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展出的郵集涉及建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018年奧運會、青島上合峯會等諸多內容,以“國家名片”郵票及紀念封、明信片等爲載體,回顧新中國成立歷程,宣傳黨的光輝歷史,展示燦爛的中華歷史文化、雄奇秀美的自然風光,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進行了詮釋,講述和傳承了紅色基因,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以集郵特有的方式向祖國獻禮。展出了由島城集郵名家提供的10餘部專題郵集,共計15框240片,題材則涉及建黨、新中國成立、2018年奧運會、青島上合峯會等諸多內容,以“國家名片”郵票及紀念封、明信片等爲載體,回顧新中國成立歷程。

半島記者 肖玲玲

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江蘇路街道辦事處聯合青島郵政集郵與文化傳媒部、青島市集郵協會,於9月6日至9月12日在黃縣路12號青島源藝術風貌館舉辦集郵展。展出了由島城集郵名家提供的10餘部專題郵集,共計15框240片,題材則涉及建黨、新中國成立、2018年奧運會、青島上合峯會等諸多內容,以“國家名片”郵票及紀念封、明信片等爲載體,回顧新中國成立歷程。此次集郵展爲免費參觀,感興趣的市民和遊客可不要錯過。

一枚郵票,記錄時代變遷!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集郵展免費舉行

9月6日上午,黃縣路12號青島源藝術風貌館一場主題集郵展正式開展,此次主題郵展展出了由島城集郵名家提供的10餘部專題郵集,共計15框240片,供市民免費參觀。據悉,爲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在前期郵集題材徵集上,江蘇路街道下足了功夫,時刻注重主旋律與多樣化相結合。此次展出的郵集涉及建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018年奧運會、青島上合峯會等諸多內容,以“國家名片”郵票及紀念封、明信片等爲載體,回顧新中國成立歷程,宣傳黨的光輝歷史,展示燦爛的中華歷史文化、雄奇秀美的自然風光,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進行了詮釋,講述和傳承了紅色基因,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以集郵特有的方式向祖國獻禮。主題郵展開幕當日,青島郵政還發行了主題紀念封1套1枚,並啓用紀念郵戳1枚,以滿足廣大集郵者及市民收藏紀念需求,助力和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

一枚郵票,記錄時代變遷!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集郵展免費舉行

每一張郵票都是時光的印記,在這方寸之間,感受祖國的變化,體味祖國的強大。

一枚郵票,記錄時代變遷!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集郵展免費舉行

集郵故事>>

通過集郵,展現祖國變化

集郵50多年,郝勇興收集了很多展現祖國變遷的郵票,收集郵票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

在此次集郵展中,青島集郵家郝勇興的藏品是絕對的“重頭戲”,他總共帶來十四框224片郵集片,包括新中國成立紀念、閱兵紀念、改革開放紀念等幾個系列的題材,這是他數十年集郵的成果。“集郵各有各愛好的方向,我集的主要是新中國的郵票,建黨紀念、新中國成立紀念等記錄中國發展的。”1948年出生的他坦言自己基本上和祖國同齡,“也想通過集郵的方式,展現祖國一步步的變化。”

一枚郵票,記錄時代變遷!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集郵展免費舉行

方寸之間,展現祖國變化

“1984年10月1日,在北京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週年大閱兵……24個機械化部隊方隊,由陸海空428輛戰車組成,分四路進入天安門廣場。方隊中有導彈189枚、坦克車205輛、火炮126門……”

“199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週年大閱兵……地面有11000餘名陸海空三軍將士、武警部隊官兵、民兵和預備役部隊,有440餘輛(臺)裝甲車、坦克車、大炮、導彈等全裝備組成的鋼鐵陣容……”

郝勇興收集的大閱兵系列郵集片,包括有14次國慶閱兵以及2015年的“抗戰勝利日閱兵”紀念郵集片,“通過這些郵集片,能夠非常直觀地看到我們祖國軍事力量的日益強大。”郝勇興激動道,在這方寸之間,感受祖國的變化。

在另一側的牆上,展示的是郝勇興新中國成立紀念系列的郵票,有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一、二週年,新中國成立十、十五週年,新中國成立十八週年等,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紀念題材,這些郵集片都按照時間順序展示出來,場面非常壯觀,內容更是鼓舞人心,“展示出我們祖國壯麗的70年。”郝勇興告訴記者,此次郵展,自己總共帶來了十四框224片郵集片,這些都是他數十年來集郵的成果,除了建國系列和閱兵系列紀念,還有改革開放紀念、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紀念等系列的郵票。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這些郵票都將持續免費展覽至9月12日,感興趣的市民和遊客可不要錯過。

一枚郵票,記錄時代變遷!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集郵展免費舉行

網上交流,集郵更加方便

郝勇興今年71週歲,他告訴記者,在上世紀60年代,自己還在上初中時,就愛上了集郵,但“那時候沒錢買,所以集郵就是從別人郵寄的信封上把郵票剪下來,收集起來。”一直到1968年參加工作能賺工資後,郝勇興就開始花錢購買郵票了,“收集郵票的方式比較單一,一般是郵友們互相介紹,或者是在集郵小報上看看有沒有人出自己感興趣的郵票,如果有喜歡的,就寫信交流,再匯款。”

而現在,郝勇興集郵的“路子”可多了,淘寶、微信,都留下了他集郵的足跡,“在網上看到感興趣的郵票,直接下單就買到手了。”與此同時,他的手機裏還有幾十個集郵微信羣,郵友遍佈全國,“郵票的種類實在太多了,各地發行的也不一樣,我們全國各地都有人,正好互相幫忙收集。”他告訴記者,青島解放70週年紀念封他買了四五十個,多出來的就都寄給郵友了,當然,如果看到某地發行的郵票,就可以委託當地郵友幫忙買,“直接微信發紅包,特別方便。”

一枚郵票,記錄時代變遷!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集郵展免費舉行

多管齊下,準備國慶“搶票”

“每個人的愛好不同,所以集郵的方向也不同。”而郝勇興收集的,主要是新中國的郵票。“我是1948年生人,和祖國基本上同齡,所以也想通過集郵的方式,展現祖國一步步的變化。”所以,他收集的都是建黨紀念、新中國成立紀念,以及展現改革開放以來變化的等等。在這其中,讓他印象最爲深刻的是上世紀90年代他購入的一套“全國科學大會”紀念郵票。

1978年3月18日,爲了慶祝全國科學大會勝利召開,中國郵政部門發行《全國科學大會》紀念郵票1套3枚,分別爲“科學的春天”“向四個現代化進軍”和“努力攀登科學高峯”。“科學的春天”中的圖案以花朵紋樣爲底襯,展示了由紅旗、原子模型、飛機組成的全國科學大會會徽;“向四個現代化進軍”圖案粉色底襯,是四面不同顏色的旗幟在迎風飄揚;“努力攀登科學高峯”圖案以紫色作底襯,描繪了原子模型、地球、外層空間和紅旗等形象。爲了這套郵票,郝勇興花了400多塊錢,這在當時相當於他半年多的工資。

如今,生活條件更好了,集郵的方式也越來越多,郝勇興花起錢來更是毫不“手軟”,“我現在每年花在集郵上的錢有兩三萬元。”他坦言這多虧了老伴的支持,才能讓自己將這一愛好一直保持下去。現在,他把目光瞄準了今年的國慶紀念及閱兵紀念票,“我已經在網上預訂了,也和郵友們約好了互相給購買,等到國慶的時候我也會去郵局排隊買,多做幾手準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