔走時,它們似乎遺忘了還有一大羣人已經累得跟不上腳步,累倒在剛剛爬坡的那個地方。但是沒有人會想到回頭去拉他們一把。 @冉笛:建設,也是破壞;毀滅,也是復生;死亡,也是生命。寫出了個體在激變與重組的現實中岌岌可危的生存狀態,真實帶來的艱於呼吸,以及質樸的厚重。

  悲劇的發跡

  是社會事物發展的必然所致?

  取材於現實生活的兩部電影,都從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一個社會現實:普通人現在是聽拆遷“色變”。

  在影片的背後,你我是否有想過,是什麼造成了這些悲劇?

  【對未知事物的恐懼】

  拆遷後意味着要從原本熟悉的環境中剝離,生活習慣、周圍的人和事都會發生巨大的改變,而且中國向來有安身立命的說法,沒有個安定的環境,就像在黑暗中行走,擔心、焦慮、不安等各種情況都會隨之而來。

  【把拆遷方想得過於強大】

  拆遷往往涉及政府,這會讓普通百姓有一種對權威的恐慌。其實只要訴求在合理的範圍內,通過法律正常維護自己的權益,與政府平等對話,不用把自己的位置想象得太低。

  【拆遷方無所不用其極】

  爲了能順利完成拆遷,讓被拆遷人同意自己的補償標準,拆遷方會利用被拆遷人不懂法律或者貪圖拆遷款的心理,想出了各種手段和花樣,讓人防不慎防。比如讓被拆遷者簽署空白協議、承諾給更多的好處、以鄰居都已經簽署的謊言欺詐......這樣的手段數不甚數。

  面對拆遷的恐慌

  我們能做些什麼?

  首先要了解土地徵收的工作程序是否合法,土地徵收要遵行國家的法定工作程序,共有告知徵地情況、確認徵地調查結果、組織徵地聽證三項。

  其次瞭解土地徵收公告內容是否合法,公告應包含:

  (1)徵地批准機關、批准文號、批准時間和批准用途;

  (2)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位置、地類和麪積;

  (3)徵地補償標準和農業人員安置途徑;

  (4)辦理徵地補償登記的期限和地點。

  如果市、縣人民政府和市、縣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不完全履行土地徵收公告內容,即違法。

  最後需要了解《物權法》中關於土地拆遷的法律規定,從而更清晰地瞭解徵地補償標準是否合法、徵收方在沒有進行合理補償的情況下就拆房佔地的行爲違反了哪條法律。這些問題在《物權法》第四章的第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條中都能得到解答。

  在拆遷的道路上,法律是唯一有效且正確的途徑,遇到拆遷問題的時候,首先要冷靜下來,去了解法律上的相關政策,然後根據自身的情況爭取最大的利益!

  記住:

  法律不保護躺在權利上的睡眠者

  及時行動是最好的維權之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