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高新區園區。

大華農公司的科研人員正在進行科研實驗。

肇慶高新區引進的小鵬新能源汽車。

企業研發中心在用機器人做實驗。

長春理工大學華南光電公共實驗室科研人員正在進行物理光學實驗。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近年來,肇慶高新區以新擔當新作爲奮力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堅定不移走產業強區之路,持續深入實施工業發展“366”工程,新能源汽車邁向千億產業集羣,百億大項目紛至踏來,經濟勢頭呈良好發展局面。

瞄準龍頭企業發揮“頭雁”效應

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舉行。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過程中,跨海大橋、海上風電、碼頭、海上平臺等建築的施工都需要用到液壓打樁錘把預製鋼樁打入海底。一家名叫廣東力源的公司生產的液壓錘成爲該項工程的中標者。而這家公司中標所依賴的新型液壓打樁錘的動力源泉——液壓缸就產自肇慶高新區的南曦液壓機械有限公司。此外,工程檢測人員檢測大橋的檢修車也產自肇慶高新區的廣東瑪西爾電動科技有限公司。

經過10多年的發展,肇慶高新區已投產工業企業近300家,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藥食品等產業集聚。在工業企業紛紛入駐的同時,一大批商貿物流、現代服務企業也相繼入園,已形成了良好的產業持續擴容勢頭。

作爲肇慶市工業經濟發展龍頭,近年來,肇慶高新區堅持以“366”工程和“1133”工程爲重要抓手,瞄準國內外500強、行業龍頭或區域骨幹等具有“頭雁”效應的企業和北上廣深等科技創新高地,與新型研發機構、科研院所、高校等創新型機構進行多渠道、全方位對接,全力引進高企以及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項目,取得明顯成效。

人才是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肇慶高新區出臺了“1+N”人才發展系列政策,圍繞園區重點產業和重點產業,培育提升現有人才、靶向引進高端人才、搭建引才聚才載體,用政策紅利釋放人才活力。截至目前,肇慶高新區以柔性引才方式新引進國內外院士22人,建立院士工作站5個,博士後工作載體5個,全區人才總量已達4萬名。

今年1—9月,肇慶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57.48億元,同比增長11.6%。前三季度,全區共有74個項目通過區進園評審會,計劃投資總額368億元。新簽訂項目投資協議38宗,涉及投資總額377.4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75.5%,其中投資額超100億元項目2個,分別爲投資100億元的國信通電子項目和總投資110億元(一期30億元)的萬洋衆創城項目;另有投資額超10億元項目4個,分別爲投資50億元的金嘉“龍湖新天”特色小鎮、投資30億元的名創優品、投資20億元的宏旺金屬增資擴產和投資10億元的哈工大複合材料產業園項目。

在大體量項目相繼落戶的同時,廣州捷駿電子、志仁騰環保設備、惠康電機等一大批在細分市場領域具有強大技術實力和競爭優勢的優質中小項目扎堆落戶,引進的項目總體上呈現業態新、題材好、潛力大、市場前景廣闊等特點。

打造創新發展新的增長極

肇慶大華農生物藥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華農”)是肇慶高新區的龍頭企業,也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該公司科研團隊在董事長陳瑞愛的帶領下開展畜禽疫苗生產關鍵技術創新研究和工藝改進研究,其中,微載體生物反應器、細胞純懸浮培養技術等共性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大華農堅持採用“團隊研發—車間生產—臨牀應用—市場銷售”的模式實現科研成果轉化,每年成果轉化率達20%以上,促進了公司實現健康可持續增長。陳瑞愛說,公司將繼續依託產學研合作創新模式,與多個全國高等院校、研究院所進行產學研合作,縮短公司的創新時間和成本並掌握一批產業發展關鍵技術,從而獲得良好效益。

大華農只是肇慶高新區企業開展自主創新的一個縮影。肇慶高新區高度重視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制定出臺了《關於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若干意見》及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科技企業孵化器、知識產權、新型研發機構和科技金融等“1+N”政策體系,鼓勵和支持創新發展。

據統計,肇慶高新區共組織62家企業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申報新認定44家),5家高企意向整體搬遷引進;新引進和建設武漢大學(肇慶)粵港澳環境技術研究院、哈工大新能源車輕量化複合材料研究院、鼎優(肇慶)新能源創新研究院,組織了華師大研究院等6家研究院申報省新型研發機構,4家研究院被認定爲市級新型研發機構。

此外,肇慶高新區充分發揮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國家級孵化器的科技名片作用、引進了一批優質初創型科技企業,組織圓夢園科技創新孵化城申報省級孵化器、目前已經通過專家評審;加快通用廠房及孵化器廠房建設,1—9月共新建成及盤活通用廠房和孵化器廠房13.14萬平方米,其中孵化器廠房10.47萬平方米;強化科技人才、科技金融保障,新引進院士6名、長江學者2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設立了肇慶高新區戰略性產業投資基金、廣東粵科大旺新興產業投資基金,滿足科技企業資金需求。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步履鏗鏘

作爲經濟新引擎的粵港澳大灣區備受關注,如何加快融入大灣區?衆所周知,產業與交通是聚集更多資源、人才的關鍵因素。而對於已經有10多年發展積澱的肇慶高新區來說,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其發展的一個突破點。

肇慶高新區大力推動千億元產值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2016年7月,肇慶高新區出臺《關於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羣發展的實施意見》,每年安排不少於1億元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專項資金,鼓勵各類資本投資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孵化器,支持國內外投資者投資建設新能源汽車企業等。

目前,肇慶高新區引進了小鵬汽車、鼎星新能源汽車、中電汽車和瑪西爾電動車等4家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寶龍汽車特種汽車改裝企業和23家汽車配件企業,總投資額超300億元,達標達產後年產值超1000億元,初步形成了覆蓋整車和電池、電機、電控、傳感器、底盤、中控鎖、輪胎、電氣系統、照明系統、製冷設備系統和汽車板材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羣,爲該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車谷”的夢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年1—9月,肇慶高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接近200億元。

產業發展,需要龍頭帶動。對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這個龍頭就是整車企業。在開展“招商引資年”工作中,該區把新能源汽車產業招商作爲重中之重,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搶抓一切可以利用的機遇,鍥而不捨地追商搶資,終於取得了歷史性突破。肇慶與小鵬汽車相識157天就“喜結良緣”。目前,投資100億元的小鵬汽車智能網聯科技產業園(肇慶基地)以及鼎星新能源汽車已開工建設。

鼎星新能源汽車項目首期總投資40億元、建成後將實現年產1萬輛新能源大客車、20萬輛乘用車,年產值150億元。該項目計劃計劃明年初總裝車間、檢測車間投入試生產,在明年6月整個工廠達到試生產的狀態,同時正與哈工大新材料研究團隊開展深入合作。

廣東中電汽車有限公司項目總用地面積283.68畝,總投資30億元,公司集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生產,整車研發、設計、銷售、運營、售後爲一體,可以達到年產新能源純電動物流專用車5萬輛以及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5萬套。

2017年12月8日,中電汽車實現首輛EM12純電動物流車整車下線。經過2018年上半年試生產,已完全達到中國汽車工業工程公司對本項目的設計要求,具備整車出廠條件。2018年7月,EM12型純電動物流車已進入大批量生產階段。此款新車上市後,使用情況非常出色,訂單紛至沓來。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截至2018年9月,公司已簽訂單1萬輛,摺合產值12億元。

“先建後驗”模式促企業“落地開花”

近日,肇慶高新區的萬洋衆創城項目施工現場一片忙碌的景象。該公司在9月30日領到施工通知單後,開始樁基施工,正式拉開肇慶市投資項目“先建後驗”直接落地改革的序幕。肇慶高新區探索試行項目直接落地改革,重點破解項目落地的瓶頸制約,變投資項目“先批後建”爲“先建後驗”,實現投資項目“直接落地”。

肇慶高新區萬洋衆創城副總經理謝國海對“先建後驗”制度給予高度評價:“這是一項非常好的政策,企業取得土地後只需遞交‘用地規劃許可’‘土地成交確認書’‘企業承諾書’‘樁基施工圖圖審單位蓋章件’即可領取施工通知單全面開工,相關審批文件6個月內補齊即可。”

“9月30日,公司遞交資料後即刻領到了施工通知單,國慶期間馬上開展樁基施工,項目建設週期至少可以縮短2個月。”謝國海興奮地告訴筆者,“如果沒有這個政策,集團下達的首期12棟廠房明年春節前全面封頂的目標,很難實現,現在他很有信心可以完成這項任務。”

爲確保企業投資項目直接落地改革取得成效,肇慶高新區專門成立實施企業投資項目“先建後驗”直接落地改革工作組,負責協調解決企業投資項目落地、報建、施工以及竣工驗收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困難和重大問題。相關部門在項目施工階段同步跟進服務和現場指導,強化過程監管,實時督導企業按時完善相關手續,繼而在竣工後接受驗收。

據介紹,“先建後驗”改革打破了凡建必批的重審批輕監管模式,將項目開工的前置手續後移到開工後6個月內辦理,爲企業爭取了寶貴的建設時間,降低了制度性成本。

“所有的部門都是服務部門,所有的崗位都是服務崗位,所有的公職人員都是服務員。”在肇慶高新區行政服務中心大樓裏,這三行字格外顯眼。

肇慶高新區致力於爲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行政服務和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全面推行“一門式一網式”和“多證合一”服務模式,開辦企業全流程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

爲了讓企業項目落地後,享受便捷快速的事項辦理服務,肇慶高新區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爲企業項目提供一對一協助。對於路網、供電、水務、天然氣等建設節點,肇慶高新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會派專人爲企業服務,務求快速準確地解決各項審批項目,提高項目建設效率。

今年,肇慶高新區通過探索實行企業投資項目“先建後驗”直接落地改革,落實審批事項聯合審批、代辦服務等措施,推動簽約項目儘快實現落地開工建設和投產。

1—9月,全區共完成土地清表回收約3000畝;共供應土地25宗,面積2708畝,其中工業用地21宗,面積1992畝;共有23個項目新開工建設(含增資擴產項目12個)、10個項目新投(試)產;納入全市“項目落地年”活動的11個新增落地開工的項目中、已有小鵬汽車、赫基集團、維龍物流、豐裕環保二期、鉅溢能源、怡純冷凍飲品等6個項目新開工建設,7個新增竣工投產的項目中、已有普洛斯物流、遨優二期、中電汽車、兆達電子等4個項目部分投(試)產;28項省、市重點建設項目年度計劃投資60.65億元,1—9月完成投資58.89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97.1%,其中3項省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31.13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81.92%,25項市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7.76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22.56%。

鮮花滿地來時路,遙看前景更催人。在肇慶高新區這塊熱土上,企業發展勢頭更加迅猛,人民的生活將更加幸福,前景將更加美好。

本版撰文:方斌 王娟 馬喜生 施亮 本版圖片:肇慶高新區供圖

編輯統籌:李江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