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可謂中國大片之殤。投資7.5億《阿修羅》上映三天撤檔,投資7億《大轟炸》撤檔後又取消上映,兩部“重磅炸彈”接連啞火,一時間衆說紛紜,爲什麼我們的投資體量達到了好萊塢的規模,卻換不來與之比肩的電影質量?

  更令人費解的是,就在我們在不停地“燒錢”的同時,好萊塢卻在不停地“省錢”。

  也許本質上是我們工業配套跟不上,缺了什麼環節,才導致瞭如今我們事倍功半的局面。

  由此,我們對比發現在好萊塢成熟體制下,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省錢”工種——概念設計。(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衆籌平臺)那麼,在國內,概念設計這個舶來的職業概念,到底處於一個什麼樣的階段,爲什麼有些人認爲這就是美術?

  小娛採訪了國內爲數不多的頭部概念設計師,驚訝地發現,這個羣體內部分成了兩種派別,留洋派和本土派,而且跟好萊塢相比,國內“概念設計”產業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

  對於留洋派來說,概念設計極其重要。曾參與《星戰前傳3》製作、與喬治盧卡斯、詹姆斯·卡梅隆等好萊塢大導演合作的概念設計師朱峯說:“在好萊塢,如果我們不存在的話,導演會crzay的!我們是一部電影的工業設計師,我們不是一個美術或者畫畫的行業。”

  但參與過《尋龍訣》,正在參與《封神》的本土概念設計師四季聽到另外一種聲音,“國內提出‘概念設計’這個詞有段時間了,但到目前爲止,連大部分導演也沒太搞明白,概念設計跟美術設計到底有什麼區別?我們畫完圖紙就沒了下文。”

  概念設計真的就是畫圖紙嗎?

  從好萊塢成型的職業定義,以及國內正在形成的職業需求來看,概念設計是爲電影提供可視化服務與創作。現實中一切找不到參考的事物,不存在的或者想象的場景、角色、道具等等,都是通過概念設計師把它“憑空”設計出來。

  概念設計從畫圖紙開始,但不止於此。那麼,可以幫電影省錢的概念設計,目前在國內的處境到底如何?

  “概念設計”空降中國水土不服,

  要跟電影美術爭話語權?

  “中國現在對概念設計行業的認知,大概是美國四十年前的狀態。”朱峯非常直接地說。

  概念設計誕生於上世紀30年代,當時迪士尼開始了原始的概念設計,常見於手繪草圖,用鉛筆或油畫簡單勾勒人物或場景。

  “直到1977年,《星球大戰》的出現,把整個美國市場都改了。電影裏的一切場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這類高概念的科幻電影出現,催生了真正概念設計行業的誕生。從《星球大戰》到現在漫威超英電影,每部電影背後都有概念設計師的身影。

  朱峯在好萊塢時,他所處的職業有一個專門工會,包含了概念設計師和分鏡師,分鏡大概有150個人,而概念設計只有30-50個人,所以這方面人才還是很’精貴’。”朱峯說,就這麼30-50人幾乎包攬了好萊塢一年到頭所有的概念設計工作。過去的概念設計師有美術功底就行,而新的概念設計師則需要工業背景,“我在美國的同行很多都是從奧迪、寶馬、蘋果公司出來的。”

  只有這批具有工業設計底子的人才能設計“高概念”的電影產品,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1987年《星際迷航》中就出現了觸屏的平板Pad,被認爲是成功預言了2010年蘋果iPad的誕生。

  因爲“精貴”,所以好萊塢的概念設計師待遇也不錯。“工會里的概念設計師固定接大廠的單子,比如一部漫威電影就固定那5-6個概念設計師。他們年薪百萬,開豪車住別墅,日子過得非常舒服。”朱峯說。

  但到了中國,概念設計的本土化情況如何呢?目前它依附於電影美術,更像是電影美術的補充環節。

  “中國之前完全沒有概念設計師說法,只有電影美術師,他們就是最早投身中國電影的從北影廠出來的這批美術師,也叫美工。”概念設計師薛樹柏告訴小娛,比較傳統的這批美術師一直根深蒂固影響着中國電影,到現在中國的概念設計師也大多是美工出身。

  傳統的美術設計與真正的概念設計區別在哪?簡單來說,是思維模式的區別,下面這組2D平面思維與3D工業思維的對比圖,便可一目瞭然二者差別所在。

  對四季來說,概念設計需求的出現,也跟國內電影越來越類型化的創作有關。過去國內的電影類型多爲古裝或是現實題材作品,所涉及到的人物場景等,大多都能在現實中找到參考,所以電影美術就能滿足行業需求。

  中國電影也就是近十年,才逐漸有了“無中生有”的玄幻奇幻類型,近三年開始有科幻類型,我國2015年投拍的科幻片從0部增長到80部,而這一數字在2016年輕鬆破百,這也催生了中國概念設計行業的誕生。

  小娛採訪的國內概念設計師普遍認爲,概念設計被單拎出來,作爲一個工種在行業內被討論,是近兩三年纔有的事。

  “在我的認知裏,最早應該是烏爾善導演在做《尋龍訣》時候,提出來要有概念設計團隊,相當於是讓中國電影的工業裏有了這麼一環。”四季說。

  “但遺憾的是,我們概念設計還停留在繪畫階段。概念設計是概念設計,拍電影是拍電影,沒什麼關係。因爲最後都不能按設計的那個拍。”四季感嘆行業現狀說,“我設計的東西可能要50萬拍出來,但製片人卻說預算只能是5萬。”

  四季是做GK模型手辦起家,被烏爾善導演選中而進入到概念設計這一行,算是半路出家。但在國內,他所遇到的問題不是孤例。概念設計剛剛興起的初級階段,本土派概念設計師面臨:一方面需要提升自身工業思維與素養,另一方面要在電影美術佔主導的體系中,爭取更多前期設計工作的主導權,纔可能落實真的“概念設計”。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概念設計,

  才能讓電影工業的效率事半功倍?

  “彼得·傑克遜拍《指環王》系列,他的兩個概念設計師John Howe和Alan Lee,他們不僅是前期概念設計師,還會參與後期美術置景的活,因爲他們是藝術總監。”四季告訴小娛。

  他所說的藝術總監實際上就是Art Drection,也就是奧斯卡會授予小金人的一個工種:藝術指導,他職責在於統籌,協調前期導演、概念設計與後期美術置景、特效部門之間問題。(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衆籌平臺)彼得·傑克遜應該是看重概念設計的地位,才賦予了John Howe和Alan Lee這樣的統籌地位。

  但一般情況下,概念設計師是藝術部門一個分組,歸藝術指導管,比如朱峯在《星球大戰前傳:西斯的復仇》裏。

  然而在國內,大部分概念設計師都是在美術組的統管下,比如說薛樹柏在《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片尾字幕裏,出現在美術組。而且奧斯卡的最佳藝術指導,常年被國內誤翻爲最佳美術指導。

  這一對比,便可看出美術在中國式大片的地位和影響。概念設計更多還是要跟美術打好配合。

  前文已經提到工業設計思維與傳統設計思維的區別,這種影響是致命的。

  “回國兩年,我們接到很多案子都是請我們救場的,他們大多是前期找了畫漫畫的設計師,設計了4-5月時間,出來的東西根本沒辦法拍出來。”朱峯說。

  概念設計師要事盡俱細到設計好每一個細節,纔可能省去後期美術置景、特效製作等部門的麻煩。“比如,如果概念設計階段不設計好特效需要的綠布背景,到了特效那邊就沒辦法做。可能原本只需要拍50個鏡頭,最後會變成多拍了2000個鏡頭來彌補。”朱峯工作室的製片魏靜告訴小娛。

  所以到底是前期反覆考究的工業設計花錢,還是後期實際操作出問題,反覆折騰花錢?“國內常常是省小錢,誤大事。”魏靜總結說。

  在好萊塢,概念設計部門一直在協助美術部門報價和制定預算。概念設計是根據客戶預算來設計的,因爲朱峯他們知道不同的材質值多少錢,同時,他們也會根據效果圖來說服投資人提升預算,創造更多的商業價值。

  在籌備《變形金剛》的時候,最初投資僅爲一個億美金,但朱峯通過概念設計做了逼真的動態預覽,說服投資方相信這部電影可能但商業潛質,因此投資金額被提高到了兩億美金。

  可喜的是,國內現在正在出現這種突破,朱峯最近參與了《動物世界》的概念設計,這次概念設計師團隊不再屬於美術組。早在前期的時候,朱峯就參與進來做2D動態預覽,製片人看到鏡頭走位、拍攝角度等各種細節效果後,判斷是否提升預算。後期美術置景根據成熟設計,可以很準確地製作出場景、化妝和道具,從而幫助整部影片提高效率,節約預算。

  “中國式概念設計師”會是什麼樣?

  朱峯告訴記者,他從好萊塢帶來的經驗,國內目前大多時候,都只用到了20%。另一方面,本土派設計師也在努力成長,通過摸索來跟上電影工業的發展。

  “我們跟朱峯的經驗都是一樣的,他們是工業出身的職業經驗,而我們是在常年的失敗當中,不斷地在積累,也總結出了同樣的經驗。”薛樹柏向小娛強調道,他要代表中國式概念設計師發聲,現在的美術組已經今非昔比了。

  “雖然我們還算在美術組裏,負責前期概念設計,但現在美術指導責任也逐漸變成統籌了,前期負責和概念組對接,後期到現場指導置景施工等,目前也是這樣一個標準的好萊塢操作環節。”薛樹柏說。

  而且,國內概念設計師雖然還是習慣以2D草圖繪製,但也會在圖上就儘量實現設計物的位置關係、結構關係、美術風格,最後用三維軟件把它呈現出來。

  薛樹柏認爲這些都是“摸爬滾打”總結出來的。比如說,設計房間的時候沒有考慮機位,到了現場發現沒辦法拍攝,就會意識到下次預留機位的重要性,然後再繪圖時就要不會再犯錯了。

  “所以,國內做概念設計這一塊,你出身於美術專業,你有美術功底並不是問題,問題是你要具備解決實際操作問題的能力,我們都是摸爬滾打過來的。”薛樹柏說。

  四季認爲中國也不能一味照搬國外的模式,“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把中國的美學跟現在的大衆審美的需求能結合在一起。”

  概念設計師徐天華曾在採訪中有過類似看法,他認爲中國的概念設計師實際上是傳統電影美術的變異。老一輩電影美術師的東方美學風格值得被保留下來,而伴隨互聯網長大的新一代年輕設計師應該,既與前輩不同,亦不追隨好萊塢的流行風格,結合東西方,設計出代表這一代中國青年審美觀念的電影形象。

  四季與徐天華一起在《尋龍訣》中,合作設計了古墓重要場景。比如薩滿宗教圖騰、彼岸花等,算是一次成功地嘗試將東方美學融入概念設計中。

  雖然目前國內的現狀是,沒有那麼多大片可供實踐;電影行業沒有形成工業概念,從工業領域轉行來做的電影人很少。所以在選擇上,還是隻能選擇偏藝術美術背景的人才,但是這批新人正在慢慢成長。

  朱峯說,如果《動物世界》這類片子,每年有30個的話,他們就會更加成熟。“中國概念設計才三四年,(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衆籌平臺)我們進來的都算早。我估計再過五到十年,中國這邊也會出現好萊塢那樣的電影,設計非常好,故事也非常好,特效也非常好,這是需要時間的。”

  真正在前期幫助電影創作,更加可控和有規劃推進的概念設計,正在作爲中國電影工業化的一環,跟着行業的人才一起進化。

  (文章來源於:娛樂資本論摘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