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多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诗风清淡自然,尤以五言古诗见长,一首《春晓》让孟浩然家喻户晓。孟浩然的诗在中国诗歌意义上,它突破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的活力。

孟浩然

而提及山水田园派诗人,就不得不提另一个名字,王维。王维同样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甚至盛唐时期形成了他和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王孟诗派”。因此,孟浩然和王维的相遇似乎成了必然,在孟浩然三十九岁那年,落第之时,两人成为忘年之交,王维更是为孟浩然画像。

王维绘画作品欣赏

今天小编要向大家介绍的这首诗,是孟浩然落第后,且苦于没人引荐,满怀失意之情写下的一首诗。而这首诗正是孟浩然写给他的知音王维的,诗题就叫《留别王维》。全诗语言浅显,却蕴含真挚动人的感情,尤其是其中描写知音那句,可以说是写到了所有人的心坎里。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诗的前两句,主要描写了孟浩然落第后的情形: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对于一个落第士子来说,在这种情形下,长安再繁华,再好,也和诗人无关。因此孟浩然便萌生了回到故乡的想法。

接下来两句,则抒写了孟浩然对友人王维的惜别之情。“欲寻芳草去”,说明孟浩然不是第一次考虑归隐。“惜与故人违”,则表达了诗人同王维之情的深情厚谊。一个“欲”字,一个“惜”字,更是将孟浩然内心的矛盾和斗争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两句是整首诗的重点,也是孟浩然表露自己归隐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诗人已经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而能够理解自己,赏识自己的人,也只有王维。一个“稀”字,道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知音难遇。

知音难遇,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代,都是能够极易引起共鸣,打动人心的。诗人因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感情上败给现实的内心矛盾,让诗人真实体验到了“知音世所稀”这一残酷的现实,并自知功名无望,于是顺理成章的有了最后两句:“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综观孟浩然的这首诗,可以说语言极为平淡,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极其自然的,把自己落第后的心境,体现的深入人心。一句“知音世所稀”,更是写到了心坎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