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本文約1600字,閱讀大概需要3分鐘

摘  要

11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原副校長麥康森率隊赴深汕特別合作區(簡稱“深汕特別區”)考察特別新城海洋資源,探討在深汕特別區落戶中國海洋大學科研機構的可行性。

受深圳市政府副祕書長、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主任產耀東委託,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委員謝海生與麥康森一行進行了深入交流。

1

全面考察特別新城海洋資源

據瞭解,中國海洋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2017年9月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麥康森2009年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一直從事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的教學和研發工作。麥康森院士同時還是國際魚類營養學術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工程院農業學部副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諮詢專家委員會成員。

考察期間,麥康森一行前往鮜門片區百安半島察看深汕特別區海洋資源和深汕海洋智慧港的建設進展情況。依據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以及深汕特別區打造機器人小鎮的戰略方針,深汕特別區海洋智慧港以海洋科技產業與人工智能產業爲核心,重點發展水下機器人、無人船、無人水聲探測、深海傳感器、海洋大數據等關鍵裝備和技術,吸引各大海洋高等院校、研究所落戶深汕,打造深汕海洋智庫、深汕海洋科研中心與成果孵化基地。隨後,麥康森一行在特別新城起步區實地瞭解產業和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建設情況,並在規劃展廳全面瞭解特別新城資源優勢和規劃願景。

2

期待在深圳第“10+1”區

設立海洋研究院

交流中,麥康森院士說,中國海洋大學是一所海洋和水產學科特色顯著、學科門類齊全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培養中國海洋領域骨幹力量的“搖籃”。他表示,深圳目前正在推進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中國海洋大學與深圳在海洋經濟領域具有廣闊的合作空間。中國海洋大學十分期待在深圳設立海洋研究院,以研究院爲載體轉化科研成果,同時爲深圳培養海洋人才。此次考察深汕特別區,正是爲了深入瞭解深圳第“10+1”區海洋資源,探討在深汕特別區落戶中國海洋大學科研機構的可行性。“經過實地走訪,我們十分看好這座擁有着豐富海洋資源條件的城市的發展前景,並十分期待參與深圳第“10+1”區的建設發展,共同爲海洋經濟建設貢獻力量。”

3

共同打造深汕海洋智庫、

深汕海洋科研中心與成果孵化基地

深汕特別區依山面海,自然環境條件優越,山水生態資源豐富,具備城市發展的全要素資源。麥康森院士和他的團隊成員們此次瞭解到,這裏的海洋資源擁有“三優”:

1

擁有53.78公里的優質岸線;

2

擁有13公里的平直綿延沙灘;

3

擁有豐富的優質水源。

此外,深汕特別區還擁有353平方公里的山林、100多種樹木資源。山、林、河、湖、海、溫泉、溼地匯聚,青山綠水,碧海藍天,交織成一幅天然的山水水墨畫卷。在此基礎上,深汕特別區因地制宜進行科學規劃,其中環抱岸線的片區之一的南部組團將打造新興海港商貿區和濱海生態旅遊區,重點發展臨港產業、郵輪遊艇、濱海旅遊、文化創意等產業。

去年發佈的《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推進深圳等城市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市委六屆九次全會提出,堅定不移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市委六屆十次全會也提出,要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謝海生表示,作爲深圳第“10+1”區,深汕特別區按照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戰略方針,將在深汕海洋智慧港構建海洋科技產業與人工智能產業等智慧產業集羣,接納各大海洋高等院校、研究所落戶深汕。謝海生表示,我們十分期待和歡迎麥康森院士團隊攜中國海洋大學科研機構落戶特別新城,共同打造深汕海洋智庫、深汕海洋科研中心與成果孵化基地,共同發展藍色經濟,助力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爲海洋強國戰略做出積極貢獻。

中國海洋大學南方中心籌備組規劃處處長羅軼,副組長王安羣、餘登魁,深圳海洋專家委員會委員、校友佘忠明,深汕特別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蔘加座談。

—END—

信息來

源:

深汕特別合作區 文/劉淑芳 圖/李星照 夏秉琛

大家都在看

珊瑚礁究竟有多重要?| 官方授權獨家首發《珊瑚礁科學概論》

海洋基礎科學問題研究主要聚焦在?海洋科學的研究對象、知識體系、二級學科有哪些?| 《10000個科學難題(海洋卷)》全網獨家首發

《海洋環境分析監測技術》海洋環境監測的類型及其發展趨勢

白令海道開啓和和北冰洋的演變 (附註:北冰洋大洋鑽探 )| 汪品先院士:爲地球系統科學正本清源

海洋知圈

知曉海洋 | 探知海洋宣傳海洋 | 服務海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