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凌晨,集結在廣西自治區和雲南省邊境地區的中國人民解放軍30萬大軍分別在廣州軍區前指和昆明軍區前指的指揮下,於中越邊境全線發起了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這一仗,是在河內當局自70年代中期以來大力推行地區霸權主義,企圖稱霸中南半島和大肆反華排華,蓄意製造兩國之間緊張局勢的時代背景下發生的。

戰爭前幾年的事實證明,同自持有蘇聯當靠山的黎筍集團打交道,忍耐克制被當作軟弱可欺,勸告、警告一概成了耳旁風,委屈不能求全,事態已經發展到了忍無可忍、讓無可讓的地步。中國最高領導層經過反覆考慮,決定進行自衛還擊、保衛邊疆的戰鬥,給黎筍集團以應有的懲罰。

從2月17日到2月26日,是戰役的第一階段,歷時10天。這一階段,解放軍集中主力分別圍殲紅河東西兩岸的越軍第345師和高平地區的越軍第346師。同時對封土地區、同登地區、祿平地區的越軍實施牽制性進攻。

從2月27日到3月5日,是戰役的第二階段,歷時7天。這一階段,解放軍的主要作戰目標是殲滅沙巴地區的越軍第316A師和諒山地區的越軍第3師,同時清剿第一階段佔領地區的越軍殘餘。

在這17天的進攻戰鬥中,解放軍各支參戰部隊在猛烈火力支援下,廣泛運用穿插分割、迂迴包圍與正面突擊相結合的戰術,充分顯示了大兵團作戰的雷霆之威,以排山倒海的壓倒性優勢,奪取了戰區所有預定目標。

尤其是在廣西友誼關方向作戰的第55軍,集中9個炮兵團的強大火力,支援步兵採取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的戰術,於3月4日從四個地段打過奇窮河,佔領了整個諒山市區,並前出控制了市區以南428高地、391高地、465高地、332高地等諸要點。諒山市是越南諒山省政府所在地,是通往越南首都河內的門戶和越南北部的戰略要地。我軍攻佔諒山市,等於是形成了在戰略上威逼河內的態勢。

戰略要地諒山的失守,令河內當局受到極大的震動,他們生怕解放軍會繼續南進,驚慌失措、黔驢技窮之下,只能宣佈實行全國總動員。3月5日,越南國會常務委員會作出決定,“在全國總動員。一切法定適齡國民,都要按政府會議的計劃加入各種武裝力量。動用一切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以保證救國抗戰的需要。”越南主席孫德勝根據國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發佈主席令,“在全國總動員,以保衛越南社會主義祖國。”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就在河內當局方寸大亂的同時,新華社奉我國政府之命發佈聲明稱:“中國政府宣佈,自1979年3月5日起,中國邊防部隊開始全部撤回中國境內。”中國方面這一主動撤軍的舉動,頓時使得越南猶如破釜沉舟、拼死相搏一般的全國總動員淪爲國際社會的笑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